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碩豐,張詩晨,孫一丹,王 婧,韓 冰
(1.吉林大學口腔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吉林 長春 130021;2.吉林省牙發(fā)育及頜骨重塑與再生重點實驗室,吉林 長春 130021)
研究[1-2]顯示:口腔鱗狀細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發(fā)病率居世界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的第六位,也是最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主要發(fā)生在口腔黏膜如舌、口底、頰和牙齦等處。OSCC經(jīng)常發(fā)生侵襲和遠處轉移[3],嚴重威脅患者生命。核內不均一核糖核蛋白D(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D,hnRNPD)亦稱AUF1,是hnRNP家族中的成員,是一種核酸結合蛋白。研究[4-5]表明:hnRNPD參與調節(jié)多種生物學途徑,與炎癥、癌癥、心血管疾病、衰老和病毒感染等多種疾病相關。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為40 000的跨膜表面糖蛋白。EpCAM在多種上皮源性癌組織中高表達,而在正常上皮組織中低表達,因此被認為是一種腫瘤標記物[6]。目前有關hnRNPD和EpCAM在OSCC組織中表達情況的報道較少,并且結論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OSCC患者OSCC組織中hnRNPD和EpCAM表達情況,探討hnRNPD和EpCAM在OSCC組織中表達的意義,為其在OSCC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發(fā)揮作用奠定基礎。
1.1 臨床資料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吉林大學口腔醫(yī)院手術切除的38例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的OSCC組織標本(OSCC組),均為原發(fā)病灶。標本來源患者均為首次手術,術前未經(jīng)放、化療,患者臨床資料完整?;颊吣挲g24~77歲,中位年齡56歲,男性30例,女性8例;臨床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7例,Ⅲ期10例,Ⅳ期5例;組織病理學分級:高分化12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5例。另在正常拔牙患者口腔內采集正常黏膜組織11例(對照組)。
1.2 主要試劑和儀器hnRNPD兔抗人多克隆抗體和EpCAM兔抗人多克隆抗體(美國Proteintech Group Inc公司),免疫組織化學試劑盒和DAB顯色試劑盒(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枸櫞酸鹽緩沖液和抗體稀釋液(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超薄切片機(德國Leica Biosystems 公司),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
1.3 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OSCC組織和正??谇火つそM織中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全部組織標本離體后立即置于10%中性甲醛中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3 μm厚連續(xù)切片。常規(guī)脫蠟水化后,采用枸櫞酸鹽緩沖液微波修復,按照即用型免疫組織化學超敏SP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染色。其中hnRNPD一抗(1∶200)和EpCAM一抗(1∶200)4℃孵育過夜,DAB顯色時間控制在1.5~2.0 min,以PBS代替一抗作為空白對照組。
1.4 結果判定標準由病理科醫(yī)師在雙盲條件下對每個樣本切片選取5個癌細胞聚集的高倍鏡視野,采用Image Pro Plus v6.0分析其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值,以MOD值表示樣本的染色強度。
2.1 OSCC組織和正常黏膜組織中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OSCC組hnRNPD主要表達在細胞核,呈棕色或褐色;而對照組hnRNPD染色呈淡黃色或黃色,且著色細胞數(shù)較少。OSCC組EpCAM主要表達在細胞膜,少量表達在細胞質,染色呈棕黃色或褐色;對照組EpCAM表達較少且染色減弱。OSCC組和對照組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均呈非正態(tài)分布,方差齊性檢驗結果顯示: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方差不齊。OSCC組和對照組中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圖1(插頁八)和表1。
2.2 OSCC組織中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的相關性分析38例OSCC患者OSCC組織中hnRNPD表達水平和EpCAM表達水平分別為[1.88(1.06,3.96)]×10-2和[0.35(0.09,1.50)]×10-2,兩者相關性較弱(Spearman相關系數(shù)ρ=0.227,P=0.17),OSCC組織中hnRNPD與EpCAM的表達無相關性。
表1 正常黏膜組織和OSCC組織中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
2.3 不同臨床病理特征患者OSCC組織中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對38例OSCC組織樣本按照性別、年齡、腫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期和淋巴結轉移情況分別分組,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OSCC患者OSCC組織中EpCAM表達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臨床病理特征OSCC患者OSCC組織中hnRNPD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臨床病理特征OSCC患者OSCC組織中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
