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敏慧
我家有一盆石竹花,石竹花有著低矮的莖稈、肥厚的葉片,通體都是青白色。我常常凝視著它出神。
當(dāng)初朋友送我這盆石竹花時再三叮囑道:“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植物,你可要好好照料它喲。”可是不知為什么,每次看到它時,我總是一點兒喜歡的感覺也沒有。牡丹雍容華貴,睡蓮嬌嫩欲滴,它們都讓我剎那間便有種怦然心動的感覺,再多看一會兒,便會深深陶醉于其中。和它們相比,石竹花實在是太不起眼了。沒過幾天,它就被我丟棄在了屋子的一個角落。
過了不久,朋友又來了,笑盈盈地問我石竹花怎么樣了,我不屑地指了指屋子的角落。她顯出吃驚的樣子,連忙走過去端起石竹花盆。我懶懶地說:“這也叫花?”朋友無語。許久,她抬起手用力折下石竹花的一片葉子,淺綠的汁液順著她的手流下來,像一行清淚。朋友將殘葉插進(jìn)花盆里,有些傷感地說:“你終究會明白的。”
一天清晨,我習(xí)慣性地坐在桌前,不自覺地掃到了那盆石竹花。一瞬間,我的目光便再也無法移開了:幾天前被折下的那片殘葉竟長出了一個嫩綠的新芽!看呀,略顯蒼白的殘葉,一半扎入泥土,一半依舊傲然挺立,在它的上方,是不知何時冒出的嫩芽,正怯生生地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周身泛著一層淡淡的淺綠色的光,帶著欣喜和希望四溢開來。我的心怦然一動,一種強(qiáng)烈的異樣的感覺涌遍全身。這感覺與以往看到牡丹和蓮花時的感覺截然不同,似乎更驚喜、更震撼!
原來,折斷的殘葉竟然可以長出新芽;原來,每一株石竹花都是從母體的殘葉中長出來的。這真是在苦難中綻放的奇葩!以痛苦為根,在殘缺中帶著傷痛成長,背負(fù)血淚,用不屈的精神綻放新的生命。這就是朋友所說的石竹花的與眾不同之處吧。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即使天塌地陷,即使生命的翅膀被無情地折斷,但只要希望尚在,美麗就將在苦難中發(fā)芽、綻放。
(指導(dǎo)老師 ?趙桂珠)
【評點】
本文的寫作特色非常明顯:一是托物言志,借寫石竹花從母體的殘葉中生長出來,來表達(dá)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即人們要在挫折、苦難中奮發(fā);二是欲揚(yáng)先抑,文章意在贊美石竹花,卻先寫了石竹花外表的平庸和“我”對石竹花的置之不理,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凸顯出石竹花精神的可貴。此外,語言簡練且意蘊(yùn)豐厚,例如朋友只用一句“你終究會明白的”回答“我”的質(zhì)疑,既內(nèi)涵豐富,又為后文做了鋪墊,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