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鼠尾草酸通過激活AMPK降低游離脂肪酸誘導的HepG2細胞脂肪積累

2020-07-13 11:48:56劉垚杰吉洋琳
食品科學 2020年11期
關鍵詞:鼠尾草磷酸化脂肪

程 靜,劉 瑩,劉垚杰,趙 江,吉洋琳,劉 東,王 浩*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天津 300457)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除酒精外其他因素導致的肝損傷,包括單純的脂肪肝以及由其演變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該病與炎癥因子增加、脂質代謝紊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密切相關[1],脂肪的過度攝入是誘發(fā)NAFLD的重要因素[2-3]。隨著西方飲食文化的流行,NAFLD正在逐漸成為全球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慢性肝病之一,據報道發(fā)展中國家NAFLD的平均患病率為15%~20%,而發(fā)達中國家的平均患病率為31%~46%,并且呈上升趨勢[4]。目前NAFLD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最初認為是由胰島素抵抗引起的,但是近幾年的研究表明由肥胖導致的肝脂肪積累,以及肝脂肪變性等同樣會引起NAFLD[5]。臨床上還沒有公認的治療NAFLD的標準藥物,一些降脂藥,如他汀類藥物和奧利司他,通常具有副作用,會增加肝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肝功能紊亂[6]。因此尋求一種藥食同源的天然產物對于輔助治療NAFLD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圖1 鼠尾草酸分子結構式Fig. 1 Structural formula of carnosic acid

鼠尾草酸是一種從迷迭香中提取的雙萜類化合物(圖1),具有抗細胞突變、抗氧化、抗炎等作用[7-8]。目前鼠尾草酸抗腫瘤研究已經成為熱點,但在降脂方面的研究較少且作用機制并不明確,前期研究表明迷迭香具有降低高脂飲食小鼠體內膽固醇的作用[9]。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常被用于誘導高脂損傷模型,研究藥物或者天然產物的降脂作用[10-11]。因此本實驗采用FFAs誘導HepG2細胞NAFLD變性模型,研究鼠尾草酸對FFAs誘導的肝脂肪變性的作用機制,以期為其在降脂功能產品中的應用提供有益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HepG2細胞購自中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

TC、TG和BCA蛋白試劑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TRIzol試劑、cDNA合成試劑盒、SYBR Green試劑盒 上海寶生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油酸、棕櫚酸、AMP依賴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劑(6-[4-[2-(1-哌啶基)乙氧基]苯基]-3-(4-吡啶基)吡唑并[1,5-α]嘧啶,Compound C) 美國Sigma公司;AMPK、磷酸化AMPK單克隆抗體、β-actin 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HRP標記山羊抗兔IgG二抗 美國Abbkine公司;胎牛血清、DMEM高糖培養(yǎng)基 美國HyClone公司;鼠尾草酸(純度≥90%) 湖南先偉實業(yè)有限公司。

1.2 儀器與設備

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 寧波海曙賽福實驗儀器廠;IQ5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儀 美國Bio-Rad公司;酶標儀 美國Thermo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儀器公司;倒置熒光顯微鏡 日本Olympus公司;凝膠成像系統(tǒng) 美國PE公司。

1.3 方法

1.3.1 鼠尾草酸和FFAs溶液的準備

FFAs按照油酸:棕櫚酸(濃度比2∶1)配比配制,參照文獻[2]的方法。油酸和棕櫚酸使用1%牛血清白蛋白配制,配制成的儲備液濃度為0.1 mol/L,使用時稀釋100 倍。稱取33.243 mg鼠尾草酸加入1 mL二甲基亞砜溶液中,配制成100 mmol/L的儲存液,然后分別稀釋成1、5、10、15、20、25、30、35、40 mmol/L的儲備液,使用時用完全培養(yǎng)基稀釋1 000 倍。

1.3.2 HepG2細胞的培養(yǎng),高脂模型的建立以及實驗分組

HepG2細胞培養(yǎng)于完全培養(yǎng)基中(90%(體積分數,下同)DMEM、10%胎牛血清、1%雙抗(含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mL鏈霉素)),在5%二氧化碳、37 ℃、恒溫恒濕的條件下培養(yǎng)。每2~3 d傳代一次,待細胞長滿后,分別接種到實驗所需的培養(yǎng)板中,待細胞長至70%~80%且呈指數增長時用于后續(xù)實驗[2]。

