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姣
在門診,醫(yī)生常常囑咐患者服藥的頻率是“一天三次”,不少藥品的說明書上也寫明“一天三次”。很多患者覺得這個問題太小兒科了,“那還不就是跟著一天三餐服用嗎?注意飯前飯后就好了!”其實這是不少人理解上的誤區(qū)。
一天服藥三次,這對抗生素類藥物尤為重要。如按多數(shù)人的吃飯習(xí)慣,早上8點、中午12點、晚上6點服用,時間分別是4小時、6小時和14小時。這會使血藥濃度白天高、夜晚低,到晚上細(xì)菌又會大量繁殖。這類藥品一天服用三次,是指每隔8小時服一次藥。為保證血藥濃度的穩(wěn)定,建議把早上的用藥時間安排在6點,然后下午2點服一次,晚上10點再服一次。符合這一特點的還有抗癲癇藥、止痛藥、激素類藥、治甲亢和哮喘的藥物。
不過有些藥物的服用,確實是一天三次跟著一天三餐進(jìn)行的,如降糖藥、調(diào)脂藥、胃藥等。
服藥時間具體到三餐時間時,“空腹”“飯前”“飯后”也不同。
空腹 指清晨空腹將藥服下。適合作用快的瀉藥、部分抗結(jié)核藥、滋補(bǔ)類藥物等。
飯前 指飯前30~60分鐘服藥,并不是指在早中晚三餐前無限提前。適合作用于胃腸道的藥物,如胃酶合劑、西咪替丁等。
飯后 指飯后15~30分鐘服藥,是大部分藥物服用的時間段。對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藥物、助消化的藥物、需要緩慢發(fā)揮作用的藥物宜在飯后服用,如阿司匹林、消炎痛、抗生素類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