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剛
摘要? ? 為了生產(chǎn)優(yōu)質合格的辣椒雜交種,提高雜交種質量,結合所學理論和田間實踐操作,總結了辣椒雜交種種子生產(chǎn)技術,包括土地準備、培育壯苗、父母本定植、田間管理、去雄授粉、病蟲害防治及收獲采種等方面內(nèi)容,以期為提高辣椒雜交種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辣椒;雜交種;種子生產(chǎn);田間管理
1? ? 生物學特性
1.1? ? 花器構造
辣椒花為完全花,單生、叢生或簇生,雌雄同花,異交率較高?;ò?~6枚,乳白色;雄蕊5~6枚,花藥青紫色、乳黃色,花絲白色,散生在花柱周圍;子房上位,3~4個心室,胚珠數(shù)百粒,中軸胎座。
1.2? ? 開花結實習性
1.2.1? ? 無限分枝型。當主莖長到7~15片葉時,頂芽變成花芽,結出第1層果,稱為門椒,花蕾以下生出2~3個側枝;側枝長出3~4片葉時,頂芽又變成花芽,結出第2層果,稱為對椒;同樣方式分枝,第3層果稱為四門斗,第4層果稱為八面風,第5層果稱為滿天星。這種類型的植株在生長季節(jié)可無限分枝,絕大多數(shù)辣椒屬于此類。
1.2.2? ? 有限分枝型。當主莖生長到一定葉數(shù)后,頂芽分化出簇生的多個花芽,由花簇下面的側芽抽生出側枝,側枝的葉腋再抽生副側枝,在側枝和副側枝的頂部形成花簇然后封頂,一般簇生椒屬于此類。
2? ? 雜交種種子生產(chǎn)技術
2.1? ? 土地準備
注意土地的選擇,土地要肥沃、背風向陽,而且在上一播種季節(jié)中未種植西紅柿和茄子,修建陽畦[1]。在育苗時,種子用量按2 250 g/hm2標準進行,控制陽畦的面積,標準應超過150 m2/hm2。施足肥料,并灌足水分,可以施加一定量的尿素等。禁止使用硫酸銨,避免氨氣對幼苗造成損傷。
2.2? ? 培育壯苗
2.2.1? ? 曬種。播種前,將種子置于陽光下曝曬1~2 d,可大大提升種子的發(fā)芽率及出苗率,另外也能起到殺菌效果。若為陳種子,此步驟極其重要,否則會嚴重影響種子的發(fā)芽率。
2.2.2? ? 種子消毒。一是熱水浸種。辣椒種子通常情況下為炭疽病、猝倒病等病害的攜帶者,故播種之前應展開消毒處理,可以大大降低辣椒病害的發(fā)生幾率。另外,在種子內(nèi)部常會潛伏一定的病菌,也可以通過熱水燙種的方式將之殺滅。具體方式:先用水將種子浸泡發(fā)脹后,撈出瀝干,置于52~55 ℃熱水中浸泡15 min。為確保病原菌被有效殺死,一定要保證浸泡的溫度,當水溫下降時,要及時添加熱水,保證溫度的穩(wěn)定性,可以借助溫度計來實現(xiàn)對溫度的把控;注意控制浸泡時間。浸泡完成后取出種子,置于冷水中,避免高溫對種子造成傷害。二是藥劑浸種。利用藥劑對種子進行消毒,可以先將種子放于溫水中浸泡4~5 h,撈出后置于1%硫酸銅溶液中或0.1%高錳酸鉀水溶液中,兩者浸泡時間要控制在5 min。
2.2.3? ? 浸種催芽。辣椒品種不同,浸種所用的時間也有較大差異,一般情況下為8~10 h。種子浸入水中后進行攪動,將浮籽去除,并搓洗掉種子表面污垢,換水,浸泡預定的時間。撈出后,取一塊干布將種子包裹,放在25~30 ℃環(huán)境中進行催芽。催芽時間通常為5~7 d,種子露白后,即可進行播種。
2.2.4? ? 播種。在適花期方面,若父本和母本相接近時,父本應先播種,一般以早20 d播種為宜,播種在溫室大棚中。父母本的播量比為1∶4~5。
2.3? ? 父母本定植
制種田采用父母本分別集中連片定植。母本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距50~60 cm,小行距40~45 cm,單株栽培,密度4.50萬~5.25萬株/hm2。父本在母本田一側集中種植,株距稍小,雙株定植。制種田的選擇與隔離同原種生產(chǎn),定植后要重視父母本管理[2]。
2.4? ? 定植后田間管理
2.4.1? ? 查行補苗。移栽辣椒幼苗后,在1~2 d內(nèi),需進行大田查苗。若發(fā)現(xiàn)有缺苗現(xiàn)象,要及時進行補栽,補栽選在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