使用FFAs處理細胞建立細胞高脂模型[12]:將培養(yǎng)瓶中長滿的細胞使用胰酶消化,制成細胞懸液,并接種于實驗所需的培養(yǎng)板中,待細胞呈指數增長時,使用1 mmol/L的FFAs溶液處理細胞24 h獲得高脂損傷模型。

實驗共分為5 組:正常組(只用完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FFAs組(用含FFAs的完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低劑量組(用含有15 μmol/L鼠尾草酸和1 mmol/L FFA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高劑量組(用含有20 μmol/L鼠尾草酸和FFA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抑制劑組(用含有20 μmol/L鼠尾草酸、1 mmol/L FFAs以及2 μmol/L Compound C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

1.3.3 細胞毒性實驗

細胞毒性實驗采用噻唑藍(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檢測[7]。實驗原理為:MTT可以被活細胞線粒體內的琥珀酸脫氫酶還原為紫色的甲臜結晶,其結晶可被二甲基亞砜溶解形成紫色溶液。溶液紫色的深淺可以反映細胞的存活量,活細胞數越多,顏色越深。

將細胞(1×104個/mL)接種于96 孔板,每孔100 μL,待細胞呈指數增長時,按照上述實驗分組加入相應試劑培養(yǎng)24 h,棄掉舊培養(yǎng)基,加入20 μL MTT(5 mg/mL)溶液,放入培養(yǎng)箱中繼續(xù)培養(yǎng)4 h,棄掉MTT并加入150 μL二甲基亞砜溶液,充分溶解5 min,在570 nm波長處測吸光度。

1.3.4 油紅O染色

油紅O是一種脂肪染色劑,可以將細胞內的脂肪染成紅色,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細胞染色情況,染色的油紅O可以使用異丙醇溶解后在510 nm波長處測吸光度,吸光度越高說明細胞內脂肪含量越高。

將細胞(1×105個/mL)種于6 孔板,每孔2 mL,參照Lee等[2]的實驗方法,待細胞呈指數增長時,按上述實驗分組處理細胞24 h,棄掉舊培養(yǎng)基,使用磷酸鹽緩沖液洗2~3 次,加入細胞固定液固定細胞30 min后使用新配制的油紅O溶液染色30 min。染色完成后加入體積分數60%異丙醇溶液漂洗10~20 s,然后加入磷酸鹽緩沖液清洗細胞4~5 次并在顯微鏡下觀察。觀察結束后使用異丙醇充分溶解5 min,在510 nm波長處檢測吸光度。

1.3.5 細胞內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含量的測定

將細胞(1×105個/mL)種于6 孔板,每孔2 mL,待細胞呈指數增長時,按上述實驗分組處理細胞24 h,棄掉舊培養(yǎng)基。使用TC、TG試劑盒,按照說明書的方法檢測細胞內TC、TG的含量。細胞內的蛋白質濃度使用BCA蛋白檢測試劑盒檢測。TC、TG含量表示為μmol/mg。

1.3.6 脂肪代謝相關基因表達量的測定

將細胞(1×105個/mL)種于6 孔板,每孔2 mL,待細胞呈指數增長時,按上述實驗分組處理細胞24 h,棄掉舊培養(yǎng)基。采用逆轉錄qPCR檢測細胞內與脂肪相關基因的表達,參照前期實驗方法[9]。使用TRIzol提取細胞內的RNA,并使用cDNA試劑盒將RNA逆轉錄為cDNA用于檢測脂肪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相關基因的序列在下表1中。按照SYBR Green試劑盒的方法,依次加入cDNA、上游引物、下游引物和SYBR Green mix試劑,然后在IQ5 qPCR儀上反應,反應條件為:95 ℃ 30 s預熱;95 ℃ 5 s,58 ℃ 30 s,40 個循環(huán)。使用2-△△Ct法進行相對定量分析。

表1 細胞脂肪代謝相關基因及其上、下游引物序列Table 1 Genes related to lipid metabolism and their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primer sequences

