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解決選人用人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保障選人用人科學化是當前黨的建設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的要求,對于選人用人的科學化路徑探索進行再梳理、再研究很有必要。明確好干部標準,將發(fā)揚民主與完善機制相結合,從改變人情社會為著力點,在根本上清除貪腐問題的根源,營造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huán)境。
關鍵詞:好干部標準 民主 科學機制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7-0249-02
選人用人問題,需要我們積極科學地應對。在選人用人問題上,特別是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還有偏差。首先一些地方選人用人的標準不科學或對標準認識不清,完全是由上級決定,將選人用人問題簡單化、片面化,還存在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齡等問題。其次是少數領導干部不講公心、不講原則,沒有底線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其他的諸如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封官許愿、說清拉關系、做鋪墊等不正之風也時有發(fā)生,都需要我們客觀分析,積極主動地應對和引導。
我們黨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選人用人問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積極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總結經驗,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暴露的問題也不容小覷。人民群眾對選人用人問題的滿意程度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存在差距,尤其是一些腐化現象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傷害,造成黨和人民群眾的距離感?,F在對選人用人科學化的路徑進行探索,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落實好干部標準
選拔人才必須先要有一個合適的標準,根據標準才能選出人民需要的、崗位合適的、領導滿意的人才和干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6月28日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一個20字標準,“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1]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多個會議上反復闡述和完善好干部的標準,讓選人用人的標準更加科學化。
堅持好干部標準是樹立選人用人正確的導向的關鍵和前提。踐行好干部標準就是要加強領導干部的權力、利益、地位、政績等主觀認識方面的教育,使其堅定立場,從主觀認識出發(fā),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
好干部標準同樣是實踐指南,是實際工作中需要遵循的準則并且要貫穿始終。這就要求選出的人才干部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極強的原則性、生活作風正派、為官清正廉潔,工作上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踏實做事,并且還要注意時刻密切聯系群眾。
好干部標準還是考核考察的標尺。干部工作是否讓群眾滿意、領導放心、社會認可,人才與崗位是否相適合,德行與情操是否合格,這些都可以用好干部標準來衡量和評價。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yè)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盵2]只有深刻領會好干部標準,切實落實好干部標準,選出來的干部才是黨和人民的好干部。用這樣具體而實際的標準去處理選人用人問題,才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才是真正著眼于選拔人民群眾的公仆這一定位。
二、發(fā)揚高質量民主
選人用人的民主問題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很早就提出來了,而且一直在強調。加強黨和黨的干部的公信度,采用民主方式選人用人是一個重要且必需的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和全國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講話時分別提到兩個重要要求,就是“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民主不是裝飾品”[3]。在選人用人問題上重提民主不是老生常談,而是我們必須堅持且一直要堅持下去的重要原則和實踐要求。只有切實推動民主向基層更廣的范圍、更深的領域延伸,才能讓干部隊伍永葆生機活力。
必須明確一點,制度是民主的載體。在健全選人用人制度、完善選人用人程序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民主原則,將民主因素滲透到制度和程序的方方面面。發(fā)揚民主還必須保持選人用人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在選人用人問題上,要讓群眾明白政策和標準,弄懂程序和方法,還要及時把選人用人的相關情況反饋給群眾。這樣才能使有品德有能力的人有機會進入選拔和考核,也使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內情”更清楚、更明白,讓選人用人權在陽光下運行。群眾的意愿得到充分尊重和表達,不讓民主流于形式。改進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方式和程序,用程序民主保證結果公正,提高民主測評的有效性和科學性[4]。
三、完善科學化機制
科學的制度是選人用人問題良性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如果制度不夠嚴密,不夠健全,不夠科學,制度就會變成制約因素。因此,建立一整套科學的完善的選人用人制度體系,對于解決選人用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同時對于預防可能存在的問題也是大有脾益的。
建立選人用人的科學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完善提名責任機制
