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楠?李琪
【內容摘要】隨著人們版權意識的增強,人們對侵害攝影作品著作權的行為愈發(fā)關注,由于攝影主體的多樣性和網(wǎng)絡媒體對攝影作品的廣泛傳播,使攝影作品長期處于一種弱保護的狀態(tài)。因此,對攝影作品的著作權進行嚴格而合理的保護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本文從我國現(xiàn)有法律對攝影作品的規(guī)定來發(fā)掘實踐中如何對攝影作品的著作權進行保護與限制,并針對實踐中侵害攝影作品著作權的現(xiàn)象,提出對攝影作品進行著作權保護的幾條建議。
【關 鍵 詞】攝影作品;著作權;合理使用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11-0014-04
作 者 簡 介:孟楠(1996-),女,漢族,河北邯鄲人,河北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民商法專業(yè);李琪(1997-),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民商法專業(yè)。
一、攝影作品概述
(一)攝影作品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對攝影作品做了明確定義,認為攝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其他介質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品。攝影作品的形成需要人和客觀物質這兩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一個攝影圖片要想達到著作權法保護的標準,拍攝者必須在攝影的過程中體現(xiàn)自己獨特的拍攝技巧,賦予該攝影作品豐富的情感。一般攝影是對客觀物質的反映,但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攝影作品又不能僅僅是對客觀物質的真實反映。
(二)攝影作品的分類
美國的司法實踐經(jīng)驗認為攝影作品可以劃分為呈現(xiàn)型、抓拍型、主題創(chuàng)作型三種類型。呈現(xiàn)型照片是指人們只是對自然界客觀形成的事物的一種簡單的呈現(xiàn),不需要過多的技巧,只需要一個手機或者一個相機通過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形成的照片。抓拍型照片是指人們在某個瞬間通過一定的角度、動作對自然世界或者人的某一瞬間動作的記錄。主題創(chuàng)作型照片是指拍攝者主持設計了拍攝的背景,而且指導人物的造型、動作、表情,從而拍攝得到的照片。①
呈現(xiàn)型的照片一般較為容易拍攝,幾乎人人可以成為呈現(xiàn)型照片的作者,例如人們站在黃河邊上,面對眼前的景色,用手中的手機或者照相機隨意的記錄下眼前的景色,不同的人拍攝的照片幾乎相同。抓拍型照片主要是對客觀事物的瞬間記錄,例如在看某一場籃球賽中,人們會拿手中的拍攝工具記錄下來扣籃的經(jīng)典瞬間,人們選擇的時間和角度也相差甚微。主題創(chuàng)作型照片體現(xiàn)了拍攝者的精心設計,而這種設計根據(jù)不同的人對不同事物的理解會有不同的情感表達,因而在具體布置背景與指導被拍攝者的動作和造型上有很大的差異,能較大的體現(xiàn)拍攝者的獨創(chuàng)性風格。
二、我國現(xiàn)有法律對攝影作品的保護與限制
我國《著作權法》對攝影作品進行規(guī)定,明確表示攝影作品受《著作權法》法保護,并在《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對攝影作品進行明確的定義,這體現(xiàn)了國家對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者權利的保障。我國《著作權法》在對攝影作品進行保護的同時也進行了一些限制。
(一)《著作權法》對攝影作品的保護
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第五款明確對攝影作品進行著作權保護,意味著攝影作品的作者可以享有人身權和財產(chǎn)權等各項著作權法保護的權利。但攝影作品可以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攝影作品都可以受到《著作權法》保護,而要分情況區(qū)別對待。
(二)攝影作品受保護的標準
《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要達到獨創(chuàng)性和可復制性的標準,獨創(chuàng)性具體到攝影作品而言,是指攝影作品要獨立完成并且區(qū)別于一般的機械行為。這種創(chuàng)造需要依靠自己的腦力智慧,以自己獨特的感受與體驗進行創(chuàng)作,要求有最低限度的創(chuàng)造性并且是人的智力活動成果的體現(xiàn)。如果作品沒有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個性,就達不到獨創(chuàng)性標準。
可復制性是指作品能夠以印刷、復制、錄音、錄像、翻拍、翻錄等方式將作品作成一份或多份的權利。具體到攝影作品上,是指自己以印刷、復制等形式對原攝影作品進行單獨傳播或者應用到他人的作品中傳播??蓮椭菩缘那疤崾菙z影作品能以某種方式固定在特殊的媒介之上,雖然我國著作權法對“固定性”要件沒有做強制性要求,但如果攝影作品不能有效的進行固定,攝影作品也將不能進行復制。
因此結合攝影作品的分類和攝影作品受保護的標準,呈線型照片和抓拍型照片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程度較弱,這是為了避免出現(xiàn)在后拍攝者因為對客觀事物的拍攝侵犯在前拍攝者著作權的風險。主題創(chuàng)作型照片會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從而激勵有獨特思維,風格迥異的攝影作品出現(xiàn),豐富攝影作品的類型。
