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癥獲獎”一事引發(fā)社會關注。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組委會發(fā)布通報稱,撤銷該項目所獲獎項,調查專家組認定,該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yè)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獲獎小學生父親致歉,承認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專業(yè)術語。
神童不能埋沒,造假不可縱容?!凹偕裢北澈?,無外乎兩只推手:家長期望孩子擁有“黃金”履歷,以便在有機會時“彎道超車”“高人一等”;評審專家則因為種種原因對學術造假、履歷“鍍金”的不正之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比賽場”淪為“鍍金池”,損害競賽公平,挑戰(zhàn)誠信底線。
科學研究本該嚴肅嚴謹,造假之風必須狠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資深教授、研究員作為評獎專家,為何沒能發(fā)現一些參賽作品明顯超出了中小學生知識能力范圍?作為國家專業(yè)研究所的研究員,為何讓兒子選擇與自己研究方向幾乎完全一致的參賽項目?這一系列問號不是輕描淡寫的道歉和敷衍了事的回應所能回答的。不能讓“過度參與”成為造假“隱形衣”,更不能讓“收回獎項”為不正之風“擦屁股”。要讓浮夸浮躁、投機取巧的,在學術界沒有市場;讓弄虛作假、違紀違規(guī)的,付出應有的代價。
科技競賽本為鼓勵創(chuàng)新,不能只看結果。鼓勵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要充分考慮青少年的能力和特點,在一些青少年科技競賽中,評審老師面對適合青少年的課題卻覺得“太low”,這種取向本身就背離了科學規(guī)律。青少年科技競賽還應該反思評獎標準和辦法,重視對學生參加創(chuàng)新活動過程的考察,引導學生多參與、多體驗,而不是只看“成果”。此外,還應健全“回避制度”,加強規(guī)范署名,不給動歪心思的人留下可乘之機。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誠實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質,即便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真誠的付出與努力,也遠遠勝過一張?zhí)摷俚腻兘鸪煽儐?。畢竟,沒有人能夠靠蒙騙走到最后,再精致的利己主義也會栽跟頭!
(來源:半月談網 丁 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