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熱愛北方。北方保留了一些讓我們內(nèi)心安靜的東西。那片擁有真山真水的大地,讓我們心中的風景一再映現(xiàn),在神性和詩性的降臨中,我們靠近并言說,我們隱居并傾聽。
我們能夠感覺到風,輕輕地在我們的視野中掠過。這個過程一如吸氧,慰藉我們在高速旋轉(zhuǎn)的現(xiàn)代化生活中,日漸疲倦的身心。
我們重新在自然的山水中擁有了想象力,找回了爛漫的初心。我們重新命名了熱愛,命名了不知疲倦。
在轉(zhuǎn)山湖,我找到了自己與這片風景的心靈契合。它們給了我夢想最本真的安居,讓我重新做一名孩童,像山水學習。
2
幽幽谷,使轉(zhuǎn)山湖頗富盛名。轉(zhuǎn)山湖,是《海珠格格》劇中幽幽谷的外景地,在這里,演繹了紫薇和爾康的生死戀情。幽幽谷,也便在心靈中獲得了永恒,成為真情世界里海枯石爛的忠貞象征。
我有幸生活在這一方山水的庇蔭之中,幽幽正是其性靈,化虛為真,有深杳、靜謐、悠閑之美,化跡成水草,林木,高山,流水,石峰,以形賦神,以自然蘊懷抱,在燕山風骨中,又浸潤白草洼的奇絕險幻,比較契合唐代呂巖《又記》中所說的情狀:“數(shù)載樂幽幽,欲逃寒暑逼”。
這里只有清涼的幽幽。最具神韻的便是人在谷中游,四壁的群山峻巖宛若天然的防曬傘,茂密的植被,蔥郁的林木,零星坐落的茅舍人家,小溪旁浣衣的女子,幾匹低頭吃草的老馬,半掩的柴門木扉中探出的孩子的驚喜,不覺中便生出了龔自珍那般“幽幽東南隅,似有偕隱宅”的感慨,美到難離。
3
然而,幽幽谷也只是別號而已。轉(zhuǎn)山湖才是它的本名。故名思議,繞著山轉(zhuǎn)的湖。其實說湖又不盡然,那里形成的幾個湖都略顯有些袖珍,倒是繞山流轉(zhuǎn)的一條小河,時大時細,叮叮淙淙,在草木的掩映下,在山巖的縫隙間,在崖壁和山路的旁側(cè),清亮亮的,像撲閃著大眼睛的女孩子,有婉麗的情愫和柔曼的歌聲……
走累了,我喜歡坐在小河旁的石頭上,靜靜聽它唱歌。水清見底,油油的水草,自在的蝌蚪,舞蹈的銀魚,粼粼的波光,光滑的卵石,還有,不經(jīng)意間瞥見的自己,安美,適意,清洗了一切的人間煙火色,仿若水畔林間的精靈,通透的呼吸,美好的微笑。
若是盛夏時節(jié),便可脫下鞋子和襪子,光著腳踩在河水里,那種透到心底的爽氣,定是神仙一樣的享受。
4
這里是燕山山脈的中斷,所在的主峰白草洼,被譽為京東第一峰霧靈山的姊妹峰,海拔1500米。轉(zhuǎn)山湖的平均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西距北京188公里,東距承德市區(qū)31公里。地理位置極佳,地理環(huán)境尤甚。
轉(zhuǎn)山湖在山水間,養(yǎng)天地百草,育世間百花。這里的花類品種繁多,徜徉其間,連呼吸都濡染著香氣。若是再能鋪衣瞇會午覺,醒來或可自命趕考書生,期待一方奇遇?;蚩苫骱瑢ο嘀?,或翩翩于飛了。
當然,懶懶伸開的腰肢,一定會驚起一些蟈蟈,螞蚱,一些鳥雀,一些蟲蟻,一些水鴨。這是最熱鬧的時光了,有生命的存在泛著光芒,體會一份寂靜中美好,孤獨中的擁抱。
我們的追尋,在草木間通靈,在流水中漱心,今夕何夕,我們已是在囂雜的塵世中回歸,我們自彈著心曲,脈脈與萬物對話。
5
有水則有靈性,有山則有風骨。轉(zhuǎn)山湖的山可謂卓絕,有“京北的黃山”之譽。
我們是從付營子鄉(xiāng)青石垛村入山的。青石垛,本身就是一個值得遙想的名字,它以怪石著稱。轉(zhuǎn)山湖山中峰峰皆石,無石不奇。這是遠古時期火山和冰川滄海桑田的見證,它們各個造型奇妙,在天地間演繹著一幕幕人間的悲喜劇,有豪放,亦有婉約,有幸福,亦有苦難。
老百姓因其形,而特設情節(jié),勞動間隙,口口相傳。轉(zhuǎn)山湖的石頭峰,峰峰都是傳說,石石都有傳奇。萬人石,母子石,棺材石,祭天石等等,不一而足。有多少人間的故事,便會在這里找到石頭的秘密。或高或矮,或大或小,或眾或單,無一不是飛揚的神采,無一不是傾心的相遇。
如果說,轉(zhuǎn)山湖的水以繞山的形狀給我們畫了一個疑問,設了一個伏筆,美何在?何謂美?那么,轉(zhuǎn)山湖的山則給了我們應有的答案,美,即是天、地、人相融相和的一顆坦誠的赤子心。
我們在轉(zhuǎn)山湖的石峰中,找到了自己,也照見了一顆初心。
6
萬物有靈。轉(zhuǎn)山湖的山水間,藏著萬世之心。它不同于一般的風景名勝,沒有冠冕的輝光,完全是鄉(xiāng)野村趣,是山水偎依。
渴了,可飲山泉水。對著蔥蘢綠野,石頭安居,已令我們在情緒的盛宴里盡享百味之后,而懂得感恩于一份平淡的福分,也更懂得曾點言志的風雩詠歸的深情。
這里的村民極是醇厚樸實,遇上一位,不用管是挑擔的,還是靜坐的,只要隨意指問,他們定會細細道來,將他們這一方水土,這流傳的人間美好,盡數(shù)告知。
僻野之中,那些皺褶的臉,那些細膩的臉,那些頑皮的臉,如此生動又如此安詳,卑微而幸福,簡陋而自足,我們恍然這山光水色的靈性之源,納天象,聚人氣,知情達性,萬化自然。
7
轉(zhuǎn)山湖,讓山是真山,水是真水,石頭有心,草木有情。
轉(zhuǎn)山湖,讓大地成為風景,讓風景成為心靈的韻味。
作者簡介:薛梅,女,滿族,河北承德人。國內(nèi)訪問學者,魯迅文學院22期少數(shù)民族學員,現(xiàn)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教授,承德市作協(xié)副主席。有專著《承德詩歌簡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