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利, 郭璐璐, 陳新詩, 楊 淼, 田 梅*
(1.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 化學教研室, 河南 新鄉(xiāng)453003;2.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廣西 南寧 530000;3. 東北大學 理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04)
膽甾相液晶的分子呈扭曲螺旋排列[1-2],因而具有獨特的光學和電學性質[3-4],包括光的選擇性反射[5-8]和熱致變色[9-12]。膽甾相聚合物不僅具有獨特的光電性質,同時也具備了高分子易加工的特性,從而受到廣泛的關注。
烯丙氧基苯甲酸膽甾醇酯(M2)是液晶性能非常好的膽甾相液晶單體,液晶區(qū)間寬(131.5 ℃),具有特殊的光學性能——選擇性反射特性。但因其熔點及成本較高,應用受到限制。本文采用具有較長柔性間隔基、價廉、易合成的向列相柔性液晶單體11-(4’-(4-乙氧基苯甲酸)苯)十一烯酸酯(M1)與M2以不同的比例接枝共聚到聚甲基含氫硅氧烷(PMHS)上,制備得到系列聚合物P1~P7。單體M1既提供了良好的柔性又降低了液晶聚合物的成本。研究了柔性單體M1的含量對液晶聚合物性能的影響。
對羥基苯甲酸、乙氧基苯甲酸:化學純,北京試劑一廠;對苯二酚、十一烯酸、烯丙基溴:化學純,沈陽市新興試劑廠;聚甲基含氫硅氧烷:化學純,吉林省化學工業(yè)公司;膽甾醇、吡啶、四氫呋喃、乙醇:化學純,沈陽市新西試劑廠。
紅外光譜(FT-IR)(美國PE公司Spectrum One紅外光譜儀)[13];差示掃描量熱(DSC)分析(德國NETZSCH公司DSC-204差示量熱掃描儀)[14];偏光顯微(POM)分析(LEICA DMRX型偏光顯微鏡)[1-2];旋光測量(美國PE公司的Model 341比旋光度測定儀);氫譜(1H NMR)(采用美國Varian公司W(wǎng)H290PFT型核磁共振儀)[16];X射線衍射分析(XRD)(日本Rigaku公司的KMAX-3A型X-射線衍射儀)[17]。
M1、M2的合成路線如圖1、 圖2所示。
圖1 M1的合成方案Fig.1 Synthetic scheme of M1
圖2 M2的合成方案Fig.2 Synthetic scheme of M2
P1~P7聚合物的合成路線如圖3所示。將單體M1、單體M2與PMHS按照表1的投料比,溶于甲苯,倒入50 mL的三口燒瓶中,攪拌并加熱至45.0 ℃左右時,氮氣保護下加入少量(約1 mL)催化劑六氯合鉑酸(Pt/THF=0.2/40 g·mL-1),繼續(xù)升溫至70.0~75.0 ℃后反應24~72 h。甲醇中沉淀,過濾,濾餅用熱乙醇洗滌,即得產品。
圖3 P1~P7的合成方案Fig.3 Synthetic scheme of P1~P7
表1 DSC,TGA, POM, α20586的數(shù)據(jù)
Tab.1 Data of DSC, TGA, POM, α20586
注:ΔT:液晶相溫度范圍(清亮點Ti~玻璃化轉變溫度Tg);Td:熱失重5%時對應的溫度;+表示右旋;-表示左旋;N:向列相;ch:膽甾相。
IR表明:YD—OH和CH—OH中的氫鍵在3 300 cm-1附近的伸縮振動峰消失,十一烯酸和烯丙氧基苯甲酸在3 200~2 500 cm-1出現(xiàn)的羧酸締合峰和1 682~1 700 cm-1附近的羧酸中的羰基伸縮振動峰消失,說明反應物發(fā)生了成酯反應。1H NMR結果表明所得到的M1和M2符合分子設計。
圖4 PMHS 和 P4的紅外光譜Fig.4 FT-IR spectra of PMHS and P4
聚合物P1~P7的紅外譜圖基本相似,各吸收峰的位置和強度大體相同,以聚合物P4為例進行紅外光譜的分析。其紅外譜圖(圖 4)中沒有出現(xiàn)原料PMHS中 2 169 cm-1處Si—H的伸縮振動峰,說明PMHS中的Si—H鍵上的H已被其他基團取代。在1 738 cm-1處的強吸收峰,對應分子中的羰基吸收峰。聚合物在1 203~1 015 cm-1之間寬而強的多重吸收峰則是Si—O—Si的伸縮振動吸收引起的,與PMHS相比,Si—O—Si吸收峰的峰位與強度幾乎沒有變化,說明聚合物的主鏈仍是聚硅氧烷鏈。通過以上分析,單體M1和M2與PMHS發(fā)生了接枝共聚,再結合聚合物的理化性質可以斷定聚合物P1~P7符合分子設計。
M2、P1~P6具有旋光活性,表1中的旋光度是20 ℃時樣品的四氫呋喃溶液在鈉光燈586 nm波長下的比旋光度值。
3.2.1 單體的液晶性能分析
液晶單體M1在升降溫過程中分別表現(xiàn)出紋影織構 (圖5(a))和絲狀織構 (圖5(b))。偏光(POM)觀察到的相轉變溫度與DSC所測的基本相符。紋影織構在向列相和近晶相液晶中都能觀察得到,而絲狀織構是向列相特有的織構。M1顯示出的紋影織構在施加一個剪切力后,該織構轉變?yōu)榻z狀織構。從M1的DSC曲線上(圖 6(a))可以看出在熔點與清亮點之間沒有其他相轉變,說明紋影織構和絲狀織構同屬一個相,即向列相。M1的XRD結果(圖6(b))證實了POM分析的結果。即M1在升溫至85 ℃時的XRD結果顯示在廣角區(qū)19.7°附近有一個彌散峰,而小角區(qū)沒有出現(xiàn)衍射峰,說明液晶分子有序排列中沒有長程有序的層狀排列(近晶相),因此M1為熱致雙變向列相。