(三)《著作權法》對攝影作品保護的限制
1.《著作權法》合理使用制度對攝影作品著作權實現(xiàn)的限制
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對著作權人的權利進行了限制,符合一定的條件下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不被視為侵犯他人的著作權。這體現(xiàn)了《著作權法》在保護著作權人著作權的同時也兼顧著平衡社會公眾利益的宗旨。攝影作品在個人、為教育目的合理使用,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國家機關履行公務需要,圖書館、檔案館等為陳列和保存版本的需要,免費表演,室外公共場所內的合理使用,為人道目的的合理使用時,不視為侵犯他人攝影作品的著作權。
2.攝影作品自身的特點對其著作權實現(xiàn)的限制
攝影作品如果符合獨創(chuàng)性和可復制性標準的情況下,一般而言可以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可復制性的標準相對而言容易達到,獨創(chuàng)性的判斷比較復雜。拍攝者的拍攝對象大致可以分為自然景觀和經(jīng)過人為布置的事物。對于后者而言,每個人的思想情感不同,在這種情感的指導下做出的行動也必然不會相同,在此種情況下的攝影作品相同或相似的可能性較低,獨創(chuàng)性體現(xiàn)較為明顯。拍攝者對自然景觀拍攝時,拍攝的客觀對象是相同的,不同拍攝者的攝影作品何種情況下僅僅為呈現(xiàn)型作品,先拍攝者不能阻礙后拍攝者拍攝相同或相似的照片,何種情況下被認定為具有獨創(chuàng)性,這個邊界很難界定。實踐中為了不使先拍攝者具有對自然景觀的“壟斷權”,為了防止過多的司法資源的浪費,對這種情景下拍攝的攝影作品傾向于給予較弱的著作權保護。
三、攝影作品侵權的案例
實踐中攝影作品被侵權的案例比比皆是,那些具有明確侵權人、侵權事實的案例較為簡單,沒有過多的爭議。但一些案件不僅具備侵權的一般要素,而且與《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制度相沖突,此時,侵權要讓位與合理使用制度,阻卻侵權事實,還是要嚴格保護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著作權,是一個難以衡量的問題。即使《著作權法》明確規(guī)定了合理使用的幾種情形,但實踐中每個人因為知識水平、生活經(jīng)驗等各種因素會對相同的條款出現(xiàn)不同的理解,這對實踐操作造成了困擾。
(一)案件基本事實
2011年6月23日,北京市遭遇一場特大暴雨,導致部分地鐵站積水,停止運營。一位網(wǎng)友拍攝一張“地鐵4號線陶然亭站成瀑布”照片,并通過其手機發(fā)布在其微博上。這張照片被新華網(wǎng)采用,并被數(shù)百家網(wǎng)站和媒體轉載和刊登。這張照片是否適用《著作權法》,是否屬于《著作權法》中的攝影作品,引發(fā)了廣泛的爭論。攝影作品侵權的案例不僅僅是某位攝影者運用了其他攝影者的作品用來吸引他人,也不單單限于某些營利性網(wǎng)站、機構為了商業(yè)目的盜用他人的攝影作品,攝影作品的侵權往往伴隨著更為復雜的問題。
(二)案例分析
在這個案例中,有人認為該照片屬于《著作權法》中的“攝影作品”,應該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有人認為,該照片屬于“時事新聞”,而《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明確指出時事新聞屬于合理使用的幾種情形之一,因此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
該案例中,雖然該攝影作品被應用到新聞中加以報道,但首先該網(wǎng)友的攝影作品是一個獨立的作品,即使其不被運用到新聞報道中,也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作品受到保護。其次,該作品是該網(wǎng)友在一定靈感的激發(fā)下,在一定的場景下,選用特定的角度,運用獨特的手法,拍攝出具有美感的照片,這樣的照片是普通人難以拍攝出來的,該攝影作品體現(xiàn)了其獨特的構思和情感。再次,《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中的“時事新聞”更多的指的是用5個W可以描述清楚的簡單的文字性報道。這里不排除那些具有獨特見解、豐富情感的文字性報道,更不排除那些富含他人心血的攝影作品。攝影作品不能因為被運用到時事新聞中從而否定其受著作權法保護。因此,在這個案例中那些沒有征得該網(wǎng)友同意,沒有支付報酬的行為已經(jīng)嚴重侵犯了該網(wǎng)友攝影作品的著作權。該網(wǎng)友有權要求他們進行賠償。
四、攝影作品侵權的原因
在這個網(wǎng)絡和技術異常發(fā)達的社會,一方面可以使越來越多的普通群體成為攝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豐富攝影圖片市場。另一方面,面對網(wǎng)絡強大的傳播能力,攝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往往沒有保護自己作品不被侵權的能力,他們的合法權利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威脅。攝影主體的多樣化,維權意識層次不齊,網(wǎng)絡媒體的助力,再加上侵權成本較低,助長了侵犯攝影作品的現(xiàn)象。
(一)攝影主體的多樣化
