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虹斌
“汗血寶馬”傳說中的神奇動物。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曾記載過,大宛國盛產(chǎn)良馬,流汗如血。說明古人口中的“汗血馬”多半指的是大宛馬。至于“汗血”是一種寄生蟲所致。
不過,漢武帝卻曾經(jīng)為了這種馬,勞師遠征大宛及西域諸國。讓整個漢帝國付出了戰(zhàn)爭的代價,真的僅僅是為了馬嗎?
兩次出征大宛
漢武帝對匈奴、對西域諸國的戰(zhàn)略線路,鋪設(shè)了幾十年了,已箭在弦上,總有一天會射出去的。這跟有沒有“寶馬”沒有關(guān)系。但從直接效果來說,尋找寶馬,卻是出征的好契機、好由頭,是直接原因。
張騫通西域后,就有各國來使了。大宛諸國也派使者隨漢使來到長安,送給漢武帝一些諸如大鳥蛋這樣不實用的東西。武帝很開心。有人悄悄跟武帝說,大宛有好馬在貳師城,藏起來不肯給漢使。武帝派人拿著千金和金馬去向宛王購買貳師城的好馬;但大宛國不缺錢,不想賣,漢使生氣地椎破金馬。宛中貴人也不高興了,伏擊殺死了漢使。
漢武帝便起用了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帶領(lǐng).屬國的六千騎兵和郡國品行惡劣的少年好幾萬人,以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預(yù)期到貳師城奪取良馬。
后果是,這數(shù)萬人,一路上沒有補給,等到達郁成城的時候,兵士只有幾千人了,都饑餓疲乏。攻打郁成城,大敗,死傷的人很多。李廣利就只好帶著部隊撒退。往返花了兩年,回到敦煌,兵剩下不過十分之一。
漢武帝大發(fā)雷霆,派使者攔守玉門關(guān),說軍人敢有人關(guān)者立即斬了他。李廣利害怕了,因而留駐敦煌。
漢武帝考慮到,連大宛這樣的國家都打不下來,會被其他國家瞧不起,就不會附庸于漢朝了。于是,他赦免了囚徒步卒,增發(fā)了惡劣少年和邊境騎兵,經(jīng)過一年多,從敦煌出兵萬人,帶有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以以數(shù)計算。他們多帶糧食,兵器、弓箭等極為齊備。全國騷擾動蕩,相繼供應(yīng)征伐大宛。
第二次出征,漢朝還增派甲卒18萬人到酒泉和張掖以北駐守,并征調(diào)大批糧草輜重供給又軍,驅(qū)車載運的人眾絡(luò)繹相連到敦煌。而授任兩名會相馬的人為執(zhí)驅(qū)馬校尉,準備在攻破大宛以后選取良馬。
這一次,李廣利隊伍龐大,所至沿途各個小國無不迎接,拿出糧食供養(yǎng)軍隊。他們血洗了輪臺國,并包圍大宛的城池,攻城40多天。大宛高級官員殺死國王毋寡,提著他的頭,派人去見李廣利求和。
大宛人放出他們的好馬,讓漢兵自行挑選。漢軍挑選了好馬幾十匹,中等以下公馬母馬共三千多匹,而且立了大宛的新王,結(jié)束這場戰(zhàn)爭撤兵回來了。但回來的時候,又因為將吏們貪財,大都不愛護士兵,侵吞軍餉,因此死亡很多,馬馳只剩一千多匹。
攻伐大宛兩回,總共經(jīng)歷四年才告結(jié)束。兩次戰(zhàn)爭的代價是,漢軍數(shù)萬條生命,不計其數(shù)的軍費,傾盡天下之力的后援保障。以及在戰(zhàn)爭中倒了血霉的郁成城、輪臺國和大宛人。而這些,確實是為了大宛馬而去的。
展示大漢朝的肌肉
某種意義上,這種馬,又不僅僅是長得漂亮的馬,更是戰(zhàn)爭中重要的物資。