M2在升降溫過程中顯示出了膽甾相液晶典型的油絲織構(圖5(c)),同時在降溫過程中出現(xiàn)了破碎焦錐織構(圖5(d))。油絲織構、指紋織構和破碎焦錐織構都會出現(xiàn)在膽甾相液晶中。當膽甾相液晶螺旋狀分子的指向矢分別垂直、平行或與載玻片表面斜交時,即出現(xiàn)油絲、指紋和破碎焦錐織構。M2在升降溫過程中出現(xiàn)了選擇性反射現(xiàn)象,隨著溫度的升高觀察到的顏色由紅變綠,即出現(xiàn)了藍移。選擇性反射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膽甾相液晶的螺距有關,如公式(1),反射光的波長是折射率的平均值與膽甾液晶分子螺距的乘積。當反射光的波長在可見光范圍時,膽甾相液晶分子反射可見光,即出現(xiàn)了選擇性反射現(xiàn)象。膽甾相的螺距受外場的作用而發(fā)生變化,如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變小,因而出現(xiàn)藍移現(xiàn)象。
λ=np,
(1)
其中:n= (no+ne)/2 是尋常光(no)和非尋常光(ne)折射率的平均值,p是螺距,λ是反射光的波長。
M2有較寬的液晶區(qū)間(131.5 ℃),但受其熔點的影響,液晶態(tài)只能在較高的溫度(115.5 ℃)時出現(xiàn),因而其應用受到限制。降低液晶態(tài)出現(xiàn)的溫度,甚至使其在室溫即出現(xiàn)液晶態(tài)會大大拓寬其使用范圍。
圖5 M1、 M2、 P3和P7的偏光織構。Fig.5 Optical textures of M1, M2, P3 and P7.
3.2.2 聚合物的液晶性能分析
聚合物P1~P7的熱性能通過DSC、POM、TGA進行了分析,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M1含量的增加,聚合物P1~P7系列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清亮點(Ti)以及液晶區(qū)間(ΔT)逐漸降低。這主要是因為單體M1與主鏈間有較長的柔性間隔基,而單體M2與主鏈間的柔性間隔基較短。較長的柔性間隔基使聚合物的剛性降低,因而M1含量增加會引起Tg和Ti的下降。另外M2結構中含有膽甾醇基團,剛性較大。隨著單體M2含量的降低,側基的剛性降低,也會導致聚合物的Tg和Ti下降。以上兩種作用的共同結果使得聚合物P1~P7的Tg、Ti以及ΔT逐漸降低。TGA的分析結果表明,聚合物P1~P7的5%的熱失重溫度均在320 ℃以上,說明該系列聚合物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
聚合物除P7(不含M2單體)外,都觀察到了膽甾相的Grandjean織構(圖5(e))。P7表現(xiàn)出紋影織構(圖5(f)),為向列相液晶聚合物。P1是M2的均聚物,P1玻璃化溫度比M2的熔點下降了62.1 ℃,液晶區(qū)間增寬了75.7 ℃。說明該聚合起到了降低液晶出現(xiàn)的溫度和穩(wěn)定液晶相的作用。這是由于含Si—O—Si單鍵的主鏈因其內旋能低而具有很強的柔性,導致聚合物的玻璃化溫度大大降低,因而使液晶態(tài)在較低的溫度時出現(xiàn)(53.4 ℃)。P1的清亮點(260.6 ℃)比M2的清亮點(247.0 ℃)高,這是由于硅氧烷主鏈的聚合作用增強了分子間的作用力,解取向所需要的能量增高,因而P1的清亮點增高。以上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拓寬了P1的液晶區(qū)間。隨著M1單體的加入及含量的增加,聚合物P2~P6的玻璃化溫度下降直至17.3 ℃,即P5和P6在室溫即顯示出膽甾相。雖然隨著M1的加入液晶區(qū)間有所變窄,但仍然比M2單體的液晶區(qū)間寬。以P6為例,雖然聚合物中只含有14.28%的M2單體,但P6仍表現(xiàn)出膽甾相,并且在室溫附近(17.3 ℃)即表現(xiàn)出膽甾相,液晶區(qū)間為142.7 ℃,比M2的液晶區(qū)間還要寬11.2 ℃。也就是說M1單體的加入既保證了聚合物具有較寬的膽甾相液晶區(qū)間同時又實現(xiàn)了在室溫顯示膽甾相的目的,同時減少M2的用量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本文采用柔性單體M1和膽甾相單體M2與聚甲基含氫硅氧烷接枝共聚制備了一系列的膽甾相液晶聚合物,研究了M1含量對液晶聚合物性能的影響。研究表明,P1~P6為膽甾相液晶聚合物,P7為向列相液晶聚合物,液晶聚合物的5%的熱失重溫度均在320 ℃以上,熱穩(wěn)定性好。隨著柔性單體M1含量的增加,膽甾相液晶聚合物P1~P6的Tg、Ti逐漸降低。M1單體和聚甲基硅氧烷主鏈的共同作用使得聚合物P5、P6在室溫附近即出現(xiàn)膽甾相,與單體M2相比P1~P6的液晶區(qū)間增寬。M1、M2與聚甲基含氫硅氧烷接枝共聚起到了降低液晶出現(xiàn)的溫度、拓寬液晶區(qū)間、穩(wěn)定液晶相、降低合成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