隨著手機的普及,人們不局限于相機拍攝照片,各種美圖軟件的發(fā)展,使攝影作品市場迎來了春天。攝影主體多樣化成為這一時期攝影作品的一大特點。很多創(chuàng)作者沒有很好的版權意識,隨手把自己的攝影作品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沒有注明自己的身份信息、聯(lián)系方式等,更沒有聲明未經(jīng)同意不得轉載之類的字樣,使一些媒體機構在使用其攝影作品時無法與其取得聯(lián)系。這些機構無法獲得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授權,更無法向創(chuàng)作者支付一定的報酬。這類群體淡薄的法律意識成為其攝影作品被侵權的主要原因。另一類創(chuàng)作者有版權意識,但由于侵權不易認定、舉證難、維權成本高等一系列因素,使攝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在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時,選擇放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逐漸造成了對權利漠視的情況,進而助長了攝影作品侵權之風。
(二)網(wǎng)絡媒體的迅速發(fā)展
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人們信息的交流和傳播,使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同時,由于網(wǎng)絡傳播速度快,受眾廣泛,不易監(jiān)管,有些信息一旦傳播出去就難以控制。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者一旦將其作品上傳到微信、微博上便不受其控制,人們隨手的復制粘貼就可以把其辛勤創(chuàng)作的圖片為自己所利用。更有甚者,在使用他人攝影作品時還故意把原作者的名字隱去。一些淘寶店鋪為了宣傳自己的產(chǎn)品,擅自盜用同行的攝影作品用在其店鋪產(chǎn)品信息中,這樣為營利目的使用他人攝影作品,不僅侵犯了創(chuàng)作者的著作權,更又可能觸犯其他法律條款。無論是為了個人發(fā)朋友圈還是淘寶店鋪的商家為了商業(yè)目的使用他人的攝影作品,如果未經(jīng)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者同意,都是侵犯他人攝影作品著作權的行為。
(三)侵權成本低下
那些未經(jīng)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者同意也未支付報酬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攝影作品的人很多情況下會成為侵害他人著作權的侵權人。侵權人侵害他人的權利時不一定都是故意侵權,有的人可能不知道該攝影作品是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以為它已經(jīng)流入公共領域可以免費使用。有的侵權人保持者一種僥幸的心理,不確定該行為是否侵權,但由于侵權成本較低,便覺得先使用該作品,即使使用了也不一定被發(fā)現(xiàn)、被追究侵權責任,即使被追究責任,賠償?shù)臄?shù)額也不會太多。抱著這樣的一種心理肆無忌憚的使用受著作權保護的攝影作品。侵權成本低下助長了他們投機取巧的心理。
五、對攝影作品保護的建議
我國《著作權法》明確對攝影作品加以保護,從法律意義上給予攝影作品一定的法律地位,但只有法律的保障不足以使權利更好的實現(xiàn)。攝影作品的保護需要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者、使用人、社會組織和司法部門共同合力發(fā)揮作用。
(一)攝影作品的權利人加強維權意識
雖然我國《著作權法》明確對攝影作品加以保護,但攝影作品著作權的實現(xiàn)有賴于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積極爭取。法律不保護在權利上睡懶覺的人。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者在完成攝影作品時,如果不能明確判斷此作品是否屬于《著作權法》上意義的攝影作品,應該以理性、謹慎的態(tài)度去尋找可以辨別的方法,如果還是得不出合理的結論,可以先把它當作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攝影作品,在向公眾傳播時要注明姓名、聯(lián)系方式之類的信息,方便那些想使用該攝影作品的人能夠與攝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積極聯(lián)系、獲得授權。同時可以在攝影作品上添加水印,使盜用者無法去除水印,使公眾知悉攝影作品來源。還可以用一些加密技術,使攝影作品只能觀看、欣賞,不能下載,或者對下載或分享次數(shù)設定一定的要求。攝影作品的權利人如果認為自己的攝影作品價值較高,也可以采取及時向有關機構登記來增強自己的權利。
(二)充分發(fā)揮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的作用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作為攝影作品的集體管理組織,在對攝影作品的保護方面發(fā)揮著強大作用。②現(xiàn)在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對攝影作品的保護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應針對目前的形勢,做出合理的應對方案。面對信息時效性和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速度極快的形勢,目前使用人完全獲得攝影作品的授權后再使用已不現(xiàn)實,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應積極配合使用人,把自己所擁有的攝影作品進行分類、分級別管理,對某一類型的攝影作品標明在合法授權的情況下的費用。在使用人使用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攝影作品而進行賠償時,心里有一個合理、穩(wěn)定的心理預期。這不僅可以加快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集體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使用人進行快速賠償,著作權人及時受償。同時也能夠為創(chuàng)新提供必要的激勵,充分發(fā)揮攝影作品的價值,促進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在攝影作品著作權人和使用人的費用達不成一致,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代表著作權人參加訴訟時,應防止虛假訴訟的出現(xiàn),另外訴訟請求合理,避免無理訴訟的出現(xiàn)。
