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生
一
一條河,到底要去哪里?
它隨遇而安,或許會經過高原,或許會經過平原,它在每一個屬于自己的地方安靜下來!我經??匆?,一條河,常年不停歇地向同一個方向流去,它是要去開拓一片土地,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家園?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條河,會穿越中國的大部分土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條河流是孤立的,在祖國的大好河山里,許多河流相連,他們匯聚成更大的一條,然后流向大海。
大,成了一個令人振奮的詞。
細微的河,連在一起,成了大河,這一個“大”字,不僅僅是一個字的區(qū)別,而是一條河的脾氣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它不再唯唯諾諾,開始變得任性和狂妄自大起來。它開始摧毀一座堤壩,一個院子,一個村子。在故鄉(xiāng),我們習慣于稱一條河流為河,也僅僅是稱為河而已,不敢在它的前面加上任何一個修飾詞,譬如大。在故鄉(xiāng),河就是河。故鄉(xiāng)的河,隨時都有被人掐斷的危險,它不敢太張揚,否則就斷了性命,它們本本分分地在大地上,給予土地一些營養(yǎng)和水分。
其實,在中國,一個民族的命運,與一條河流,或許與兩條河流,或許與多條河流有關。北方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實,在祖國的任何一個地方的河流,都是一個地方的母親河。只不過黃河所流的地方更多一些,給予人的恩惠更多一些,與人類的關聯(lián)更緊密一些。
據說,黃河的源頭,不過是一窩靜靜的水,她怎么就能夠打通中國的身體命脈,讓一個民族生龍活虎地奔騰在她所經過的土地呢?原因無非兩個字:匯聚。這是一條河教給我們的生活哲學。如果再拔高一些,她也能上升到思想哲學的高度,她教給我們一個民族存活的指引,匯聚,人的匯聚,人心的匯聚。當一個民族人心匯聚時,她才能無所不催,才能開啟一個朝代的繁華盛世。黃河,不說話,只默默地流,流到哪里就是哪里?她從不苛求一個民族給它寫一些贊美的文字。
中國人以河為師,開啟了漢唐的繁榮,人們不承認是向一條河流學習。人們能承認什么呢?他們相信圖騰,他們喜歡把圖騰作為一個民族的原點,而不去關注一個條河流的滋養(yǎng),一條河流帶來了流水,帶來了肥沃的泥土,帶來了無限的平原,帶來了一個文明的生成。
一條河的性格,注定不是文靜的。
黃河,流到黃土高原上時,在陜西宜川的壺口瀑布,我看見一條河憤怒的樣子,她分明能吞噬下每一個人。她飛流直下,把泥沙裹在身子里,然后發(fā)出咆哮的聲音,這聲音,像大鼓的聲響,你聽,天地間,只剩下一種聲音:流水的憤怒。
憤怒,是我所能賦予黃河的唯一的詞匯。從憤怒里來的,是一種恐懼,是一種人生渺小的感嘆,她奔騰在黃土高原上,落差太大,成就了一個景點的壯美,我樂意用震撼一詞來形容她。
其實,從這里開始,再進入山西,黃河一直都是以這個狀態(tài)存在的,山西也有壺口瀑布,也有震天動地的黃河水聲,不知這里的人是否已經習慣了?每年來山西參觀黃河的人不少,在山西有兩個坐標:一個是黃河,一個是大院。他們一文一武,在山西的大地上,扯開晉人的血脈,從一條河,可以看出一個省的性格,從一個大院,可以看出一個省的修養(yǎng)。
山西與黃河,到底有什么重要的關聯(lián)?