關于干部提名問題,早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就提出“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zhèn)?、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選拔干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并強調要“規(guī)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初始提名權必須納入民主程序,使其規(guī)范化科學化。對于初始提名的范圍、方式及程序必須明確,過程必須公平公正。在初始提名的具體操作上,要多途徑規(guī)范化,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源頭治理。建立健全初始提名責任主體追究制度,約束提名行為[5]。初始提名作為選人用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把握規(guī)律,完善選人用人提名責任追究機制。
完善民主推薦機制。民主推薦多元化、科學化發(fā)展,才能達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目的。創(chuàng)新民主推薦方式,重視民主推薦人選,保證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崗位上。我們要不斷完善民主推薦機制,讓其有序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民主推薦必須是由相關領域的專業(yè)性的推薦,而不是盲目、隨意地推薦。
2.完善公正競選機制
保障選人用人的民主性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民主選舉,通過民主選舉體現民意,發(fā)揚民主精神,選出群眾信任的好干部。選舉過程要揭開封閉性神秘化的面紗,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來推舉、競爭和選擇。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選舉機制,堅持原則,營造風清氣正的局面,讓應選者光明正大地競爭,選舉主體客觀公正地了解,選舉程序有序健康地運行,選舉結果皆大歡喜地信服。
3.完善監(jiān)督問責機制
監(jiān)督問責機制是與民主選舉機制相配合的,會盡可能地對干部行為進行約束和規(guī)范。要選好用好干部,當然也就必須管好干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不僅要選好用好,更重要的是管好,加強監(jiān)督問責機制建設是必然的選擇。同時讓權力公正地行使才能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監(jiān)督問責機制的建立就是要督促領導干部明確責任環(huán)節(jié)和責任主體,強化問責處罰力度。
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對于干部考核和評價也是選人用人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果不能正確評價和認知,那么就無法做到“人崗相適”,無法實現“人盡其才”,也就談不上選人用人工作的成功。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建立個性化的后備干部資料庫,改變考察資料格式化,克服“粗看誰都是,細察不知誰”的千人一面現象,讓其真正成為選人用人的準確依據,成為能夠客觀反映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資料。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才能真正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把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促進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四、匡正人情化風氣
就如之前所說,中國的社會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普遍的行為方式就是平時多積淀人情,多拉關系,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作用。這樣一種社會行為模式從誕生發(fā)展到現在,已經產生了深刻的烙印般的影響。但是社會發(fā)展自有其規(guī)律,我們的行為模式必須跟隨時代的發(fā)展,積極應變,才不會制約社會的發(fā)展。
治國如烹鮮,干部起著關鍵作用,就如湯里的調料,調料壞了湯還會鮮美嗎?黨和政府的形象要維護,但這種維護不是隱瞞而是以“刮骨療傷”的莫大勇氣清除毒瘤。事實終將被人民所掌握,一時的隱瞞終究不是解決之道,這也不符合黨的宗旨和原則。對此必須嚴肅風紀,匡正人情社會附帶的不良風氣,從嚴治黨、依法治國就是黨和政府的態(tài)度。
人情社會的形成是一段漫長的的歷史,轉變之路也不會是眨眼之間,一帆風順。在較長的時間里,選人用人上還會存在各種的問題。而我們能屹立于世界的一種優(yōu)秀品質就是與時俱進,因此,即使再困難我們也要迎難而上,積極、科學地作出改變。引導整個社會崇尚規(guī)則意識、制度意識、底線意識,在具體的社會行為上可以與中國傳統美德相結合,提倡新風尚,樹立新的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處理的實踐觀。同時還要加強人才和干部的經常性教育,人才和干部自身也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三觀。現階段一些良好的風氣正在形成,科學有序的制度規(guī)則不僅是對整體利益的保障,同時也保護著個人的合法利益。這樣的觀念和意識逐漸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對于制度的認同心和敬畏感正在建立。雖然仍時有漠視和踐踏規(guī)則的現象出現,但總體上是向好的方向轉變。隨著這種觀念的傳播和正確導向的樹立,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將逐步完善和踐行,從最大范圍和程度上釜底抽薪,正本清源。
參考文獻:
[1]選人用人從嚴大事記[N].光明日報,2017-03-03.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18).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3]習近平:要與時俱進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J].理論導報,2014(9):4.
[4]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課題組.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問題研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4):110-116.
[5]中共江西九江市委組織部課題組.對規(guī)范選人用人初始提名機制的調查與思考[J].領導科學,2010(1):38-40.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