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明 侯婧悅 付慶江 曹立瀛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1,2]。HCC同時存在糖酵解代謝的增強和糖異生功能的減弱,促進糖異生可以拮抗糖酵解并有效的抑制HCC的生長[3]。線粒體丙酮酸載體(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s, MPC)在細胞代謝過程中負責丙酮酸自細胞質(zhì)向線粒體基質(zhì)內(nèi)轉(zhuǎn)運的作用,因此,在HCC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可能起到關鍵的作用[4]。本研究分析了MPC在HCC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及其對預后影響。為MPC功能障礙或缺失分子機制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收集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經(jīng)手術切除同時病理學證實為HCC的85例患者的臨床及病理學資料。選擇標準:①HCC手術根治性切除;②無肝外或遠處轉(zhuǎn)移;③術前未行介入、放療、無水酒精注射等治療。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臨床數(shù)據(jù)包括: ALT、AST、AFP、TBil、Alb、凝血酶原時間(PT)、PLT、巴塞羅那分期(BCLC);病理學資料包括:腫瘤大小、腫瘤數(shù)量、腫瘤分化程度、微血管侵潤情況、微小轉(zhuǎn)移情況。所有患者標本的獲取都經(jīng)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手術前取得患者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隨訪截止日期為2015年11月。從手術當天開始計算生存時間和至復發(fā)時間。通過門診、電話、查閱病歷資料等方式進行隨訪。術后隨訪復發(fā)時間和死亡時間。
將85例患者的肝癌和癌旁組織分別進行MPC1和MPC2的免疫組化分析后,在正置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每張免疫組化的顯微照片均通過Image-Pro Plus軟件進行掃描,獲得累積吸光度(A)和面積(area)。通過計算得出平均吸光度(density mean),平均吸光度為累積吸光度和累積面積比值(density mean = IA sum/areasum)。得出的平均吸光度與目標蛋白量成正比,因此可反映出目標蛋白的表達量[5]。
免疫組織化學法分析85例患者術后的癌組織和癌旁組織病理學切片,結果顯示:癌組織中的MPC1和MPC2表達水平均顯著低于癌旁組織。見圖1。
將MPC1和MPC2高低表達組的臨床病理學指標進行了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顯示:肝癌組織中MPC1及MPC2的蛋白表達水平與患者性別、年齡、ALT、AST、AFP、TBil、Alb、PT、PLT、巴塞羅那(BCLC)分期、腫瘤大小、腫瘤數(shù)量、腫瘤分化程度、微血管侵潤、微小轉(zhuǎn)移等因素均無相關性(均P>0.05)。見表1。
在單因素分析中,巴塞羅那分期、腫瘤最大直徑>5 cm、微血管侵潤和MPC1低表達為肝細胞肝癌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微血管侵潤和MPC1為肝細胞肝癌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而MPC2表達水平與患者術后復發(fā)無相關性。見表2。
圖1 肝細胞肝癌患者肝組織中的線粒體丙酮酸載體(MPC1)和(MPC2)的表達顯著降低免疫組織化學
表1 肝癌組織中MPC1及MPC2的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學指標的相關性
指標MPC1高表達(n=43)低表達(n=42)P值MPC2高表達(n=43)低表達(n=42)P值年齡(歲,x±s) 54.8±9.554.7±11.20.42655.7±10.953.9±9.80.386性別(男/女,例)33/1037/50.25533/937/60.407ALT(U/L, x±s)37.4±25.537.0±19.00.13134.1±21.737.2±23.10.626AST(U/L, x±s)40.6±27.137.6±27.00.86439.5±32.137.8±21.40.507TBil(μmol/L, x±s)17.0±10.019.6±12.90.99919.6±14.217.2±8.20.120Alb(g/L, x±s)46.3±4.143.5±6.60.18744.0±6.645.8±4.40.431PT (s, x±s)11.2±1.111.8±3.10.29611.7±3.211.4±1.20.441PLT(×109/L, x±s)158.0±69.8167.9±48.90.473162.6±80.4163.6±69.10.411AFP(ng/mL) >200 16151714 ≤200 27271.00025290.504BCLC 分期 0~A23151820 B~C20270.12824230.828腫瘤數(shù)量 135393638 >1 830.195650.757最大直徑(cm) >516212017 ≤5 27210.27822260.515最小直徑(cm) >319242221 ≤3 24180.28120220.829分化程度 低16131415 中、高 27290.64928281.000微血管侵潤 有23252325 無20170.66319180.828微小轉(zhuǎn)移 有14181716 無29240.37526270.824
表2 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肝癌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
將高表達MPC1組和低表達MPC1組患者的隨訪結果進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結果顯示:MPC1表達水平降低明顯增加了HCC患者術后復發(fā)的可能性,在MPC1的高表達組與低表達組中,3年無瘤生存率分別為55.8%和21.4%;在MPC1的高表達組與低表達組中,3年總體生存率分別為78.6%和41.9%。見圖2。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結果顯示:在MPC2的高表達組與低表達組中,MPC2的蛋白表達水平與肝細胞肝癌患者術后3年無瘤生存率及術后3年總體生存率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分別為0.254和0.452。見圖3。
圖2 MPC1表達水平與肝細胞肝癌患者術后無瘤生存率及總體生存率的關系
圖3 MPC2表達水平與肝細胞肝癌患者術后無瘤生存率及總體生存率的關系
癌細胞代謝的改變對腫瘤的生長至關重要,而其他的腫瘤生物學特征都與線粒體的代謝作用存在聯(lián)系[6]。丙酮酸代謝異常是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的關鍵,MPC位于糖酵解和線粒體丙酮酸代謝的交叉點,因此,MPC在腫瘤細胞的代謝改變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7-11]。
在MPC的蛋白組成和身份被鑒定出來后,發(fā)現(xiàn)MPC1、MPC2在多數(shù)腫瘤中的表達不一致[12-14]。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MPC1和MPC2在前列腺癌中均表現(xiàn)為低表達,且都與預后呈正相關,其表達的缺失會導致腫瘤細胞更具有侵略性[15]。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肝癌組織中MPC1及MPC2的表達水平均顯著低于癌旁組織,揭示了癌組織內(nèi)MPC功能障礙可能與HCC糖異生功能下降及糖酵解代謝增強有關。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發(fā)現(xiàn),MPC1的蛋白表達水平對HCC患者的預后有重要影響,即MPC1表達水平低的HCC患者術后復發(fā)率升高且總體生存時間縮短。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也顯示MPC1表達水平下降是HCC患者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而MPC2的蛋白表達水平雖然和MPC1同比例下降,但并不能判斷患者的預后。因此,MPC1蛋白的表達水平可作為評價HCC患者預后的指標。分析MPC1和MPC2的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學指標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MPC1和MPC2的蛋白表達水平與這些指標均無明顯相關性,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納入的病例數(shù)少(僅85例);②選擇的臨床病理學指標和腫瘤細胞的能量代謝無關;③一些可能有關的臨床病理學指標本并未納入。由于對MPC的分子身份認識較晚,目前對于MPC在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及其調(diào)控機制方面的研究較少,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7]。
綜上所述,肝細胞線粒體含量最豐富的細胞之一,同時負責肝臟糖異生功能?;贛PC功能障礙或缺失在惡性腫瘤中的普遍性及其在調(diào)節(jié)細胞內(nèi)丙酮酸代謝過程和調(diào)控能量代謝的關鍵作用,進一步的積極探索和研究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異常中調(diào)控MPC活性的相關分子機制,并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將為抑制惡性腫瘤的轉(zhuǎn)移和復發(fā)的抗癌藥物研發(fā)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