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法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改革傳統(tǒng)授課方式,合同法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更需要改革教學模式。本文對PBL教學模式在合同法教學當中的運用進行介紹,重點闡述了PBL教學模式在合同法教學當中運用的可行性和課程設計,最后對在PBL教學模式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
【關 鍵 詞】合同法;PBL教學模式;問題導向
中圖分類號:G712.4;D91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11-0079-02
作 者 簡 介:董祖霞(1988-),女,四川甘孜州人,四川民族學院法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商法研究。
PBL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問題為導向,強調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學流程為課前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依據問題自主學習-課堂討論和成果展示-教師歸納總結。PBL教學法的核心在于通過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PBL教學模式在合同法當中運用的可行性
(一)PBL教學模式符合合同法教學改革的大趨勢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求法學教育對傳統(tǒng)單純的理論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法學教育方法,培養(yǎng)能夠服務社會、滿足經濟發(fā)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就合同法本身而言,是法學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不是純理論學科而是應用型很強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學科,要求在教學過程以學生為本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等,使學生學會主動地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增強學生在法律實務中的能力。強調學生必須通過積極的自主學習才能獲取知識PBL教學模式更適合在合同法教學當中采用。
(二)PBL教學模式契合合同法的學習目標
就整個法學專業(yè)知識的運用而言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法律實務會遇到很多之前從遇見的問題,這就要求法律工作者必須具備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正是PBL教學模式最大的優(yōu)勢和特點。
(三)高校法學課程的設置為采用PBL教學模式提供了時間保障
大部分法學院《合同法》課程都在大二下學期甚至是大三階段開設,學生在大一階段學習《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等課程,掌握了法學理論基本知識點,具備了一定的法律思維?;A理論課程的開設為《合同法》課程學習后期采用PBL教學模式奠定了法律基礎知識,在教學過程當中有充分的時間進行PBL模式教學。
(四)網絡教學為PBL教學模式提供技術支持
成長于網絡時代的千禧一代大學生習慣于線上+線下學習模式,在PBL教學模式過程當中,學生可以使用電腦、手機等上網工具高效、全面的收集學習資料以及探究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而收集資料和探究的過程需要學生進行質疑、甄別和深入的思考,使學生獲得更為全面、深刻的認知。
二、合同法課程PBL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采用“問題導向”的啟發(fā)式教學
合同法總論部分通過對若干個“小案例”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尋求“小案例”的答案來主動學習相應章節(jié)的基礎知識點。分論每一章節(jié)開篇添加一個或者兩個“小案例”作為基礎知識部分的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理論。分論部分的十五種合同可以分別用一個“大案例”提出若干個問題將整個同一類型合同的知識點串起來引導學生分析案例,解決問題的,讓學生在此過程當中形成法學思維。
引入案例的時候須注意需要考慮一下因素:一是知識點明確,無論是總論還是分論部分的“大小案例”必須突出章節(jié)所對應的知識點?!按蟀咐北仨殞⒄麄€章節(jié)的知識點串起來。二是引入案例盡可能選取實務當中的典型或者熱點案例,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三是難易應當與學習階段相適宜?!靶“咐钡膬r值在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點,因此“小案例”的問題不可太難,否則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析“大案例”的目標在于通過典型或者熱點案例來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形成法律思維并且檢測通過“小案例”掌握基礎知識的程度。所以“大案例”的問題不能太簡單易,否則造成教學流于形式,也達不到預期目標。四是“大案例”的答案盡可能是開放性,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五是要打破課程間的界限,案件設計要其他課程有關聯(lián)性,實現知識的延續(xù)性。
(二)學習任務的分配
“小案例”的問題相對于“大案例”比較簡單,答案單一,應當由每一個學生獨立完成“小案例”部分的學習,做到每一個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為分析大案例夯實理論基礎?!按蟀咐眴栴}由于比較難度、答案的多樣性、涉及的知識面較廣需要通過小組的形式來承擔任務。小組成員可通過拆分或者協(xié)作完成任務。
(三)課堂學習形式
在合同法課程當中采用PBL模式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原來的以教師為主導的理論學習模式,以學為主、理論講授為輔的模式。PBL教學模式下教師對理論知識先不做講解,而是由學生主動尋求教師對于案例提出的問題答案的過程中進行理論學習,側重于學生自發(fā)的主導的進行學習。
課堂上學生展現學習成果,學習成果形式應是多樣的,可以是有學生對案例的分析、也可是專題報告、辯論等形式。教師在掌握課程進度和學習討論的方向,防止學生偏離學習的方向。由學生主導的成果展示結束后,教師應相對提煉知識要點,將知識點帶回案例當中,幫助學生形成更為系統(tǒng)、全面、深刻的認識。
(四)教學輔助平臺的使用
PBL教學方式需要耗費較多的學習時間,因此需要填補課時不足的缺陷。授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對分易”“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教學平臺,發(fā)布需要學生自學的知識和討論的案例,為下次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習平臺一對一的向教師反饋在學習時遇到的問題,使教師的學習指導和答疑突破課堂的時間和空間局限。通過學習平臺的教師可以便捷的記錄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回答問題次數,分享課程資源、保存學生學習成果等。教學輔助平臺的使用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為PBL模式教學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
(五)課程綜合評價方案
教學模式的改革必須改變評價方案,只有科學合理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首先改變以往過分依賴卷面成績的單一模式,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全面的評價方案。最終成績可以由一定比例實踐成績加期末卷面成績構成。實踐成績則可以從學習態(tài)度、資料收集、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解決能力、團隊精神力、最終成果等指標給出差異化分數。評價方式可以還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
三、教學反思:PBL教學模式當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不可忽視合同法理論知識的學習
PBL教學模式本身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重理論學習,輕實踐運用”的現狀進行改革,PBL教學模式側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往往很多人會陷入只重視實踐能力培養(yǎng)而忽視了理論知識的學習的誤區(qū)。在合同法課程當中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偏廢其一,實踐能力是建立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之上。
(二)對授課教師的教學能力較高
PBL教學模式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從表面上看是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但事實恰恰相反,PBL模式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更高。教師對必須對合同法課程知識的具有全面和深入的掌握,豐富的知識儲備、充分的課程準備以及合同法實務操作經驗才能甄別出有價值的案例和駕馭課堂,才能達到采用PBL模式教學的所追求的目標。對于任課教師最好是雙師型的法學教師。
(三)對學生法學基礎知識和學習的自律性要求較高
PBL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最大的不同在于激發(fā)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同時,該模式必須是在學生有扎實的法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才能開展,如果學生理論綜合素養(yǎng)不高,是沒有能力自我學習和分析案例。PBL教學模式應當在學生完成了法學專業(yè)相應的基礎課程后才可采用。由于小組承擔任務和缺少有效監(jiān)督,難免會有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搭便車應付了事。對于自律性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加強督促,予以引導和鼓勵。如前述,教師可通過考核評價時加重學習任務承擔的分值,來提高學生的自律性。
參考文獻:
[1]李鶯.PBL教學模式在法學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法制與社會,2018.9(下).
[2]高巖,李發(fā)展,張揚.經管類專業(yè)《經濟法》課程PBL教學模式研究[J].社科縱橫,2017(5).
[3]劉振宇.法社會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究與實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