張曉飛
1924年11月,中共中央領導工人運動的主要刊物《中國工人》專門刊登了一篇文章,稱贊一位剛剛出獄的同志是“一個無產階級的先鋒,勞動運動的健將”,他就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李啟漢。
李啟漢是湖南江華人,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后,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結識了毛澤東、鄧中夏等人,并在他們的影響下,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確立了共產主義的信仰,加入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批黨員。
李啟漢堅信“共產主義不是空口談談就可望實現(xiàn)的,一定要經過長期的奮斗”。1920年,他到上海從事工人運動,領導創(chuàng)立了黨領導下的上海第一所工人補習學校,幫助工人組織工會,指導工人開展斗爭,把工人團結起來爭取改良生活,“凡是對勞動階級有利益的事,他無不盡心盡力地去干”,很快成為工人群眾的摯友,這引起帝國主義者和資本家的懷恨。1922年,李啟漢因參加支持香港海員罷工、上海郵差罷工等工人運動,先后兩次被捕。在牢獄中敵人“大鐐大銬地鎖著他的手腳,比待遇殺人放火的大盜還要嚴酷”,但他始終堅貞不屈,依然為著共產主義信仰和為勞工服務的信念堅持與敵人斗爭。1924年10月,他獲釋出獄。兩年四個月的監(jiān)獄生活,使他的身體遭到極大的摧殘,剛出獄時骨瘦如柴,連親人們都難以辨認他的模樣。鄧中夏曾感嘆道:“坐獄最早最苦的同志,要以李啟漢同志為第一人”。
1925年,李啟漢來到廣州,繼續(xù)從事工人運動。他是省港大罷工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罷工斗爭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作為罷工的組織者,雖然負責籌措并管理大量罷工經費,但他嚴于律己,生活非常簡樸,穿著和普通工人一樣的衣服,腳上穿著草鞋,頭發(fā)也總是很長。在李啟漢等人的領導下,省港大罷工堅持了16個月之久,這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運動史上也屬罕見,這次罷工有力推動了廣東革命形勢的發(fā)展,為準備北伐戰(zhàn)爭作出了突出貢獻。
1927年4月,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在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的當天,李啟漢即被反動派逮捕。他被捕后盡管受盡酷刑,但始終大義凜然,毫不屈服,蔣介石乃電令“處極刑”,李啟漢犧牲時年僅29歲。1928年11月,中共廣東省委對李啟漢等為革命事業(yè)而英勇犧牲的烈士給予高度評價,指出他們的犧牲,“是中國革命很大的損失。他們都是全國的偉大的革命領袖,他們?yōu)榱酥袊鵁o產階級與貧苦工農的解放流血。我們要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以完成他們未了的志愿!”
(摘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