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鳴
記憶中,兒時的冬天特別冷,尤其到了夜晚,屋外經(jīng)常是寒風呼嘯。我們看著屋頂,那些原先透進月光和星光的天窗黑漆漆的,與黑色的瓦片沒有分別。瓦楞上寒風捏細嗓子在叫,風太大,屋檐似乎也被凍得瑟瑟發(fā)抖。
房屋沒有毛孔,不像我們,恨不得每個毛孔都閉合起來。我們盡量弓著身子,縮小暴露在外的身體,似乎冷也有重量,壓得人直不起腰。
煤油燈下,祖母看著我們幾個小孩子發(fā)抖的樣子,笑了。她挺了挺早已佝僂的背,對我們說:“冷是孬種,你強它就弱。”看到我們茫然的表情,祖母又說:“不信,你們挺直腰桿試試,一會兒就不冷了?!蔽覀兟犠婺傅脑?,挺了挺腰桿。奇怪,似乎真沒那么冷了。
一陣寒風吹過,煤油燈的燈芯微微晃動,而后又直起,向上。燈光亮了一些,逼近的夜色也后退了一些。
祖母說:“你們手腳用力抖一抖。”我們就擺動自己的手腳,不一會兒,一股暖流從四肢開始漫向腰部、胸部,最后流遍了全身。煤油燈暗淡的光也溫暖了,仿佛是一縷陽光。
我們驚訝,這寒冷怎么就被“甩掉”了?像鄰居家那頭水牛甩掉脖子上的牛虻。此時,祖母又說:“你們喊一喊,喊了就不冷了?!庇谑?,我們先是咿呀地喊幾聲,覺得聲音太單調(diào),我就唱起了鄉(xiāng)村童謠,祖母也跟著哼唱。
“一根竹扁水面浮,阿公叫我去牽?!彼季w隨著竹扁在水里漂浮,一直漂到很遠的地方。我看到每個人的眼中都有光亮,這光是煤油燈照射的,也是內(nèi)心映射的。寒冷很像收割季節(jié)稻田上空飛來的麻雀,剛停在溝壟上,我們喊幾聲,它們就嚇得一撲棱翅膀,飛得遠遠的。
每年冬天來臨之前,母親就已給我們的床鋪加了一層稻草編成的草墊,稻草墊是祖母在秋天時早就編好的。我們躺在床上,感覺就像躺在稻草垛上,嗅到了谷子的味道和稻草上殘留的陽光的香味。那時常常夢見稻田、陽光和小鳥,一睜眼,天窗落下清晨橙紅的陽光……在南方,沒有火炕等取暖措施,但祖母教會了我們很多取暖方法,伴隨我們度過了很多個寒冬。
長大后,雖然家中有了取暖設(shè)備,但在寒冷的冬夜感覺手腳冰涼時,我總會想起祖母的御寒方法,像兒時一樣重復了幾遍,果然身上有了暖意。
祖母沒有讀過書,講不出大道理,但她的話樸實而深刻。抖抖手腳,這是運動驅(qū)寒;唱唱童謠,這是轉(zhuǎn)移注意力;腰桿挺直,這是增強自己的信心和意志。有了堅強的意志和科學的方法,寒冷自然就“逃離”了。
“冷是孬種,你強它就弱?!倍匣仨懫鹱婺傅穆曇?,這句話時常激勵著我。何止是冷呢?我想,許多困難都是孬種,需要我們挺直腰桿、迎難而上。
(摘自2 0 2 0年1月1 0日《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稍有改動)
賞 析
本文以天氣寒冷為背景,在簡約的人物對話中呈現(xiàn)了祖母的道理,既平實近人又發(fā)人深省。挺一挺腰桿,抖一抖手腳,再喊一喊,你真的不冷了!在寫法上,本文先描述“冷”的程度,以此營造氣氛,再寫煤油燈下人物的對話和做法,揭示了“冷是孬種,你強它就弱”的內(nèi)涵。文末依次進一步闡釋“抖”“喊”“挺”,使祖母的道理深入人心。結(jié)尾升華主題,把面對冷延伸到面對困難,我們的確需要知難而上的精神,不畏困難,自己才能更強大。
(舒 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