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靚穎
我嗅著一陣清香,快步來到廚房。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傻孩子,端午節(jié)快到了!”奶奶一語點醒夢中人。只見奶奶端著粽子,急匆匆出了門,留下我站在原地沉思。
讓我想想:端午賽龍舟、掛艾蒿,自然也少不了要吃粽子啦!想到這,我的眼睛亮了起來。那香,是粽子煮熟了的清香!我沿著香味在廚房尋找。原來香味藏在一個蒸籠里呢!我打開蓋子,一陣葉子的清香和糯米的醇香,頑童一般沖來,誘惑著我的味蕾。我早就已經迫不及待了,馬上伸手去抓。
拿到粽子以后才感覺不是一般的燙。我驚叫幾聲,幾欲松手,又舍不得,只得兩個手交替著換來換去,那憨憨的模樣煞是可笑。我用剪刀剪斷細繩,輕輕用手撥開那神秘的面紗,就要窺到粽子的真身啦!
一粒粒紫色的米粒,像吹足了氣的氣球一樣,鼓起那飽滿的小肚腩,泛著晶瑩的光澤,在陽光下格外可愛。米粒們一個個推著、搡著、笑著,讓人食欲大開。瞧,還有紅棗和葡萄干。我用筷子夾起一塊,一下子塞入口中,甜而不膩,回味無窮!于是,我索性把整個粽子都塞入了口中,美味逐漸在口中綻開,好吃!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吃了好幾個了,摸著肚子,滿足地坐在沙發(fā)上。
奶奶回來了,打開門卻不進來。在門外干嗎?我好奇,起身來看。奶奶正在門楣上掛一種草?!澳棠?,這是什么植物?”奶奶一笑:“這是艾蒿?。煸陂T邊辟邪,幽幽的苦香可以讓人神清氣爽!艾蒿曬干了也有很多用處,可以……”我恍然大悟,猛然間想起了什么,大聲說:“可以熏蚊子!”奶奶聽了不禁大笑,其他人也跟著笑起來,我不好意思地摸摸腦袋,也笑出聲來……
傍晚,我和母親坐在庭院里。我忍不住問母親,屈原是哪個朝代的,母親回答不知道;我又追問屈原投的是什么江,她也不知道。我突然為母親生出一絲悲憐。唉,那時母親家里子女多,外公外婆養(yǎng)活一家老小已經很不容易了,已經沒有能力再供子女讀書了。我不由得嘆了一口氣,也難怪父母對我寄予如此大的希望。
那幾千年前激起的陣陣水花,千百年來在中國人心目中永恒地流動!
(指導教師 ?周遠喜)
【評點】
文章擷取了“‘我吃粽子的饞相”“奶奶掛艾蒿時發(fā)生的趣聞”“‘我與母親的閑聊時光”這幾個片段進行描繪,詳略得當,敘述有序。文章想象豐富,句子新穎精妙。如“一陣葉子的清香和糯米的醇香,頑童一般沖來”,將濃郁撲鼻的香氣形容為“頑童一般沖來”,將無形的香氣化為有形,獨特且具有畫面感。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使得文章語言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