許多人,似乎都說不清,我認為,山西的性格,是黃河喂出來的,是大山喂養(yǎng)出來的,越是貧瘠的山區(qū),也能讓人變得更堅韌一些,晉人,成了一種符號,一種敢與天地相斗的精神符號。
晉人,在夜晚的時候,用一種仰視的目光看看天空,這么遼闊的宇宙,多么平靜啊!夜晚的天空,安靜得有些可怕,它靜得只能聽見黃河流水的聲音。天空,只有星子,星子在野,是一種詩意的境界,它們發(fā)出微弱的光,黃河流出奔騰的水聲,二者一動一靜,讓山西的大地,更具有神韻。
我突然想,如果就這樣讓大地更厚實一些,讓星火再明亮一些,讓黃河水再收斂一些,是不是就更完美了,可是許多人來到山西,不是為了看看她的內斂,而是為了看看她憤怒的樣子。
來到山西看黃河,是不是要找一個高點,像岑參那樣,思飛八袤,思考一下人生。那么,請登上鸛雀樓吧。登高,能做什么,這讓我想起了韓東的詩: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
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還來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們
那些發(fā)福的人們
統(tǒng)統(tǒng)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來
走進這條大街
轉眼不見了
也有有種的往下跳
在臺階上開一朵紅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當代英雄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什么
我們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風景
然后再下來
突然覺得,一種孤獨開始從心里跑出了。這樣的詩,是不適合山西的。山西,登鸛雀樓,能讓人心胸一下子打開了,就像一個人,登了高處,突然一下子頓悟了,一下子明白人活著的意義了,一下子能知曉生死了。
在山西,必須明白一件事:晉人是不畏懼生死的。
春秋時代,從這里走出家門的人,就明白了生死由命。他們帶著一種義無反顧的念頭走了,他們周游列國,他們行俠仗義。在中國的文化里,有諸多山西的影子,介子推,給我們留下一個寒食節(jié),而鉏鸒、豫讓,讓整個山西,都帶著一種孤膽和光亮。
古人,是否都喜歡站在高處看一看祖國,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一定是虛構的,它中間隔著一個河南,一個山東,它們把流水放出去之后,再也不再過問了。
黃河,水流量多少,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她變得越來越放蕩不羈,成了一個浪蕩子,她雖然有河堤的約束,卻時常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中原大地上奔跑。
二
母親,當我們說這個詞的時候,一定帶著諸多的情感。
母親,用自己的陣痛,去分娩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是女性的偉大,或許,人們給黃河一個雌性的稱謂,是不是想過濾掉她身上所具有的咆哮和震撼。也許,是她給我們人類文明提供了適應人生存的土地,黃河沖擊的土地,成了一頁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雖然是一個老套的比喻,但是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她搖啊搖,硬是搖出了一個民族的高度。一條河,能夠讓天下人視之為母親,這說明源頭處一定有一個內化的文化模式。每一個人,都被圈養(yǎng)在里面,誰也逃不出來。
應該這樣說,黃河的龐大,是她不斷接受新的血液,陜西的渭河,山西的汾河,把一生的命運都交給了黃河,看它帶走了萬物生長的流水,她們樂于這樣奉獻,它們?yōu)榱四赣H河,把自己一生的水都捐出了,黃河一出山西,到了河南,就再也不安分了。我是開封人,我知道一條河流給予我們內心的陣痛。
城摞城,不過是一種悲天憫人的符號。
黃河,把壯美的一面留給山西,把悲憫留給河南。一條河,最后流進了大海,就什么也看不見了,只剩下無盡的遼闊和一聲接著一聲的海浪的聲音。如果,一個人,如果沒見過黃河,此刻,站在大海的面前,他是不是想不起黃河?想不起那個日夜奔流不息的河流,她從祖國的一頭出發(fā),然后穿越大半個中國,回歸到另一種安靜中。
一條河,不僅存在于祖國的大地上,還在文字里活著。
翻來中國歷史,有多少關于黃河流域的描述,這些地方的糧食和城堡,都是黃河恩賜的。目光再久遠一點,中華文明的源頭,是一條河撐起的。其實,在中國,河流之與人的關系,與人與土地的關系一樣親密。黃河除了送來了流水,還送來了一排木船和一聲聲號子聲。從電視上聽民歌《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這九十九道彎里,有多少屬于山西呢?
