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刊于2006年的我們,從2007年就開啟了追逐百年全英賽的旅程。當(dāng)時的世界羽聯(lián)主席姜榮中曾說,那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全英公開賽,它是屬于羽毛球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從第97屆起,每一年的料峭3月,我們都會越過英吉利海峽,赴約伯明翰室內(nèi)體育館(NIA)的百年之約。
“為何我們會迷戀全英?”因為它跨越了人類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時代、工業(yè)時代、信息時代;因為在肅然起敬的歷史中,它見證了羽壇風(fēng)云,記載了百年傳奇與經(jīng)典;因為每一個前來這里的人都懷揣著羽毛球夢想,那是初心的見證,時光的傳承,不變的挑戰(zhàn)……站在2020年伊始,我們翹首期盼第110屆全英公開賽,愿星辰璀璨,不見不散。
2007年全英賽,中國隊各單項的主力選手傾巢出動。在激烈的競爭中,全隊共奪得男女單打、女雙及混雙四枚金牌,金牌數(shù)與上一年的全英賽持平。其中,謝杏芳實現(xiàn)了2005至2007年的三連冠。至此,中國女單選手在2003至2007年連續(xù)5次問鼎全英賽女單桂冠。
作為奧運積分周期截止前的關(guān)鍵一站,眾多選手為了寶貴積分傾盡全力,也許是被逼上絕境,陳金爆發(fā)出了驚人的力量。他在決賽中擊敗隊友林丹奪得冠軍,確實出乎大多數(shù)人的意料。突破群雄的包圍,陳金為自己的奧運征程殺出了黎明。
英國最熱門的體育項目無疑是足球,相比之下,發(fā)源于英國的羽毛球在自己的娘家卻不冷不熱。針對全英賽半決賽和決賽的門票早已售磬、但資格賽觀眾寥寥無幾的情況,組委會把英超的冠軍獎杯借到了伯明翰。可惜,這個很有噱頭的舉措并沒有吸引到羽球明星的青睞。一個小時的短暫停留,英超冠軍杯靜靜地呆在球場的一角,顯得十分孤獨。最后,它也只能輕輕地來,又輕輕地走。
現(xiàn)任中國羽協(xié)主席張軍回憶說:“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拿冠軍,而是我的手被電話卡住了?!碑?dāng)運動員時,張軍曾3奪全英賽混雙冠軍,卡手事件就發(fā)生在有一年的決賽后?!坝洸坏檬悄哪甑臎Q賽后,只記得當(dāng)時我很開心,在球館走廊給家里打電話。當(dāng)時我用的是那種投幣電話,打電話時,我就把手放到了退幣的出口處,一不小心,手就被卡住了。但是越急越卡得緊,我一個勁兒地冒汗。還好趙婷婷正好經(jīng)過,幫我找來工作人員,折騰了快一個小時,我的手才拿出來?!焙髞?,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再發(fā)生,組委會把走廊里的投幣電話都拆了?!艾F(xiàn)在二樓的走廊都沒有電話了,那都是因為我啊。而且我挺喜歡全英的比賽氣氛,觀眾席比較暗,燈光都集中在場地上。這樣的設(shè)計讓運動員很興奮,不論在哪個場地都感覺自己好像在打決賽。”
曾經(jīng)的全英冠軍、現(xiàn)在中國隊單打主教練夏煊澤對全英的回憶是滿滿的幸福:“我第一次打全英是1999年,那時候男單還是64位,比現(xiàn)在還要多打一輪。當(dāng)時,我第一輪對手是印度的戈比昌德,我2比0贏得輕松。后來,他在2001年也拿到了全英冠軍。第二輪對手是丹麥的拉爾森,那是我第一次跟奧運冠軍交手。那時候我剛出道,還沒什么感覺就輸了。”
不過,一年之后再次來到全英賽場,夏煊澤就實現(xiàn)了夢想。“2000年我就拿了全英冠軍,決賽和陶菲克,當(dāng)時他的狀態(tài)很好,但我15比6、15比13贏得很漂亮。當(dāng)時的感覺真好,贏完把拍子往空中拋,轉(zhuǎn)身跟教練們握手擁抱。拿冠軍的感覺真好!”