2.4.2? ? 肥分管理。一是苗肥。在辣椒苗定植7 d后,可以選擇晴天進行施肥,肥料為0.3%三元復合肥。若底肥不足,可以輔以少量的尿素,實現(xiàn)提苗的目的。二是花肥。在花期要注意合理施肥,滿足開花和結果的需求,同時注意避免氮肥過量,否則會引發(fā)植株徒長現(xiàn)象,導致花落。三是果肥。第1次采摘辣椒后,會迎來結果高峰期。因此,要追施肥料。每采摘一次,需要追加一次肥料,可以用復合肥兌水追施,施肥量控制為300 kg/hm2。
2.4.3? ? 水分管理。在雨水充沛時期,通常不用灌水,但要注意及時清理溝道。進入干旱時期,要注意適量灌水,一般為速灌速排,控制水位,不能漫過墑面。
2.4.4? ? 植株調整。辣椒坐果后,植株上常會出現(xiàn)側枝,要及時進行摘除,避免爭奪營養(yǎng),控制主枝和側枝分別為2~3個和4~6個。植株下部出現(xiàn)枯黃老葉時,要及時摘除,提高田間透光和通風性,進而提高其抗病能力。
2.5? ? 去雄授粉
2.5.1? ? 母本去雄。母本去雄一般選擇第2~5層花蕾。生長勢強的親本從對椒開始,生長勢差的母本從四門斗開始。在去雄工作開始10 d后仍很小的植株,可從對椒或門椒開始。去雄選擇開花前1 d的肥大花蕾,此時花冠顏色由綠色轉為乳白色,俗稱含苞待放,若用手一捏,花蕾便可以打開。適宜的去雄時間是6:00—8:00和16:00以后。
2.5.2? ? 花粉采制。授粉的前1 d下午或當天7:00—10:00,在父本植株上選擇花冠全白色、將開而未開的花蕾摘下,去除花冠,取下花藥放入采粉器中帶回[3]。將取回的花藥置于35 ℃條件下盡快干燥。最好是當天采集的花粉次日授粉用,以提高結籽率。
2.5.3? ? 授粉。辣椒以開花當天授粉結實率最高,所以在去雄后當天或第2天授粉最佳。授粉在上午露水干后盡早進行,一般在7:00—10:00,此時授粉結果率高。授粉期以20~25 ℃最適宜,超過28 ℃或低于15 ℃時不宜授粉;空氣相對濕度在55%~75%時坐果率最高,低于40%或高于85%時坐果率下降。根據(jù)品種確定每株授粉的花朵數(shù),大型果坐種果5~8個;小型果20~30個,多者可達40個。
2.6? ? 病蟲害防治
2.6.1? ? 病害防治。針對病害要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進行防治時,需選用高效、低毒的農(nóng)藥,雨后或開花前10 d,可以進行一次殺菌處理;每次采摘完果實后,出現(xiàn)天氣變化前,采取一次噴藥處理,可以有效預防因傷口感染引發(fā)的病害[4]。
2.6.2? ? 蟲害防治。辣椒害蟲有多種,常見的有茶黃螨、蚜蟲等。日常管理時要勤于檢查,盡早預防。若發(fā)現(xiàn)害蟲,要及時施藥,常用農(nóng)藥有功夫、克螨特等。根據(jù)蟲害的發(fā)生程度,合理配制農(nóng)藥的濃度,同時注意不同藥物交替使用。
2.7? ? 收獲采種
辣椒品種不同,從開花到成熟經(jīng)歷的時間也不同,一般在50~65 d之間。辣椒果實不會同時成熟,因而需分批進行采摘。對于甜椒種果,果皮比較厚實,含水量也比較高,采摘后應放于陰涼通風處,經(jīng)過3~5 d之后再進行取籽,可以大大提升發(fā)芽率。在取籽時,可以用手掰開果皮,將胎座、種子同時取出,然后清除胎座,將種子放在草席上,置于通風陰涼處,切忌放于水泥地直接進行晾曬。檢測種子含水量,若達到8%以下,即可以裝袋,放于干燥陰涼環(huán)境下保存。在貯藏期間,注意放熱和防蟲害等,要及時檢查,保證質量。夏季至秋季,要注意辣椒種子的保存方式,通常置放于-15 ℃冷庫中保存,待春季播種時取出,置放于常溫環(huán)境中,實施變溫處理,經(jīng)過3年后,無論是發(fā)芽率,還是發(fā)芽勢均有顯著提升,同時在抗逆性等方面也有明顯提高,果實碩大,產(chǎn)量大大增加。
3? ? 參考文獻
[1] 王福清.辣椒雜交種子生產(chǎn)技術[J].新農(nóng)業(yè),2013(3):35-36.
[2] 鄒學校,周群初,戴雄澤,等.中國辣椒雜交種子生產(chǎn)技術[J].中國辣椒,2001(2):34-36.
[3] 陳衛(wèi)國,劉克祿,田斌,等.甘科5號辣椒雜交種子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J].甘肅農(nóng)業(yè)科技,2016(11):84-88.
[4] 劉克祿,陳衛(wèi)國.甘肅河西地區(qū)雜交辣椒種子生產(chǎn)技術[J].長江蔬菜,2015(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