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馳
1960年10月,正在競選總統的肯尼迪來到密歇根大學。他呼吁學生們到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工作生活,為世界和平和正義做出貢獻,數以百計的密歇根學生在寒夜中簽名支持這一倡議。后來,這一倡議和密歇根學生發(fā)起的草根運動催生了“和平隊(Peace Corps)”這一志愿者服務組織。雖然不乏質疑的聲音,但半個多世紀來,近22萬美國人通過“和平隊”走向全球各地開展教授英語等志愿服務,客觀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筆者于2008年秋季入學,當時總統選舉結果還未揭曉,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和共和黨候選人麥考恩成了最后的勁敵。但在校園中,筆者沒有看到關于麥考恩的標語或旗幟,放眼四望都是支持奧巴馬的標志。11月5日奧巴馬擊敗麥考恩,當晚整座學校沸騰了。慶祝的學生不僅擠滿校園,還走上公路主干道盡情狂歡,那架勢比他們在自己畢業(yè)典禮上更加興奮和喜悅。筆者雖然事先知道密歇根大學很“左”,但沒想到這么厲害。到9月秋風乍起時,“禁書周(Banned Book Week)”便拉開了帷幕。這一活動不是讓大家在一周內不讀書,而是鼓勵大家閱讀一些被美國部分地區(qū)圖書館列為禁書、不予收藏的作品,如克里斯·克拉徹的短篇小說集《運動短褲》。密歇根大學圖書館系統是沒有禁書目錄的,舉行這一活動是為了彰顯思想自由。
而比“左”更能體現密歇根風貌的,便是“多元”。密歇根大學極為重視維持校園的多元性,用學校主席馬克·席里塞爾的話來說:“多元是(密歇根)大學之所以卓越的核心所在。”密歇根大學國際化程度較高,國際學生人數亦很可觀。2013年秋季學期,國際學生多達7273名(含在讀和畢業(yè)后處于專業(yè)實習階段的人數),位居全美第11名。而2014年,僅在讀的國際學生人數便達5990人,占全校學生總數的13.7%。我國(含港澳臺地區(qū))是國際學生最大的來源國,共有2873名留學生,約占國際學生的半壁江山,是第二名印度的3倍多。
密歇根大學和我國頗有淵源,交流合作甚是頻繁。早在20世紀初,我國派出首批公派留學生到美國留學,他們留學的5所大學中就包括密歇根大學。1930年,東方文明專業(yè)(Oriental Civilizations Program)的設立是密歇根大學中國研究的起點。1961年,中國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成立,這一中心曾對中美關系產生重要影響,現已成為美國最知名的中國研究機構之一。1997年,密歇根大學中國信息研究中心(China Data Center)成立,這一中心和我國多個政府機構和公司合作,將歷史、社會和自然科學數據整合到地理信息系統中,旨在成為一個促進了解和研究中國的國際性節(jié)點。2001年,密歇根大學工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成立了上海交大密歇根學院;密歇根大學商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還簽訂了一項新合作計劃,以推動商科和工科的結合。
密歇根大學學風濃郁,跨系跨專業(yè)選課是稀松平常的事。筆者在密歇根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就讀于文理學院下的生態(tài)與演化生物學系。有一次更改學習計劃中的一門課程,需要導師簽字,他看都沒看表格就直接簽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