1.3.7 蛋白免疫印跡實驗

采用蛋白免疫印跡法檢測細胞內蛋白的表達水平。使用NP-40裂解細胞后提取細胞內的蛋白質,用BCA蛋白檢測試劑盒檢測蛋白質濃度,并將各實驗組蛋白濃度調至等量。將調好濃度的蛋白質等量上樣,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電泳條件:濃縮膠,100 V 30 min;分離膠,130 V 1~1.5 h)。電泳結束后在冰水浴條件下,將蛋白轉至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膜并使用質量分數5%的脫脂奶粉室溫下封閉1 h。加入稀釋后的一抗,在4 ℃條件下孵育過夜,TBS-T洗后,將PVDF膜放入二抗孵育40 min,使用TBS-T清洗4 次,加ECL化學發(fā)光試劑進行顯色后在凝膠成像儀上觀察拍照,并用Image J軟件進行灰度分析。

1.3.8 分子對接實驗

PT1是一種AMPK激活劑,已經被證實能對接到AMPK蛋白,激活AMPK從而起到降脂作用[13]。本實驗中用于執(zhí)行分子對接的小分子PT1和鼠尾草酸的分子結構來源于https://www.chemicalbook.com,用于對接的AMPK蛋白的PDB號為4CFH,其結構來自于PDB數據庫(RCSB Protein Data Bank database),下載之后得到獨立的PDB蛋白結構文件。使用DS 3.5軟件打開準備好的蛋白受體和小分子,小分子配體與蛋白受體使用Discovery studio 3.5(DS 3.5 Accelrys)軟件的Prepare Ligand tool和Prepare Protein tool模塊的默認設置進行處理。使用DS 3.5軟件的CDOCKER,進行蛋白受體與小分子的對接操作,并使用下列參數:Top Hits-10、Random Conformations-10、Orientations to Refine-10、Force fi eld-CHARMm和Use Full Potential-False。

執(zhí)行完CDOCKER后,將每個小分子的構象與相應的蛋白受體在Calculate Binding Energies模塊中計算配體與受體的結合能量,來評估結合體系的穩(wěn)定程度。在蛋白受體中結合能量最低的小分子配體被選作最佳構象,用于結構能量分析。

1.4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顯著性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實驗至少進行3 次,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偏差,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并執(zhí)行Duncans Multiple Tests進行多重比較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鼠尾草酸對細胞的毒性作用

與正常組相比25 μmol/L的鼠尾草酸能顯著抑制細胞的活性(P<0.05),使細胞的活力大約降低至85%(圖2A)。Compound C 2 μmol/L處理細胞對細胞的活力無顯著性影響(圖2B)。各組與正常組相比均無顯著差異(圖2C),因此以1 mmol/L FFAs、15 μmol/L和20 μmol/L鼠尾草酸及2 μmol/L Compound C用于后續(xù)實驗。

圖2 鼠尾草酸對細胞活力的影響Fig. 2 Effect of carnosic acid on cell viability

2.2 鼠尾草酸對FFAs誘導的脂肪積累的影響

圖3 鼠尾草酸對FFAs誘導的脂肪積累的影響Fig. 3 Effect of carnosic acid on FFA-induced lipid accumulation in cells

鼠尾草酸對FFAs誘導的HepG2細胞脂肪積累的作用如圖3所示,FFAs組吸光度顯著高于正常組(P<0.05),約為正常組的2 倍。不同濃度的鼠尾草酸處理細胞后,吸光度顯著降低(P<0.05),表明鼠尾草酸能顯著降低細胞內脂肪含量且作用效果呈濃度依賴型。抑制劑組吸光度顯著高于高劑量藥物組(P<0.05),這說明鼠尾草酸的降脂作用可能和AMPK相關。

2.3 鼠尾草酸對細胞內TC、TG水平的影響

圖4 鼠尾草酸對細胞內TC、TG水平的影響Fig. 4 Effect of carnosic acid on intracellular TC and TG levels

如圖4所示,FFAs處理組細胞能顯著增加TC、TG的水平,TC含量約高于正常組細胞的2 倍,TG含量約高于正常組細胞的3 倍,差異極顯著(P<0.01)。不同濃度的鼠尾草酸處理FFAs誘導的HepG2細胞,能顯著降低細胞內TC、TG含量(P<0.05),其中TC含量從0.085 μmol/mg減低到0.05 μmol/mg,TC含量從0.142 μmol/mg減低到0.075 μmol/mg。與高劑量鼠尾草酸組相比,抑制劑組能顯著逆轉鼠尾草酸的作用且具有顯著性差異。這些結果說明在實驗濃度下鼠尾草酸能顯著降低由FFAs誘導的HepG2細胞內TC、TG含量,且這些作用與AMPK相關。