(三)明確攝影作品受保護的條件
《著作權法》保護攝影作品的著作權,但具體何種攝影作品能達到《著作權法》保護的標準,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明確。建議呈現(xiàn)型攝影作品一般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類攝影作品指那些對自然風光的記錄、平面文物的簡單還原等需要較少操作技巧就可以完成。這類攝影作品一般不給予保護。自然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因為一個人對這些景色拍攝后就阻礙其他人對這些景色的欣賞、拍攝,無異于那些認為在某地方拍攝照片就擁有某地方的壟斷權的行為。那些為例行公事而拍攝的照片,以及那些水平不高的愛好者們所拍攝的照片,一般不被承認為攝影作品。③抓拍型照片要分情況而言,對于籃球賽場上那些經(jīng)典動作的記錄,其他人一般也會用此種角度在此瞬間進行拍攝的情況下,一般不給予著作權意義上的保護,如果對某些自然景觀突然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拍攝,而這種拍攝不是大多數(shù)人選擇或者可能拍攝到的,要賦予此攝影作品著作權,像上述案例中瀑布照片就應該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對于主題創(chuàng)作型照片,人們一般精心設計,采取了多重方式的場景布置、技術指導,每一步盡顯作者的心血,這種類型的攝影作品出現(xiàn)完全相同或者高度相似的照片的情況較少,獨創(chuàng)性程度較高,一般應該賦予此類型的攝影作品著作權。
(四)使用者積極聯(lián)系獲得授權
使用者使用他人攝影作品的目的多種多樣,但無論如何,使用者應該首先查明這些攝影作品是出于公共領域,還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如果受著作權法保護應該積極與攝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聯(lián)系,獲得授權并支付一定的報酬。在使用攝影作品的時候還應該注明作品名稱、著作權人、來源和出處等一系列著作權法要求的事項。④另外需要攝影作品以達到自己目的的使用者,尤其是一些媒體應該盡量忠于原創(chuàng),使用自己或者屬于該單位的職務作品,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糾紛。必須使用他人攝影作品的情況下,應該通過正規(guī)途徑獲得并使用圖片。
(五)司法部門制定合理公平的判賠標準
司法部門應該建立公平合理的攝影作品侵權判賠標準,避免過度自由裁量導致判賠差異過大。在判斷賠償數(shù)額時,應該有大局觀念,參照之前類似的攝影作品的侵權判賠數(shù)額,同時應該對攝影作品進行分類,哪種類型的攝影作品處于何種區(qū)間的賠償數(shù)額,可以出具某種參考性文件,對各地法院形成一個參考,防止出現(xiàn)不同省市同類型攝影作品判賠數(shù)額過大,引起攝影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不滿,反復訴訟,打消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積極性的情形出現(xiàn)。
六、結語
攝影作品的著作權需要不斷探索、與時俱進,但攝影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卻是相對穩(wěn)定的。我們認清攝影作品的各種類型。確定一個相對固定的保護標準,將會為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使用人的使用費、法院的判賠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知道,減少實踐中各類糾紛。本文對攝影作品的著作權進行了淺顯的探索,希望能夠為攝影作品著作權的保護奉獻一己之力。
注釋:
①袁博.新聞照片受著作權保護[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03-30.
②竇新穎.共建圖片行業(yè)版權健康生態(tài)[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9-04-19.
③袁博.攝影作品版權的四個認識誤區(qū)[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9-04-19.
④鄭麗艷,陳艷.時事新聞著作權的保護及完善[J].法律適用,2011(11).
參考文獻:
[1]王遷.保護攝影與圖片作品,《著作權法》是如何規(guī)定的[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9-04-18.
[2]王虎.網(wǎng)絡新聞侵犯著作權問題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6(02).
[3]袁博.新聞照片受著作權保護[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