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漢友
按照《書法勢》一書提出的“書法勢理論”來分析行筆方式,就要考慮創(chuàng)作過程中使用毛筆的部位、毛筆的形態(tài)和行筆的筆法勢因素(毛筆不同使用方法),包括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主觀和客觀因素是相對而言的,使用毛筆的哪個部位來書寫和保持毛筆怎樣的形態(tài)、選取怎樣的勢因素行筆,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都是主觀因素,但作為行筆勢因素的“毛筆的部位”和“毛筆的形態(tài)”一旦確定了,就會變?yōu)樾泄P的客觀勢因素,包括“絞鋒”“鋪毫”“筆尖”“筆棱”“筆根”等,而作為行筆勢因素的筆法勢因素(即行筆方法)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主選擇的勢因素,是行筆的主觀勢因素,包括“方向勢因素”“提按勢因素”“運筆勢因素”“行筆的快慢”等。按“方向勢因素”來分,可分為直線、順時針、逆時針、曲筆、折線等行筆方式;按“提按勢因素”來分,可分為先提后按、先按后提、先提后按后提、先按后提后按等行筆方式;按照“運筆勢因素”來分,可分為拖筆、逆鋒、垂直等行筆方式;按照“行筆的快慢”來分,可分為遲澀、緊急等行筆方式。
行筆筆法的勢因素決定著行筆過程中方向、筆道和形態(tài),在行筆過程中,往往也是多種勢因素的綜合利用的過程。另外,行筆取勢是和起筆取勢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不同的起筆取勢,往往和行筆方向有著直接的關系。本文主要研究行筆筆法勢和行筆筆法,下面按照不同的勢因素來分析部分行筆筆法勢和行筆筆法。
按照筆頭使用中的形態(tài),一般分為鋪毫、錐體筆尖、絞鋒、筆棱等,另外還存在用筆根行筆和筆肚行筆等形式。嚴格地講,除了用筆根行筆和筆肚行筆(即不用筆頭最前端的筆鋒)外,其余都多少存在鋪毫行筆的現(xiàn)象,以下的分析只是相對而言。鋪毫行筆和筆棱行筆是用的同一個形態(tài)的毛筆,即像排筆一樣的筆頭。鋪毫行筆用寬面,筆棱行筆用窄面。
鋪毫行筆的前提是毛筆的筆頭要呈現(xiàn)扁平的類似“刷子”狀(見圖1)。
筆尖取勢行筆的前提是筆頭要基本保持“錐形”狀。行筆主要以“一分筆”的部分為主(見圖2)。
古人說的“絞轉”筆法就是用“絞鋒”的毛筆來“使轉”行筆,是“絞鋒”勢因素取勢和“使轉”勢因素取勢的組合(見圖3)。
書法線條中,絕對意義上的直線是沒有的,這里只是相對的直線概念。直線取勢即取直線筆順勢,以下的順時針、逆時針、曲筆取勢也是這個意思(見圖4、圖5)。
直線行筆即筆道是直線,直線往往表現(xiàn)一種力度,直線行筆的筆道中有時寬度也是發(fā)生變化的,那是由于提按取勢造成的。以上例字中的點、橫、撇、捺等筆畫均可以是直線行筆。此種筆順顯示出“剛”的特征,要做到“剛而不僵”。
順時針筆取勢行筆方式是草書中的主要行筆筆順方式,要表現(xiàn)出力度和彈性,必須做好該筆畫的起筆取勢。相對于順時針筆順取勢的筆畫,逆時針筆順取勢的筆畫較少,應用好這一勢因素就會起到豐富筆畫變化的效果(見圖6、圖7、圖8)。
所謂曲筆就是在一個筆畫中同時存在逆時針和順時針兩種筆順筆法勢因素的筆法,行筆過程中至少有一次取勢過程,位置在順時針和逆時針的轉換處(見圖9、圖10)。
曲筆中分為先逆后順和先順后逆兩種筆順,在《蘭亭序》中還存在雙曲筆的現(xiàn)象。變化筆順的過程也是調整行筆方向和蓄勢的過程,顯示出“柔”的特點,“柔而不軟”是此種筆畫的要點。
曲筆取勢行筆在某些書法家的書寫中還可以是只有一個起筆取勢,取勢的方向就是曲筆方向,這和書寫者的習慣有關系,如果書寫者善用曲筆,“習慣成自然”,不需要在行筆過程中因為行筆方向的改變進行重新取勢。
大草的書寫過程實際上就是連續(xù)應用曲筆取勢筆法來進行的,即取一次勢就可以連續(xù)書寫完一個甚至數(shù)個字。這也是區(qū)分大草和小草的依據(jù)之一。
折畫是指在筆道的行筆過程中筆道突然改變方向,改變方向的位置是“折”的效果而不是通過圓轉改變方向。這樣取勢方式應用了回鋒和轉筆兩種筆法勢因素,有時還有提按筆法的應用。折畫取勢和折筆取勢不是一個概念(見圖11、圖12)。