2.4 鼠尾草酸對FFAs誘導的脂肪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圖5 鼠尾草酸對細胞內脂肪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Fig. 5 Effect of carnosic acid on the expression of lipid metabolismrelated genes in cells

如圖5所示,FFAs組細胞內SREBP-1C、FAS、ACC和SREBP-2的基因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正常組(P<0.05),同時CPT-1和PPARα的基因表達水平顯著低于正常組(P<0.05)。不同濃度鼠尾草酸處理HepG2細胞能顯著降低FFAs誘導的SREBP-1C、FAS、ACC、HMGCR和SREBP-2的基因表達水平(P<0.05),同時鼠尾草酸能顯著增加FFAs誘導的CPT-1和PPARα基因表達的水平(P<0.05),作用效果表現為濃度依賴型。抑制劑組能顯著逆轉鼠尾草酸誘導的脂肪代謝基因的變化(P<0.05)。這些結果表明鼠尾草酸能顯著上調FFAs誘導的HepG2細胞中脂肪氧化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和下調脂肪合成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從而降低細胞內脂肪的積累,且這些作用與AMPK密切相關。

2.5 鼠尾草酸對FFAs誘導的磷酸化AMPK蛋白表達的影響

圖6 鼠尾草酸對細胞內磷酸化AMPK蛋白表達的影響Fig. 6 Effect of carnosic acid on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AMPK

由圖6可知,與正常組相比,FFAs組AMPK磷酸化蛋白的表達無顯著差異,而不同濃度的鼠尾草酸處理HepG2細胞能顯著上調AMPK磷酸化蛋白的表達水平(P<0.05),說明鼠尾草酸能激活AMPK的磷酸化。Compound C處理細胞能顯著抑制AMPK的磷酸化蛋白的表達,降至高劑量組的50%(P<0.05)。上述結果表明鼠尾草酸能激活AMPK蛋白的磷酸化。

2.6 鼠尾草酸與AMPK分子對接結果分析

圖7 鼠尾草酸與AMPK分子對接結果分析Fig. 7 Analysis of docking results between carnosic acid and AMPK

如圖7所示,分析了3 個主要的參數:小分子與4CFH位點的結合能量,相關氨基酸殘基以及氫鍵結合位點的氨基酸。PT1是AMPK的一個激活劑,在本實驗中作為對接實驗的陽性對照,被對接到4CFH位點。結果顯示鼠尾草酸和PT1同樣可以被對接到4CFH位點,且共享7 個殘基,分別為:LYS 261、ASP 128、ARG 263、ILE 259、ARG 132、LYS 260、GLU 232;PT1、鼠尾草酸與4CFH的結合能量分別為-821.25 kJ/mol和-180.994 kJ/mol;氫鍵結合位點的氨基酸殘基分別為ARG 263、ARG 132和GLU 232、ARG 132。這些結果表明鼠尾草酸與PT1以類似的方式結合到4CFH位點,因此鼠尾草酸和PT1可能有同樣的生物活性,能激活AMPK蛋白的表達,這與細胞實驗結果一致。

3 討 論

FFAs能夠誘導細胞內脂滴的積累,過量的脂肪積累能夠引起細胞氧化應激,細胞凋亡等[11]。研究表明FFAs在肝中大量積累會引起機體內TC、TG含量的升高從而導致NAFLD疾病,并且該疾病的嚴重程度與脂肪的積累程度相關[14]。有研究報道1 mmol/L的FFAs處理細胞24 h能在對細胞無毒性作用下誘導HepG2細胞內脂肪積累[15]。因此,本實驗選擇1 mmol/L FFAs處理細胞24 h。Compound C是AMPK的抑制劑,可以直接抑制AMPK的表達,有研究報道稱,使用Compound C 10 μmol/L處理細胞24 h進行實驗[16],但在本實驗中,大于2 μmol/L Compound C處理細胞24 h能顯著抑制細胞的活性,而2 μmol/L Compound C對細胞活性沒有影響且可以抑制AMPK蛋白的表達,這可能是由于細胞代數等原因引起的差異,本實驗最終選用Compound C的濃度為2 μmol/L。