世界大賽冠軍大滿貫的張寧,唯獨缺一枚全英的金牌。她說:“我的全英記憶就是三次亞軍!1998年輸給葉釗穎,后來兩次輸給了謝杏芳?!彪m然榮譽單上唯獨缺了全英冠軍,但是張寧很坦然,“遺憾也說不上,畢竟不可能什么比賽都能拿冠軍,我覺得三次亞軍也該算個紀(jì)錄吧?!?h3>2011年4月刊鏡頭下的全英公開賽
2011年的全英升級為頂級超級賽,獎金多了,積分高了。百余年來,這項世界羽壇歷史最悠久的賽事如期登場,除了戰(zhàn)爭,再沒有任何的外力因素阻擋過它前行的腳步。
3月8日凌晨2點左右,空蕩蕩的混合采訪區(qū)旁,蓋德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在椅子上,身上穿的還是之前比賽時的那身短衣短褲,只用一條毛巾搭在腿上保暖。
按計劃,他的比賽應(yīng)該在3月7日16點15分開始,但等蓋德上場時,已經(jīng)是轉(zhuǎn)天凌晨近1點。苦戰(zhàn)至第3局后半段時,蓋德已明顯體力不支,無心戀戰(zhàn),只求速敗。輸球后,站在混合采訪區(qū),蓋德說的第一句話便令記者唏噓,“我太老了!”以往從不服老的他第一次認(rèn)輸了。這是蓋德的最后一屆全英賽,以這樣的方式揮別,真的是任何言語都無法表達(dá)他內(nèi)心的無奈與悲涼。
林李英雄惜英雄
男單決賽,當(dāng)李宗偉宣布因傷棄權(quán)后,林丹像以往一樣走到網(wǎng)前與李宗偉握手,兩人隔網(wǎng)交流了幾句后,突然脫下各自的球衣,并將自己的球衣交到了對方手中。兩人的這一舉動來得實在太突然,讓坐在場邊的攝影記者們都來不及捕捉到最佳的鏡頭。
不出意料,陶菲克被佐佐木翔“一輪游”,橫掃出局。念叨全英錦標(biāo)十載有余,無奈年復(fù)一年,漸行漸遠(yuǎn),已成空談。當(dāng)你還在懷念,現(xiàn)場早已轟鳴而過。
奪冠后,李宗偉和王適嫻都由心底爆發(fā)出了巨大的能量。李宗偉跪地狂吼,往前猛地撞了數(shù)拳,最后一拳沖前,將大半年來的苦悶盡數(shù)宣泄而出;王適嫻轉(zhuǎn)身揮拳撕扯聲帶,銳利的聲音近似咆哮,響徹伯明翰球館。眾所周知的緣故,他們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有肆意為自己歡呼過了。旁觀者尚且有“這么長時間憋著不好受吧”的感覺,身在其中,他們的感觸想來更是深刻而強烈。
“大膽行事,不被左右”,一句出自諶龍奪冠后的自白。他的每一丁點進步都要接受來自行內(nèi)外人士最嚴(yán)苛的審視,這種處境亦如當(dāng)年的林丹。立于羽壇之巔有多困難,問問陶菲克、李宗偉便知。無論強到什么程度,總有人指手畫腳,諶龍不斷為自己減壓,輕裝前行,直面得失,日漸成熟。全英冠軍是分內(nèi)之事,如何處理好過程才是關(guān)鍵。
橫穿三個“兵器時代”
只有全英公開賽橫跨了“木拍時代”、“鋁拍時代”和“鈦纖拍時代”,這就是說,這三種兵器都出現(xiàn)過的比賽,僅有全英公開賽。
奧運之前的全英賽,分為有人拿命拼,有人看著辦,以及“新人沖,老人躲”的態(tài)勢。老將、名將為了里約奧運,總得留些氣力,緩緩壓力,比如阿山/亨德拉;而新人們則為設(shè)法出戰(zhàn)下屆蓄些勁兒,沖得很猛,生怕漏了任何一個表現(xiàn)之機,比如薛松和田厚威。
不過,林丹用第六個全英冠軍亮出明確的答復(fù)。這一次冠軍,讓他成為該賽歷史上奪冠次數(shù)第三多的男單運動員,僅次于印尼傳奇球星梁海量的8次冠軍,以及丹麥選手科普斯的7冠,和愛爾蘭球員德夫林并列歷史第三。而林丹的這一成就也是世界羽壇近40年來的最佳。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偉大的球員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能拿冠軍,更重要的是他能守冠軍。正賽第一輪,2016年全英5個單項冠軍就折了女單、男雙、混雙。女雙冠軍也沒讓“同伴們”多等,堅持最久的是林丹半決賽才輸給師弟石宇奇。
去年風(fēng)光無限,一年后,他們有的志在衛(wèi)冕,有的想延續(xù)奧運風(fēng)光。每一次比賽都是從零開始,他們和旁人的關(guān)系已從競爭變?yōu)椤皳魯∨c取代”。冠軍帶來的是肯定與榮譽,但同時會帶來壓力與更多的被針對。如何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是“冠軍陣營”想要提高自己的必修課。
如果林丹能第7次舉起全英男單冠軍獎杯,那他的關(guān)鍵詞就是王者歸來。只不過,稍顯遺憾,他“只”拿到了亞軍。
4場比賽,林丹展現(xiàn)了4種不同的打法,而且每一種都算得上爐火純青。決賽3局輸給石宇奇,不能說林丹打得不好,只不過突破自己的石宇奇發(fā)揮得幾乎完美。隨著2017年亞錦賽首次戰(zhàn)勝孫完虎之后,石宇奇在心態(tài)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加上2017年年終總決賽力克三大高手的輝煌、2018年初亞洲團體錦標(biāo)賽的挫折,經(jīng)歷了足夠多的石宇奇在全英公開賽上終于實現(xiàn)了自身的突破和升華。
第109屆全英,從國內(nèi)出發(fā)來的中國媒體就我們一家。倒是印尼和日本媒體如常地重視,各有10余人參與報道。作為媒體人,每次比賽決賽過后都會有隱約的落寞。對比摘金奪銀的運動員,我們得到的是什么?大概是能見證他們一路歷程,向外界輸出更多觀眾無法親眼看到的過程。決賽當(dāng)晚,與同行到唐人街吃火鍋,巧遇幾位國羽女隊成員,她們說:終于能來整一頓了。
離開時和到達(dá)時的那晚一樣,天晴、大風(fēng)、寒冷,誰知道中間還經(jīng)歷了冰雹呢?
