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銘均,劉明強,李玉龍,安建良,肖 斌
河北省高職教育對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影響研究
馬銘均1,劉明強2,李玉龍1,安建良1,肖 斌1
(1. 河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科研處,河北 石家莊 050000;2. 河北省教育廳 機關服務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C-D函數(shù)),分析高職教育對河北省經濟發(fā)展轉型的貢獻率。結果表明,高職教育發(fā)展與經濟發(fā)展轉型正向相關,但整體上高職教育對經濟發(fā)展轉型的貢獻率較低,且高職教育成果因子綜合貢獻率相對于高職教育投入因子的貢獻較高,說明高職教育的發(fā)展成果對經濟轉型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高職教育;經濟發(fā)展方式;貢獻度
在經濟發(fā)展方式不斷優(yōu)化的背景下,河北省高職教育突飛猛進,在《2019中國高等職業(yè)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中,河北省高職院校質量年報合規(guī)性評價居全國第四。高職教育與經濟發(fā)展方式之間是否存在穩(wěn)定的關系是相關部門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jù);另一方面,高職教育的重要職能就是服務地方經濟發(fā)展,提升專業(yè)服務產業(yè)新戰(zhàn)略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以高職教育發(fā)展為自變量,以河北省近10年的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程度為自變量,從宏觀上探尋二者的聯(lián)系。
高等教育是社會發(fā)展中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其發(fā)展水平與速度對于經濟的發(fā)展與變動有著深刻的影響。國外學者提出了一些較為實用的測算方法,如舒爾茨的余數(shù)分析法、丹尼森的增長因素分析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法。鑒于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對于測度經濟發(fā)展的貢獻率有較好效果,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為基礎探析高職教育發(fā)展對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影響程度。
美國數(shù)學家柯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pro- duction function)。該函數(shù)基本形式為
=ab? (1)
式中,表示產出量,表示技術水平,表示資本投入量,表示勞動投入量,和代表相應的產出彈性系數(shù),且>0,>0,+=1。
因經濟發(fā)展方式變化相對于高等教育發(fā)展具有一定滯后性,其滯后年限難以測量,因此在原式中添加隨機變量,變量的需要表達式改為
取對數(shù)后得
根據(jù)數(shù)據(jù)構建差分模型
由(3)式和(4)式,可得彈性模型
其中=1、2,式中為因變量,1、2分別表示自變量的成果量和投入量,表示教育水平,表示自變量的教育成果對因變量的要素貢獻率,表示自變量的教育投入對因變量的要素貢獻率。、、都為參數(shù)。
綜合學術界相關文獻,突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經濟的轉型,所涉及指標體系嚴格遵循學術界的規(guī)范與統(tǒng)計原則:第一,科學性與實用新性相結合;第二,靜態(tài)描述與動態(tài)監(jiān)測相結合;第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本著如上原則構建測評對象的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自變量X測評的指標體系
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核心是將人力資本作為實施主體,降低資本投入、環(huán)境污染及資源消耗,依靠技術的不斷更新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動能,測評因變量的指標體系,見表2。
表2 因變量Y測評的指標體系
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標準化處理后,進行KMO- Bartlett球狀檢驗,結果為KMO=0.631>0.5,sig=0.001。對1995-2014年自變量的統(tǒng)計指標標準化值進行因子分析,可提取2個公因子。由旋轉因子結果可知,第一主成分主要由2-5、9、五個變量組成,命名為教育成果因子1。第二主成分主要由其余四個變量組成,命名為教育投入因子2。
利用因子載荷矩陣和特征值,計算特征向量矩陣后,最終可得出2008-2018年自變量的2個公因子的表達式:
其中,i(=1,2,……,10)表示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
對因變量主成分分析后可得兩個主成分,命名為經濟增長因子(1)和經濟增長轉型因子(2)。通過主成分分析,可分別得到自變量(x)和因變量(y),為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首先對其進行ADF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3。
表3 ADF單位根檢驗結果(2008-2018)
根據(jù)上文數(shù)據(jù)構建的回歸模型如下
其中,=1、2、3,、為回歸系數(shù),通過SPSS軟件的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線性回歸結果
根據(jù)本文改進的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可利用回歸方程中的彈性系數(shù),得到自變量公因子對于因變量公因子的年度貢獻率,如表5所示。
表5 高職教育對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相對貢獻率
根據(jù)回歸分析的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在回歸方程中1教育成果因子對2回歸系數(shù)為1.306,說明教育成果因子對河北省經濟轉型的貢獻度較高。相比之下,1教育成果因子對河北省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較低。值得關注的是,教育投入因子2對于經濟轉型的回歸系數(shù)為-0.362,說明高職教育發(fā)展的投入仍然相對不足,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仍需要進一步重視。
通過貢獻度的測度,得知高職教育發(fā)展對于河北省經濟轉型的相對貢獻度為10.8%,其中教育成果因子對于經濟轉型的綜合貢獻度達到了6.51%,而高職教育投入的綜合貢獻率僅為4.36%。從高職教育的角度來看,通過教育投資于人力資本,對推動經濟的轉型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高職教育的產出有利于推動河北省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型,整體上高職教育的投入與發(fā)展尚能在經濟轉型中發(fā)揮較大作用,但與河北省經濟轉型與發(fā)展的協(xié)調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1] 陳光,劉穎,李仕明,等.高等教育貢獻率研究的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1,27(3):12-16.
[2] 李雪峰.中國1978-2003年教育與R&D投資對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6, 22(6):90-94.
[3] 何菊蓮,袁永逸,李軍.教育對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貢獻:測量與評價——來自全國的經驗證據(jù)(1995-2014)[J].教育與經濟,2017,33(2):10-18.
[4] 王云多.教育人力資本結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基于東中西三大地區(qū)的比較[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5,12(5):37-44.
[5] 劉倩,王永哲.中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經濟發(fā)展影響因素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19,35(18):134-138.
[6] Lucas.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77(22): 13-18.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Hebei Province
MA Ming-jun1, LIU Ming-qiang2, LI Yu-long1, AN Jian-liang1, XIAO Bin1
(1. Department ofR&D Center,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2. Service Center of Administration Affairs, Hebei Education Department,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Based on Cobb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C-D function),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low. The comprehens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hievement facto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vestment factor,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 certain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 contribution
F08
A
1009-9115(2020)03-0111-03
10.3969/j.issn.1009-9115.2020.03.025
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SQ191044)
2019-11-08
2020-01-28
馬銘均(1990-),男,河北唐山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學。
(責任編輯、校對:劉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