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峰
長恨歌(節(jié)選)
唐·白居易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fù)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fēng)蕭索,云??M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天寶十四年(755年),是有唐以來極為不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安祿山造反了。
許多人都把這場浩劫歸罪于楊玉環(huán)——這個唐玄宗李隆基最喜歡的女人。馬嵬坡兵變之時,將士們甚至逼著玄宗處死了她,由此,“楊貴妃致使玄宗荒政,引發(fā)安史之亂”成為歷朝歷代的主流說法,楊玉環(huán)成了“安史之亂”的背鍋俠。
其實,在安祿山造反前夕,長安城內(nèi)便有一個人知道他會造反,這個人還是皇上身邊的人——楊玉環(huán)的族兄、當(dāng)時已身居宰相之位的楊國忠。
對安祿山的必然反叛,楊國忠十分清醒,倒不是他高瞻遠矚,而是因為,他與安祿山是死對頭。
為了權(quán)力斗爭,楊國忠必須誣告安祿山要造反,甚至在他認為必要的時候,還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逼著安祿山去造反。
安祿山上位,走的是實實在在的軍功路線,而楊國忠上位,基本全都是靠著與妹妹楊玉環(huán)的裙帶關(guān)系,因而安祿山從未將楊國忠放在眼里,史載有云“祿山視之蔑如也”。
從當(dāng)上宰相的那一天起,楊國忠就天天在李隆基耳邊嘮叨:“安祿山要造反,安祿山要造反,安祿山要造反?!敝匾氖虑檎f三遍?!皶顕遗c祿山不相悅,屢言祿山且反,上不聽?!?/p>
在“安史之亂”的前一年,安祿山正月入朝前,楊國忠又對李隆基說安祿山必反,并且預(yù)言:“陛下試召之,必不來?!苯Y(jié)果呢,“祿山聞命即至”,這讓楊國忠在李隆基面前丟盡顏面。
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楊國忠身為一國宰相,居然不求天下太平,真的開始采取措施,逼安祿山造反,為“激怒祿山,幸其搖動,內(nèi)以取信于上”,“國忠使門客騫昂、何盈求祿山陰事,圍捕其宅,得李超、安岱等,使侍御使鄭昂縊殺于御史臺”,打草驚蛇之下,“由是祿山惶懼”。
安祿山雖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燈,但也感念李隆基封任自己做封疆大吏的恩情,不好意思在李隆基生前造反。“安祿山專制三道,陰蓄異志,殆將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駕然后作亂?!?/p>
可是,安祿山不急,楊國忠急?!皣覕?shù)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祿山由是決意遽反?!辈⑶?,安祿山就是打著“誅楊國忠”的名義造的反。
當(dāng)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傳來,包括玄宗在內(nèi)的長安城內(nèi)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與驚恐,只有楊國忠“揚揚有得色”。
由此可見,拋去當(dāng)時各種深層次原因不談,楊國忠的排擠,是安祿山?jīng)Q意在唐玄宗活著的時候造反的導(dǎo)火索,所以,真正該為這場浩劫背鍋的人,應(yīng)該是楊國忠。
(摘自《藏在節(jié)日里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