折畫取勢行筆在王羲之的草書中不常見,前面介紹的兩次取勢起筆實際上也是折畫取勢,由于“折”的位置在筆道的起筆位置,所以在《書法勢》一書中劃分到“起筆方式”中去了。按照是否存在“提按”筆法劃分為以下3 種筆法勢:按筆折畫取勢、不按筆折畫取勢、提筆折畫取勢。
從提按筆法勢因素的應用來分析筆道漸變行筆規(guī)律可以有以下4 種筆墨形態(tài):先粗后細、先細后粗、兩頭粗中間細、兩頭細中間粗。這些筆道粗細變化規(guī)律存在于點、橫、豎、撇、捺、折等所有筆畫中,提按筆法勢因素的變化應用使得筆道出現(xiàn)了粗細變化。這些變化體現(xiàn)出了不同書體中代表其特征的筆法,如撇畫先細后粗是隸書的代表筆法、兩頭粗中間細是魏碑的代表筆法,筆畫由粗變細是蝌蚪文的代表筆法,筆畫由細變粗或者兩頭細中間粗是甲骨文的代表筆法,等等。
折紙書的原意是指筆道通過折紙的紙棱時造成筆道突然變細的現(xiàn)象,當書寫者在沒有紙棱的紙面上書寫出這種墨跡效果時就變成了一種筆法,這種筆法就是折紙書筆法。折紙書筆法在王羲之許多法帖和孫過庭《書譜》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如果該豎畫的折紙書看作收筆過程的筆法的話,那么,該豎畫的收筆就是兩次取勢收筆(見下頁圖18)。
折紙書筆法勢是提筆和轉筆兩種筆法勢因素組成,它的應用豐富了行筆筆道的墨跡效果,應用好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效果,并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見下頁圖19)。
轉折是轉和折兩個取勢筆法的統(tǒng)稱,轉筆取勢筆法的筆墨效果往往是圓的,而折筆取勢筆法的筆墨效果往往是方的,所以分別稱為圓轉筆法和方折筆法。
但也有轉折取勢筆法,這種筆法就是嚴格意義上的同時具備轉和折兩個取勢動作的轉折筆法。如《初月帖》中“近”中就應用了轉折取勢行筆的筆法(見下圖21分析)。轉折取勢有兩種軌跡的筆墨效果,一種是在“折”的位置前后,雖然圓轉筆跡行筆方向一致,都是順時針或者逆時針,但兩個圓轉軌跡的圓心位置發(fā)生了變化;一種是在“折”的位置前后,圓轉筆跡行筆筆順方向不一致,一為順時針,一為逆時針,這時兩個圓轉軌跡的圓心位置肯定會發(fā)生變化。前一種稱作同筆順轉折,后一種稱作不同筆順轉折或曲筆轉折。
需要說明的是作為一個圓的筆跡,取一次勢也可完成,這個勢就是畫圓的圓方向勢,其方向就是以書者的手、手臂、筆為半徑,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畫圓的方向。就像地球圍著太陽旋轉一樣,當轉速達到一定程度,就會使地球的運轉在一個橢圓的軌道上。再比如我們向垂直地面偏45°角的空中投擲手榴彈,造成的威脅(即是勢),不是手榴彈的投擲方向,而是手榴彈按拋物線方向可能下落的地方。所以說,圓、橢圓、拋物線本身就有方向的規(guī)定性,這種方向的規(guī)定性體現(xiàn)在一定軌跡的筆道上,我們就可以用這一軌跡的名稱來命名或者稱呼這一取勢方式,上面一些行筆中取勢名稱就是按此方式命名的,如:曲筆取勢等。當然,就像上面分析的曲筆取勢行筆一樣,和書寫者的習慣有著直接的關系,當書寫者的起筆取勢的能量不足以完成整個筆畫所需要的“勢”,就需要在行筆過程中的某一個關鍵點上重新取勢。
圓或者圓弧的方向性分為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圓的半徑?jīng)Q定著筆畫的疏密。半徑小,筆畫密;半徑大筆畫疏。
(1)行筆中圓轉取勢(見圖20)
(2)行筆中轉折取勢筆法
①同一筆順轉折取勢(見圖21)
②不同一筆順轉折取勢(見圖22)
③行筆中折筆取勢(見圖23)
多次取勢行筆是指在行筆過程中多次取勢以達到線條的內涵更加豐富的行筆方式(見圖24)。
從米芾《相從帖》中“會”的撇畫提按取勢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三種取勢方式:按筆取勢后提筆順時針行筆、提筆取勢后按筆逆時針行筆、按筆取勢后提筆順時針行筆。該筆畫也可以在起筆時一次取“連續(xù)兩個曲筆筆順”的勢,即雙曲筆筆順取勢。