Tab.2 Expression levels of hnRNPD and EpCAM in OSCC tissue of OSCC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nMOD of hnRNPD(×10-2)ZPMOD of EpCAM(×10-2)ZPGender Male Female3082.11(2.05,3.55)1.28(0.89,1.97)-1.5750.1150.40(0.67,2.16)0.07(0,0.52)-2.4710.013Age(year) ≤60 >6024141.28(1.52,3.20)2.36(1.76,3.78)-1.3320.1830.25(0.26,1.66)0.55(0.27,2.75)-1.9670.049Size of tumor ≤4 cm >4 cm27111.52(1.69,3.21)2.10(1.37,3.95)-0.5310.5950.35(0.46,2.10)0.42(0.11,1.66)-0.1130.910TNM stage Ⅰ-Ⅱ Ⅲ-Ⅳ23151.52(1.62,3.16)2.10(1.53,3.86)-0.4030.6870.32(0.24,1.83)0.63(0.32,2.42)-0.9110.362Pathological stage Ⅰ Ⅱ-Ⅲ12261.27(2.05,3.55)2.36(2.08,3.71)-1.7270.0840.33(0.16,0.90)0.39(0.59,2.33)-0.4080.683Lymph node metastasis Positive Negative28101.52(0.83,3.94)2.03(1.85,3.27)-0.4310.6670.64(0.04,3.21)0.31(0.34,1.66)-0.7290.466
作為一種核酸結合蛋白, hnRNPD通過與多種mRNA和DNA序列結合來調控基因表達,其參與機體多種病理生理過程,如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免疫和癌變等。研究[7-9]表明:hnRNPD在多種惡性腫瘤,如甲狀腺癌、乳腺癌、宮頸癌、食管癌和小鼠肺部腫瘤等組織中均呈現(xiàn)過表達,顯示其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密切關聯(lián)。但也有研究[10]表明:hnRNPD有抑制腫瘤的作用。hnRNPD減少了促血管生成因子的產(chǎn)物[11]可能是其抑制腫瘤的機制之一。EpCAM不僅在細胞間黏附中發(fā)揮作用,還在細胞信號傳導、增殖和分化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在人體部分正常上皮細胞和大多數(shù)惡性腫瘤細胞中均表達[10],并且在多數(shù)上皮性腫瘤[6]、腺癌[12]和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13]組織中表達上調。在正常細胞中,EpCAM似乎被隔離在緊密的連接中,因此抗體難以接近,而在癌細胞中,EpCAM廣泛分布在細胞表面[14-15]。LEE等[16]研究證明:EpCAM在腺樣囊性癌中表達上調并與多個臨床特征相關。EpCAM在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尿路上皮癌和膽囊癌等組織中的高表達與預后不良相關,而在腎癌和甲狀腺癌組織中的高表達則與生存率提高有關[6,17],這可能是因為EpCAM參與細胞黏附,也有研究[18]證明:EpCAM基因突變可導致先天性簇狀腸病和林奇綜合征。
OSCC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其發(fā)生與多種信號通路和相關蛋白的表達有關[19]。本研究結果顯示:OSCC組織中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均上調,顯示二者與OSCC發(fā)生發(fā)展相關。KUMAR等[20]研究亦證明: OSCC組織中hnRNPD高表達,同時顯示hnRNPD表達與腫瘤大小和腫瘤分期有關;ZHANG等[21]研究顯示:hnRNPD是OSCC患者生存相關的剪切因子之一,與腫瘤的發(fā)生有關。本文作者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hnRNPD表達水平與患者臨床病理參數(shù)無明顯關聯(lián),原因可能為本實驗樣本量較少;EpCAM表達水平僅與患者的性別和年齡有關聯(lián)。SEN等[22]研究證明: OSCC組織中EpCAM高表達,并且其表達情況與腫瘤大小、病理分級、局部腫瘤復發(fā)情況和患者生存率有關聯(lián),而LAIMER等[23]研究結果則顯示:OSCC組織中EpCAM表達與腫瘤分級、臨床分期、淋巴結轉移和受體狀態(tài)無明顯相關性。對于EpCAM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尚無定論。HAYRY等[24]在研究中采用EpCAM作為標志物,對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轉移的淋巴結細胞檢測的效果較好。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往往有2種或多種物質發(fā)生協(xié)同或拮抗作用[25-26]。本文作者對hnRNPD和EpCAM表達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OSCC組織中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相關關系較弱,提示在OSCC的發(fā)生發(fā)展中,hnRNPD和EpCAM所在的信號通路可能是2個關聯(lián)較少或不相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
綜上所述,hnRNPD和EpCAM與OSCC存在密切關聯(lián)。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二者參與OSCC發(fā)生發(fā)展的機制,以期為將hnRNPD和EpCAM表達水平作為OSCC診斷和治療的靶點提供進一步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