細胞活力實驗結果表明小于20 μmol/L的鼠尾草酸對細胞的活性沒有顯著影響,而25 μmol/L的鼠尾草酸能顯著抑制細胞的活性,因此選用15、20 μmol/L的鼠尾草酸進行后續(xù)實驗。油紅O染色在實驗中常用來反映細胞或者組織中脂肪含量,它可以使細胞內脂滴呈現出紅色[17]。本實驗中油紅O染色的結果顯示,FFAs處理后,細胞內脂肪含量顯著增加(P<0.05);而鼠尾草酸處理后,細胞內的脂肪含量顯著降低,這些結果表明鼠尾草酸能夠降低FFAs誘導的HepG2細胞脂肪的積累。細胞內TC、TG的含量與細胞內脂肪的積累密切相關,TC、TG的水平越高,脂肪積累越多[18]。本實驗結果顯示FFAs能顯著增加細胞內TC、TG的含量,而鼠尾草酸能顯著降低由FFAs增加的TG、TC含量,這說明鼠尾草酸能降低細胞內TC、TG的水平從而降低細胞內脂肪的積累。而Compound C處理細胞后,油紅O染色結果表明,被鼠尾草酸降低的細胞內的脂肪含量以及細胞內的TC、TG水平均被顯著增加(P<0.05),這些結果表明鼠尾草酸降低脂肪積累和TC、TG含量的作用與AMPK密切相關。

為了研究鼠尾草酸在FFAs誘導的HepG2細胞模型內的具體降脂機制,本實驗檢測了一些與脂肪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在人體中,SREBP家族基因主要由SREBP-1C和SREBP-2組成[19],可以分別調節(jié)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合成。SREBP-1C主要控制TG的合成,并且可以調節(jié)ACC、FAS的表達水平[20-21]。SREBP-2主要控制TC的合成,可以調節(jié)膽固醇合成相關的蛋白表達如HMGCR[16]。ACC是脂肪合成中的限速酶,可以控制脂肪的合成,另外ACC也可以合成丙二酰輔酶A,合成的丙二酰輔酶A能抑制CPT-1的表達[20]。ACC合成的產物丙二酰輔酶A經過FAS催化可以延長長鏈脂肪酸進而合成甘油三酯。PPARα在肝中高度表達,能夠促進肉毒堿棕櫚酰轉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CPT-1)的轉錄表達,調節(jié)脂肪酸的氧化,加速脂肪的攝取,從而起到降脂的作用[22]。CPT-1是一種載脂蛋白可以將脂肪酸運送至細胞內進行β氧化[18]。有研究表明,在高脂飲食小鼠中,鼠尾草酸能降低SREBP-1C、ACC、FAS的蛋白表達并且能增加PPARα的蛋白表達,從而降低小鼠肝脂肪的積累[23]。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鼠尾草酸可以降低由FFAs誘導的SREBP-1C、ACC、FAS基因表達的增加,從而降低細胞內甘油三酯的合成;降低由FFAs誘導的SREBP-2、HMGCR的基因表達的上調,從而降低細胞內膽固醇的合成;同時增加由FFAs誘導的PPARα、CPT-1基因表達的下調,從而促進脂肪酸的β氧化。綜上所述,鼠尾草酸降低細胞內脂肪的積累主要是通過降低脂肪酸合成以及增加脂肪酸的氧化。