我不想去考證,因為黃河在陜西和山西,才是黃河最雄偉的一段,如果說,黃河的最為年輕的一段光景,應該是陜西開頭,山西收尾。如果把黃河分為一個人的一生的話,青海是童年,寧夏和甘肅應該是少年,到了開封,就滄桑多了,有了中年人的跡象,到了山東,再也走不動了,像一個蹣跚的老人。
在山西,黃河才能跌宕起伏,才能在晉人的眼睛里,喂養(yǎng)著棗林、蘆葦。黃河,睡覺的時候,也更可愛一些,她不再過問人間的一切,她只靜靜地流,把日子流走了,又會有日子,把河水流走了,又來了新的河水,似乎這是個生生不息無窮盡的格局。
我想起蘇軾的話: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是啊,此刻的黃河,已經不是那個清澈的黃河了,她帶著雄渾的氣象走向歷史,沒有舊死就沒有新生,她義無反顧地奔流到海。我寧愿做一個樂觀者,認可黃河的無窮無盡,她流水不停,像一個不會死去的親人。其實,我知道這是一個假象而已,在開封一段,黃河明顯小多了,一到冬天,水就斷了,像一個快要咽氣的人。
黃河,是一個象征?
她象征著什么?象征著一種宿命,或許象征著一個國家文明的沖突,她在土地上,與土地之間形成一種怎樣的關聯(lián)呢?
她可以沖洗土地,讓土地變成一條河流,她成了一個暴戾的土匪,她搶占良田,把它們變成一個河流,從此再也長不出莊稼了。有些巖石和黃土也倔強,它們不肯給黃河讓道,把她逼在了仄歪里,黃河越來越小,越來越細,像一條腰帶,掛在黃土之上。
每一種事物,都有屬于自己的外在屬性和精神品格。那么黃河呢?她的外在屬性難道只是一條渾黃的河流嗎?抑或是九曲十八彎的迂回曲折,似乎這些都不足于定義黃河,黃河就是黃河,是一條流淌在中國大地上的河流。但是這一條河流,與別的河流不一樣,她流到哪里,人類就安居在哪里?它成了一條指引,指引著人類的遷徙和安居。
很多人說起苦難,苦難不是黃河的本質屬性,她是人們賦予她的外在屬性,是從人類里衍生出來的,她身上的傷痕和文字里傷口一樣多,人們對于她,感情難以捉摸,祈福和咒罵都有。我不知道,人間有多少流離失所的逃亡是與她有關的?人們說起苦難,總是一臉悲戚,似乎所有的過錯都推給了她,人們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人們的破壞森林,過度放牧,哪一個不是讓黃河流淚的原因,但是黃河一旦流淚,這代價實在太大了。
黃河,華夏文明史上最悲情的一條河,殺戮聲,流血聲,都纏繞著她。亡國之人,活命之人,都在黃河岸邊徘徊,跳河的,消失了肉身,逃離的,去另一個地方,開始隱姓埋名,一個家族,一個王朝,都在黃河里,它永遠不會忘記歷史。這條河,蘊藏著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神奇密碼。行走岸邊,感受著這條大河帶給我們的生存、成長、夢想,更對未知充滿希望。
古代統(tǒng)治者,也深知黃河的危害關乎國本,卻無力無法更好去治理黃河,以至于黃河成了一座高高的河,淤積的泥土太多了,人類這時候害怕了,可是太晚了。我們應該去俯身下去,背靠大地,眼望百姓,才能讓黃河流域的人們,活在當下的安全里,我們讓黃河回到它原來的樣子,河水清流,滋養(yǎng)八方。
如今,國家越來越富有,人們越來越從黃河里尋找靈感。
譬如,大同。大同世界,才是這片土地的歸宿,在新一代領導的領導下,這條河安靜下來,她看著人間煙火的光芒,是那么的和諧,她似乎聽見每一個人,吹起了致富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