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把經(jīng)歷變成財富
你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無論是在認識外部事物的過程中,還是在和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你的感情是參與的。你有順心的時候,也有不順心的時候;有些人你喜歡,有些人你討厭;你會快樂,或者痛苦。人帶著感情生活,有好惡,有喜怒哀樂,在我看來這都是財富。不是說只有快樂才是財富,你遇到了討厭的人、倒霉的事,就完全是損失了。
我很早就有這樣一種意識,就是要把我的外部經(jīng)歷轉(zhuǎn)化成內(nèi)在的財富。怎么轉(zhuǎn)化呢?主要就是通過寫日記。純粹外部的經(jīng)歷,你是留不住的,但是你是帶著感情去經(jīng)歷的,內(nèi)心會有感受,你要珍惜這種內(nèi)心的感受,不讓它輕易流逝,這樣也就是以某種方式留住了你的經(jīng)歷。很多人一天天過下來,從小到大,過一天少一天,什么也沒留住,我就說,你是把你的日子都消費掉了,這太可惜了。
寬容人性的弱點
人皆有弱點,有弱點才是真實的人性。那種自己認為沒有弱點的人,一定是淺薄的人。那種眾人認為沒有弱點的人,多半是虛偽的人。
人生皆有缺憾,有缺憾才是真實的人生。那種看不見人生缺憾的人,或者是幼稚的,或者是麻木的,或者是自欺的。
正是在弱點和缺憾中,在對弱點的寬容和對缺憾的接受中,人幸福地生活著。
獨處的充實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成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
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jīng)據(jù)典,那是閑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來的大師們的杰作之中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所以,一切注重靈魂生活的人對于盧梭的這句話都會有同感:“我獨處時從來不感到厭煩,閑聊才是我一輩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幸福是靈魂的事
幸福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狀態(tài)。我們不能僅僅根據(jù)一個人的外在遭遇來判斷他是否幸福。他有很多錢,有別墅、汽車和漂亮的妻子,也許令別人羨慕,可是,如果他自己不感到幸福,你就不能硬說他幸福。既然他不感到幸福,事實上他也就的確不幸福。外在的財富和遭遇僅是條件,如果不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體驗和心情,便不稱其為幸福。
如此看來,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種內(nèi)心快樂的狀態(tài)。不過,它不是一般的快樂,而是非常強烈和深刻的快樂,以至于我們此時此刻會由衷地覺得活著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正是這樣,幸福的體驗最直接地包含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肯定評價。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得到了實現(xiàn)。不管擁有這種體驗的時間多么短暫,這種體驗卻總是指向整個一生的,所包含的是對生命意義的總體評價。
(摘自《成長是一件孤獨的事》,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