AMPK是能量代謝的總開關,能夠調節(jié)多種信號通路,AMPK的激活能夠改善炎癥,緩解氧化應激,抗癌,降脂等[24]。AMPK主要通過調節(jié)下游與脂肪代謝相關的基因ACC[17]、SREBP-1C[25]、FAS、SREBP-2、HMGCR[26]、PPARα[27]、CPT-1[28]發(fā)揮其在代謝中的重要作用。在Compound C存在條件下,鼠尾草酸在FFAs誘導的HepG2細胞中的降脂作用被廢除,這些結果表明鼠尾草酸的降脂作用與AMPK相關。同時蛋白免疫印記實驗表明,鼠尾草酸可以顯著增加AMPK的磷酸化。有研究表明AMPK的磷酸化可以調節(jié)SREBP-1C、ACC、FAS、PPARα和CPT1蛋白的表達[16,27]。Guo Weiwei等研究表明,黃酮類化合物(pinocembrin-7-O-β-D-glucoside、pinocembrin和5-methoxy-pinocembrin-7-O-β-D-glucoside)能提高AMPK基因和磷酸化蛋白的表達;抑制SREBP-1C基因和蛋白的表達;同時能提高PPARα蛋白的表達[27]。Forbes-Hernandez等研究表明,草莓提取物處理細胞24 h能顯著提高細胞內AMPK磷酸化蛋白的表達,并伴隨著ACC、HMGCR蛋白水平的降低,從而降低HepG2細胞內脂肪的積累[16]。本實驗中使用Compound C處理細胞,細胞內的AMPK磷酸化蛋白表達明顯被降低,說明AMPK磷酸化蛋白的表達受到抑制(P<0.05)。Compound C存在時,油紅O染色結果可知,被鼠尾草酸降低的細胞內的脂肪含量被增加;同時降低的TG和TC含量以及SREBP-1C、SREBP-2、ACC、FAS、HMGCR基因的表達水平均被顯著增加,增加的PPARα、CPT-1被顯著降低(P<0.05)。這些結果表明鼠尾草酸降低FFAs誘導的脂肪積累作用機制主要通過激活AMPK信號通路。

為了進一步驗證AMPK和鼠尾草酸的關系,本實驗使用分子對接實驗研究了AMPK和鼠尾草酸的相互作用。分子對接經常被用于模擬小分子與大分子之前可能的結合位點以及結合方式。PT1是AMPK的激活劑,在分子對接的研究中表明,PT1可以對接到AMPK的α亞基從而激活AMPK,更進一步在HeLa細胞研究中使用抗磷酸化AMPKα-Thr-172抗體進行蛋白免疫印記反應,結果顯示PT1可以促進AMPK α亞基Thr-172的磷酸化[13]。而本實驗研究表明鼠尾草酸與PT1小分子以類似的方式結合到AMPK蛋白,并且在細胞實驗中表明鼠尾草酸能促進AMPK磷酸化蛋白的表達,從而調節(jié)脂肪代謝。因此,鼠尾草酸與PT1小分子可能具有相似的作用機制,促進AMPKα亞基Thr-172的磷酸化。

綜上所述,本實驗研究發(fā)現鼠尾草酸一方面能激活AMPK磷酸化,從而抑制SREBP-1C、ACC、FAS、SREBP-2、HMGCR基因的表達,達到抑制TG、TC合成的目的;另一方面能促進PPARα、CPT1基因的表達,達到促進脂肪β氧化的作用,從而在抑制脂肪合成,促進脂肪氧化兩個方面起到降低脂肪積累的作用。

猜你喜歡
鼠尾草磷酸化脂肪
減肥后脂肪去哪兒了
英語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24
脂肪竟有“好壞”之分
脂肪的前世今生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10
反派脂肪要逆襲
ITSN1蛋白磷酸化的研究進展
絨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學成分的研究
中成藥(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06
鼠尾草酸對β-淀粉樣蛋白損傷的神經干細胞增殖的影響
中成藥(2017年7期)2017-11-22 07:33:50
亞臨界水萃取康定鼠尾草中丹參酮類成分工藝的優(yōu)化
中成藥(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37
MAPK抑制因子對HSC中Smad2/3磷酸化及Smad4核轉位的影響
組蛋白磷酸化修飾與精子發(fā)生
遺傳(2014年3期)2014-02-28 20:59:01
新晃| 漠河县| 楚雄市| 滕州市| 云安县| 大方县| 汉寿县| 满洲里市| 柘荣县| 宝山区| 拉萨市| 南通市| 柘城县| 昌平区| 修武县| 甘德县| 综艺| 泊头市| 乌兰浩特市| 通渭县| 旬阳县| 新丰县| 哈尔滨市| 女性| 广元市| 清远市| 读书| 平江县| 禄丰县| 巴林右旗| 富源县| 安远县| 三台县| 洛南县| 察雅县| 科技| 绥棱县| 吉安市| 讷河市| 南宫市|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