大宛馬,體形好、聽話、快速、適于長途行軍,在游牧民族的征戰(zhàn)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漢武帝還讓大宛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馬雜交,在河西走廊的山丹軍馬場培育出山丹軍馬。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軍馬場,由霍去病建立。中原的馬種得到改良,漢代的生產(chǎn)力和軍隊的裝備也因此大幅增強。
另一方面,漢朝作為一個上邦大國,也需要維護面子在當時,漢朝強,西域諸國就依附漢朝,給漢朝送來質(zhì)子(作為人質(zhì)的王子);漢朝弱,西域諸國就依附匈奴,甚至加入匈奴來攻打漢朝。
李廣利這個無能將軍被郁成城打敗的消息,對漢朝的形勢是很不利的;西域諸國將不再,上貢,不再聽從漢朝吩咐,而轉(zhuǎn)身投向敵人(后來王莽跟西域多國翻臉,就是這個后果)。所以,漢武帝要不惜成本地展示大漢朝的肌肉。
欲乘天馬尋西王母
然而,這樣理解漢武帝,仍然不夠。
漢武帝的人格里,有深謀遠慮、殘暴猜忍的一面,也有更復(fù)雜的東西。包括迷信,迷信到了“腦殘”的程度。
漢武帝喜歡祭祀,形成國家級的三大祭祀中心,這樣大規(guī)模的“郊”和“郊祀”前所未有。他甚至還弓人了越國巫術(shù),并且在北征匈奴、南收百越、西征大宛的時候也用了占卜家預(yù)測。
須知,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求仙、追尋長生不老之道是出了名的?!妒酚洝し舛U書》里說,漢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李少君夸自己能“祠灶致物,煉化黃金”,他就信了;謬忌云“天神貴者太一”之說,他就去祠祭太一;少翁獻鬼神方術(shù),謂能以方術(shù)夜致武帝已亡之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他就加封少翁為文成將軍;欒大說可招致神仙,他就在數(shù)月之間給他封侯、封將軍、娶了大長公主,身佩六印,貴震天下。
更神奇的是,騙局被揭穿了,漢武帝還死不相信。李少君病死,漢武帝認為他是仙化升天了,不是死;少翁,以帛書喂牛制造假神跡,武帝發(fā)現(xiàn)是假的之后誅殺了他,但還在找新的術(shù)士;欒大,因為方術(shù)不靈驗,武帝把他殺了,不妨礙他仍大規(guī)模地尋找新的騙子。
由此,漢武帝晚年伐大宛以求天馬,不能忽略,他還有期冀乘天馬登昆侖山尋西王母的用意。
在《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以吸《前漢紀》當中,均有類似的記載:“長老傳聞條支西有弱水。西王母所居。亦未嘗見。條支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處?!队肀炯o》言,河出昆侖,昆侖高萬二千五百余里。
多個細節(jié)互相印證,漢武帝對大宛有執(zhí)迷,派人去大宛,求天馬,都與他對西王母的迷信與崇拜不無關(guān)系。
也正因此,后世編出了無數(shù)漢武帝拜訪西王母的傳說。
唐代李白有《天馬歌》:“天馬出來月氏窟,背為虎紋龍翼骨?!彼未抉R光也有《天馬歌》:“大宛馬,汗血古共知,青海龍種骨更奇,網(wǎng)絲舊畫昔嘗見,不意人間今見之。”——都把天馬與龍種、龍骨聯(lián)系起來,還不是拜漢武帝之賜?
如果從“騎著天馬去尋仙”這個意義上來說,漢武帝一無所獲,倒真是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
如果從政治軍事的出發(fā)點來看呢?武帝兩次派人出征大宛,數(shù)年的征戰(zhàn)、數(shù)萬士兵的生命、普天下的民脂民膏,換來了一千匹良馬,性價比如何?恐怕,也很容易有答案。
摘編自《搜歷史——窺探你所不知道的歷史趣人逸事》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