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亮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作者對某人、某事物、某觀點等發(fā)表議論、提出主張的一種文體。寫議論文,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具備合理且嚴密的論證手段,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這樣才能讓讀者心服口服,樂于接受。對此,筆者認為,議論文的論證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樹立前提:觀點鮮明且正確
首先,應確立一個正確而鮮明的觀點,這是議論文論證合理、嚴密的前提條件。觀點錯誤,無論如何論證,都會顧此失彼,漏洞百出。因此,要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去看待人和事物;用精要準確的語言去概括自己的觀點,不偏激,不絕對化。
如“堅持就是勝利”這個觀點就比較客觀,因為這里的“勝利”指的不僅僅是最后的成功,也指精神上的收獲。就算事情沒有做成,只要證明了精神的強大,也算最終勝利。但若將這個觀點改為“堅持就能勝利”,這樣就顯得有些絕對化了。因為很多時候,條件不具備,就算堅持了也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巧妙地調(diào)用修飾、限制詞,去“界定”這個觀點的適用范圍。如改為:堅持常常就能勝利;只要堅持,往往就能勝利……用了“常常”“往往”等詞,既避免了模棱兩可的毛病,也走出了以偏概全、絕對極端等誤區(qū),為進行合理且嚴密的論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理順邏輯:思路清晰且科學
確立了觀點,擬好了題目,就要進行精心的構(gòu)思,規(guī)劃議論文的論證思路。首先,要充分了解議論文的常見論證結(jié)構(gòu):總分式、層級式、對照式、并列式;第二,要學會列提綱,單用某一模式或綜合用幾種模式來布局謀篇,規(guī)劃思路;第三,設計好過渡環(huán)節(jié),借助過渡段或“有”“還有”“雖然”“固然”“誠然”“由此”“總之”等詞語,勾連出句子、段落間的邏輯關(guān)系,彰顯論證的邏輯力量。
如梁啟超先生《最苦與最樂》一文,就采用了分論點并列式結(jié)構(gòu)。作者將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緊扣題目,先論證分論點“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接著,論證分論點“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最后,水到渠成地歸納出本文的中心論點——“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先分后總,思路清晰,上下勾連嚴密,充滿內(nèi)在的邏輯力量,讀后自然令人信服。
三、精選材料:論據(jù)典型且充分
都說“事實勝于雄辯”,論證需要擺事實,講道理;要精心選擇、提煉材料,確保論據(jù)體現(xiàn)三個特性:1.典型性,與觀點一致,足以支持自己的觀點;2.精練性,充分概括材料中最有效的信息,對“癥”下藥;3.充分性,材料要充足,能揭示與觀點間的邏輯聯(lián)系,形成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如論證“知足者未必常樂”這一觀點,我們就可選擇以下材料作為論據(jù):江淹沉浸榮華而被譏笑“江郎才盡”,方仲永自恃聰明、忽視后天學習“泯然眾人”,近代中國滿足于天朝大國而屢遭列強欺凌,美國滿足于“一超”地位卻被世界各國趕超……從古至今,由中到外,從個人到國家,由小到大,由輕到重,材料典型,數(shù)量充足,角度多樣,論證起來就會顯得合理且有力,不會出現(xiàn)論據(jù)不足、強詞奪理等毛病。
四、講究策略:方法靈活而恰當
根據(jù)實際需要,靈活且恰當?shù)厥褂檬聦嵳撟C、道理論證、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等常見論證方法,破立結(jié)合,充分、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力避角度單一、方法僵化等缺點;同時,也要充分尊重議論文的體裁特點,多選用短句,適當運用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增強習作的文采,強化習作的氣勢和論證力量。
文題設計
2020年春節(jié),湖北武漢大規(guī)模地暴發(f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成千上萬的白衣天使從四面八方奔赴武漢,忘我地投入到這場病毒阻擊戰(zhàn)中,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小我與大我”的動人之歌……
請以“小我與大我”為題,自定立意,寫一篇觀點正確、論據(jù)充分、論證合理的議論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這是一個并列式題目,論證的重點應是二者間的辯證關(guān)系??山梃b課文《最苦與最樂》的寫作方法,采用先分后總的論證結(jié)構(gòu),運用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先論述什么是“小我”,然后論證什么是“大我”,最后,辯證分析二者關(guān)系,歸納中心論點,號召大家在國家、人民需要時,勇于舍棄個人利益,報效國家,服務于人民,書寫自己的形象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