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榮娣,盧南錦,梁國明,金 晶,黃秋怡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門診部,廣東 佛山 52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COPD)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病,在全球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較高,造成患者極大的經(jīng)濟及心理負擔。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預防、治療護理中顯得極為重要。漸進式健康教育模式將健康教育內容循序漸進地告知患者及家屬,并使用反問方式進行知識考核,從而讓護士了解患者掌握宣教知識的程度。此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對知識的掌握,從而改變其生活及行為習慣,促進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谝陨侠碚摶A,我科開展了該健康教育模式,效果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COPD住院患者96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納入標準:可正常溝通,有一定學習能力患者。排除標準:不愿參加者,合并精神病、合并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實驗組49例(男36例,女13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71.73 5.09歲;病程1-12年,平均5.39 3.74年;文化程度:中學及以上23例。對照組47例(男42例,女5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0.80 6.01歲;病程1-13年,平均6.23 3.82年,文化程度:中學及以上26例。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式。如入院教育、飲食護理、疾病護理、用藥宣教、??浦笇?、出院教育等宣教完,發(fā)放宣傳小冊子,只教育一次不再進行鞏固。實驗組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基礎上,使用漸進式健康教育模式:(1)入院當天:介紹管床醫(yī)生、護士及護士長,講解入院須知,用氧安全,飲食注意事項等,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病情及生活需求。(2)第二天,管床護士利用交接班時間或治療護理的時間,根據(jù)前一天的宣教內容進行反問式的提問?;颊叽饘α私o予鼓勵,并進行新知識的講解,未掌握的內容再次進行宣教。(3)第三天,管床護士根據(jù)前兩天的宣教內容進行考核,對未掌握不全的內容進行反問式的提問,從而鞏固宣教內容。并由護士長或護理組長檢查質控,找出護士宣教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促進年輕護士自覺學習??浦R。(4)住院中期:宣教疾病相關知識、吸氧指導、戒煙指導、有效的咳嗽排痰技巧、縮唇呼吸、腹式呼吸,肺康復運動、吸入劑使用等。(5)針對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心理,護士密切觀察患者心理動向,及時給予心理疏導。(6)住院后期:患者住院期間未掌握的宣教內容再次進行鞏固,直至病人掌握為止。(7)出院前進行出院指導,發(fā)放調查表。
①CAT評分,入院時及出院前、出院后一個月進行問卷調查:CAT問卷包括8個項目:咳嗽、咳痰、胸悶、睡眠、精力、情緒和活動能力,每個項目0-5分,總分0-40分。評分越高,說明疾病越嚴重。②出院前填寫滿意度表。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CAT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CAT評分對比(±s,分)
組別 入院時 出院時 出院后 1個月實驗組n=49 20.94 3.44 14.73 3.12 11.89 2.47對照組n=47 20.36 2.20 16.21 2.07 12.66 1.70 t 0.96 -2.71 -1.73 P<0.5 P <0.05 P <0.05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滿意情況(滿意/一般/不滿意)為(27/19/3)和(15/20/12);實驗組94.00%(46/49)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的74.45%(35/4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OPD是一種臨床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炎性反應導致支氣管重塑,從而引起以持續(xù)氣流受阻、呈進行性發(fā)展為特征的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對其生存質量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CAT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94.00%)高于對照組(74.45%)。漸進式健康教育模式取得顯著效果的優(yōu)勢在于:漸進式健康教育模式通過反問的方式進行提問,及時發(fā)現(xiàn)我們宣教是否到位,并對未掌握的內容再次講解,加深印象。而COPD患者多為老年人,存在記憶力衰退,容易遺忘,文化水平較低等表現(xiàn),需要反復多次才能加深知識的鞏固。護士每天要向患者傳授知識,必須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才能對患者的提問應對自如;患者的改變、鼓勵及肯定是護士前進的動力,健康教育方式的改變,可以取得雙贏效果。
綜上所述,漸進式健康教育模式不僅改變了患者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及行為方式,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