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桑榆
我曾耗時三月余,編選了一部現(xiàn)當(dāng)代作家的經(jīng)典雜文作品集。此文集共分為六個小輯,我根據(jù)自己的讀后感和寫作雜文的經(jīng)驗,為各小輯寫了引言,庶幾可以稱之為雜文創(chuàng)作談。今對其略作修改,投諸報刊,聊博方家一笑。
蓋文藝作品,除純娛樂搞笑之作外,皆須有思想,有新意,作為雜文,尤須如此。而思想性,則是判斷雜文作品高下之重要標準。
思想性強的文章,如暮鼓,如晨鐘,皆振聾發(fā)聵、啟人心智之作。說其“振聾發(fā)聵,啟人心智”,乃是作者高屋建瓴,視野開闊,思想深刻。文章所揭示、所批判的,不是陳腐荒謬的思想觀念,便是千年難祛的痼疾弊端。而許多人對此已見慣不驚,麻木不仁,更有一些人成為陳腐觀念的守護者、遵行者,成為形成痼疾弊端的主導(dǎo)者或一分子。總之,作者皆能見人所未見,從而發(fā)出醒世之聲音,警世之吶喊。
雜文作者之所以能見人所未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博覽群書,精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運用逆向思維。博覽群書,方能對歷史的走向、世界的潮流、社會的發(fā)展、眼前的現(xiàn)實了然于胸。精于觀察,方能目之所見,耳之所聞,萬事萬物,無論巨細,都能洞燭幽微,且常有收獲,靈感不斷。勤于思考,方可“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對一切謬誤與弊端進行深刻的剖析和有力的批判。如果說博覽群書如打造武器,儲備彈藥,觀察與思考則如了解敵情,尋找戰(zhàn)機,運籌于帷幄。而運用逆向思維,方能重新審視舊有的一切,顛覆傳統(tǒng)的認知,對人們渾然不知的謬誤、司空見慣的弊端、病入膏肓而不自知的痼疾,以及大眾奉行已久的錯誤的價值觀,有所明察,而后揭示之、批判之。
我與朋友談及雜文寫作,或言欲寫沒啥可寫,或言下筆文思枯涸,或言文辭不能盡意,此皆讀書不多,觀察不精,思考不勤故也。
又有朋友說,我也讀了不少書,但寫出的文章,總覺不佳。我問他讀過哪些書,答曰:我已經(jīng)通讀了魯迅的雜文了,或曰:我最崇拜某大家,已經(jīng)讀遍他的作品了。我說,通讀某一人之書,遠遠不夠。你從魯迅與某大家的文章中,是可以看出他們讀過多少書的。打個通俗的比方,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水杯,讀過的書如水,當(dāng)水注滿水杯時,才會外溢,而溢出來的那一點一滴,才是我們的作品。讀書與寫作的數(shù)量,乃百與一、千與一之比。如梁啟超之博大精深,魯迅、陳獨秀、李敖之深刻犀利,魏明倫之文采斐然……除天賦異稟之外,博覽古今中外之名篇杰作,為其共同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