總之,從上面行筆的主客觀勢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到,行筆中的取勢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按照行筆的客觀勢因素可分為鋪毫取勢行筆、絞轉取勢行筆、筆尖取勢行筆、筆棱取勢行筆、筆肚取勢行筆、筆根取勢行筆等6 種。行筆的主觀勢因素有幾種不同種類:按照筆順筆法勢因素分為順時針取勢、逆時針取勢、先順時針后逆時針取勢、先逆時針后順時針取勢、雙曲筆筆順取勢等5 種;按照提按筆法勢因素來分可分為提筆取勢、按筆取勢、先按筆后提筆取勢、先提筆后按筆取勢、兩頭提中間按取勢、兩頭按中間提取勢、按提按取勢、提按提取勢等8 種;按照轉折方式分為圓轉筆取勢、方折筆取勢、轉折取勢等3 種;按照行筆的快慢分為遲澀取勢、緊急取勢等2 種;按照毛筆筆頭的使用方法分為垂直取勢、逆鋒取勢、拖筆取勢等3 種,等等。以上行筆筆法勢種類的總數(shù)就是它們的排列組合即4320 種(6×5×8×3×2×3=4320)行筆變化方式。當然,這種計算方式有一定的不合理和以偏概全之處,但從理論上給出了行筆變化的多樣性。
有些筆法勢因素可以運用,但筆墨效果不會顯現(xiàn)其筆法勢的特征,如“絞轉取勢行筆過程中折筆取勢”的筆法勢,理論上是方筆效果,但其理論上筆墨效果實際上是出不來的。學習筆法就要學習這些筆法勢的取勢、攻勢、收勢方法,總結其中的變化規(guī)律,而不是單純學習其某種筆法的筆墨效果。古人說“筆法千古不變”,是指這種筆法勢取勢、攻勢、收勢的變化規(guī)律不變,而不是筆墨效果不變,筆墨效果不代表筆法。那么,按照這些筆法勢應用規(guī)律創(chuàng)作出原來沒有出現(xiàn)的筆法就是豐富了筆法;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筆墨效果就是出現(xiàn)了神采,就是創(chuàng)作中的原創(chuàng),所以也是豐富筆墨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作品概況】《崔敬邕墓志》全稱《魏故持節(jié)龍驤將軍督營州諸軍事營州刺史征虜將軍太史大夫臨青男崔公之墓志銘》,熙平二年(公元517 年)刻??瑫?。25 行,行29 字。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 年)河北省安平縣農(nóng)民開挖水井時,在黃城崔公墓旁出土??滴跞昕浦h陳宗石砌入鄉(xiāng)賢祠壁間,不久失蹤。
【觀典賞析】《崔敬邕墓志》為北魏書中精品,在北魏后期墓志中,屬于方勁雄奇一類。結體淳雅古樸,用筆清俊勁爽,筆致圓渾,法度謹然但毫不刻板,結體整斂形方,全篇排布端勻,氣象清穆。一筆之中有俯仰提按,輕重分明,動感極強。個字中的筆畫,是輕是重,孰粗孰細,因勢利導恰到好處。筆畫細勁、清朗,大筆、主筆則多用重、澀、隸之法運之,觀此書法如臨尊彝。正如清何焯所說:“入目初似拙丑,然不衫不履,意象開闊,唐人終莫能及,宋人欲矯之,然所師承者皆不越唐代,姿睢自便,亦豈復能近古乎?!贝四怪居小傲臼凇钡拿雷u。
【作品概況】《張猛龍碑》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記載張猛龍興辦教育的事跡。北魏碑刻??瑫?。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立,無書寫者姓名,碑陽24行,行46字。碑石在山東曲阜孔廟。
【觀典賞析】《張猛龍碑》是魏碑方圓兼?zhèn)涞拇?,方筆為主,兼施圓筆,是北魏碑刻的代表作,幾乎通過字字制“險”、字字化“險”來生動藝術效果,被譽為“魏碑第一”。運筆剛健挺勁,斬釘截鐵,如橫、直畫的方筆起筆,轉折處的方棱及三角形的點等,有《始平公》之風,但比《始平公》更精美細膩。結體端麗,字體略長,以縱取勢,略呈欹側,中宮緊密,四周伸展。筆勢左低右高,左緊右松,正中見奇??涤袨檎f:“碑本皆真書,而亦有兼行書之長,如《張猛龍碑陰》,筆力驚絕,意態(tài)逸宕,為石本行書第一?!庇仲澠洹叭缰芄贫Y,事事皆美善”。古人評價為“正法虬已開歐虞之門戶”。對比《石門銘》可見碑版與摩崖,一內勁,一放肆;一收縮,一開張;一方筆趨于楷書,一圓筆接近篆隸?!稄埫妄埍肥强瑫l(fā)展成熟的重要標志,開隋唐楷書之先河,是學習魏碑書體的最佳范本之一。清代至今,學習者眾多,如趙之謙、弘一等皆受益此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