2007到2019年,我們與全英走過13年。在層出不窮的新人涌現(xiàn),歷久彌新的老將猶勇,我們也從每月見的紙媒,多了實時更新的線上新媒體平臺。梳整至此,那些塵封的故事再次躍然眼前。愿我們?nèi)缙趩⒊?,相約2020伯明翰全英賽。
2007年
男單:林丹(中國)
女單:謝杏芳(中國)
男雙:陳文宏/古健杰(馬來西亞)
女雙:魏軼力/張亞雯(中國)
混雙:鄭波/高崚(中國)
2008年
男單:陳金(中國)
女單:拉斯姆森(丹麥)
男雙:鄭在成/李龍大(韓國)
女雙:李孝貞/李敬元(韓國)
混雙:鄭波/高崚(中國)
2009年
男單:林丹(中國)
女單:王儀涵(中國)
男雙:蔡赟/傅海峰(中國)
女雙:張亞雯/趙婷婷(中國)
混雙:何漢斌/于洋(中國)
2010年
男單:李宗偉(馬來西亞)
女單:拉斯姆森(丹麥)
男雙:帕斯克/拉斯姆森(丹麥)
女雙:杜婧/于洋(中國)
混雙:張楠/趙云蕾(中國)
2011年
男單:李宗偉(馬來西亞)
女單:王適嫻(中國)
男雙:鮑伊/摩根森(丹麥)
女雙:王曉理/于洋(中國)
混雙:徐晨/馬晉(中國)
2012年
男單:林丹(中國)
女單:李雪芮(中國)
男雙:鄭在成/李龍大(韓國)
女雙:田卿/趙蕓蕾(中國)
混雙:阿瑪?shù)?納西爾(印尼)
2013年
男單:諶龍(中國)
女單:拉斯姆森(丹麥)
男雙:劉小龍/邱子瀚(中國)
女雙:王曉理/于洋(中國)
混雙:阿瑪?shù)?納西爾(印尼)
2014年
男單:李宗偉(馬來西亞)
女單:王適嫻(中國)
男雙:阿山/亨德拉(印尼)
女雙:王曉理/于洋(中國)
混雙:阿瑪?shù)?納西爾(印尼)
2015年
男單:諶龍(中國)
女單:馬林(西班牙)
男雙:鮑伊/摩根森(丹麥)
女雙:包宜鑫/唐淵渟(中國)
混雙:張楠/趙蕓蕾(中國)
2016年
男單:林丹(中國)
女單:奧原希望(日本)
男雙:弗拉基米爾 · 伊萬諾夫/伊萬 · 索松諾夫(俄羅斯)
女雙:松友美佐紀(jì)/高橋禮華(日本)
混雙:喬丹/蘇桑托(印尼)
2017年
男單:李宗偉(馬來西亞)
女單:戴資穎(中國臺北)
男雙:吉迪恩/蘇卡姆約(印尼)
女雙:張藝娜/李紹希(韓國)
混雙:魯愷/黃雅瓊(中國)
2018年
男單:石宇奇(中國)
女單:戴資穎(中國臺北)
男雙:吉迪恩/蘇卡姆約(印尼)
女雙:彼得森/尤爾(丹麥)
混雙:渡邊勇大/東野有紗(日本)
2019年
男單:桃田賢斗(日本)
女單:陳雨菲(中國)
男雙:阿山/亨德拉(印尼)
女雙:陳清晨/賈一凡(中國)
混雙:鄭思維/黃雅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