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一中2018級(5)班
三餐菜譜
早餐:水餃
午餐:土豆燉雞肉、煸油菜、水煮蝦、土豆泥
晚餐:炸鮮奶、菠蘿米飯、炒茄條、火腿拌黃瓜
我的拿手菜
土豆燉雞肉
食材:雞肉、土豆、青椒、姜
要點:雞肉剁成小塊加清水浸泡,清洗干凈,把水分控出,炒鍋燒熱加油,油熱加花椒、大料炒香,然后加蔥姜蒜煸炒一下,加入雞肉繼續(xù)翻炒,然后沿鍋邊加入香醋、醬油、老抽翻炒,之后加水,大火燒開改小火慢燉,土豆、青椒切塊備用。15分鐘后加入土豆,改中火燉5分鐘,加入青椒翻炒,加入蠔油,收汁即可出鍋。
社區(qū)里是安靜的,我站在窗邊,任由循環(huán)播報的疫情訊息在耳邊跳躍。末冬的陽光直直地散在我的身上,那一點點似有似無的溫暖壓根不夠趕走我周身一絲一毫的懶惰。平淡的一天里,一個語文任務(wù)將這些天“宅居生活”的平淡徹底點燃,積壓了半個假期的活力也被釋放——我要當廚神!
“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在這個被傳統(tǒng)文化賦予特殊意義的一天,我起了個大早,按習俗,今天是要吃餃子的。在母親滿滿不信任卻還閃著一點希望的眼神里,我開始了自己的表演。和面時,我在加面和加水之間不停地游走;調(diào)餡時,我在油鹽醬醋中失了方向……我高呼:“媽媽!”在母親幫助之下,早餐才算有了著落。不過,下餃子這件事我還是得心應(yīng)手的。開水滾三遍,餃子盛入盤;香醋加蒜瓣,神仙嘖嘖贊!
母親評我的早餐是60分,原因是她給予了太多幫助。但在我確定了之后的菜單后,我明白母親要幫忙的還在后面呢!
特殊時期,快遞要翻越鐵門遞過來。小區(qū)的中心公園也成為居民的臨時菜市場。天未亮時淅淅瀝瀝地下了一場小雨,我伴著雨后的芳香在一箱箱蔬菜中穿梭。今天草坪上的音響中的音樂是舒緩風——若不是實在無法忽略人們臉上的口罩,我真的以為當下就是一個平凡的假期。
“做土豆泥的土豆要提前蒸上,耗時最長的是土豆雞塊,而且難度大需要母親護航……”大腦中大概成譜后我開始動手。土豆入了蒸鍋,鍋里的空間還有,我又添了南瓜和玉米進去。蒸鍋啟動,我的刀也開始起落。我享受切菜的過程,不同的食材需要不同的切法、不同的菜品需要不同形態(tài)的食材,刀起刀落中全都是藝術(shù)。蔥要先豎著劃一道再斜著切才能出絲。土豆太硬,著力點要由小變大才會省力一點。當我配菜結(jié)束,母親也應(yīng)邀而來,她很驚訝,說多少女孩子拿起刀來腳尖都跟著發(fā)軟,為啥她閨女這么狠。直到我在鍋里還有水時下了油、在翻炒時將食材翻出鍋沿……我想,她應(yīng)該是后悔說了這句話的。
第一個出鍋的是煸油菜,這是八九歲時便掌握的技能。母親帶著“我就知道你要做這個菜”的眼神默默去幫我把雞肉切得更小了一些。不過結(jié)果還是不盡如人意,菜葉都軟趴趴的,著實不太好看。雞肉在經(jīng)歷了熱鍋翻炒后又被加水直至沒過,加入八角、十三香等再蓋上鍋蓋、調(diào)至小火,母親告訴我這就叫作“燉”。在此期間燒水、放鹽,放入鮮蝦、調(diào)料,水煮蝦的出鍋倒沒有什么差錯。此刻我覺著我和廚神的差距只有一個帽子。待土豆、青椒接連下到雞肉鍋中,麻煩便接踵而至。初步估計一個不銹鋼的鏟子有300克左右,再加上一鏟子食材,翻炒的頻率、幅度隨著手臂酸痛愈來愈猛烈也逐漸降低。就在雞肉要糊在鍋中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母親再次拯救了我。在母親的指導(dǎo)下,雞肉乖乖在鍋里收汁,蒸鍋也結(jié)束了工作,取出擺盤便又是一道菜。鍋底的菜汁也沒有浪費,加入蠔油、番茄醬,午飯和土豆泥的醬汁都畫上了句號。
經(jīng)過午飯的驚險后,晚飯便選擇了自己能駕馭的家常菜,不過小甜點卻值得一提。疫情期間,烹飪大賽在朋友圈中如火如荼地開展,我也選擇加入“炸鮮奶”的行列。對著教程,和牛奶、淀粉一起在廚房手忙腳亂。淀粉撒在了手機屏幕上也毫不知情,冷藏的兩小時里恨不得兩分鐘就要看一次成果……如今想來,這也是在新冠肺炎籠罩下的熠熠生輝的生活碎片。
在假期開始之前,我從未想到2020年的寒假會如此不平凡。在今天之前,我也從未體會到原來做菜能夠賦予生活如此鮮艷的色彩。當雨后的陽光被落在水槽邊的水滴折射出七彩的光,當花椒的香氣在吱吱作響的油鍋里升起,我才知道原來平淡生活里也有煙花和彩虹、原來生活一直在那里等著我們與它一同起舞。
【家長感言】
你認真完成這項特殊作業(yè)的過程,讓我感到你好像在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長大,獨立得讓我驚詫。我堅信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冷靜面對現(xiàn)實,多一分努力,成功總會眷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