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實
南京的炒貨店數不勝數,但我家門口這家“劉一手”可是炒出了名,很多人不遠千里打車過來買。每到下午三四點鐘,店門口就排起長長的隊伍。
“劉一手”店老板的名字本來叫劉亦守,給店鋪取這個名兒,是因為他有一手祖?zhèn)鞯某垂献咏^活兒??墒撬幌駝e的生意人,賣的東西不一定好還少不了一張“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巧嘴,每次問劉老板他的瓜子香不香、好不好吃,他都只會回答一個字:“好!”時間長了,大家都忘了他姓劉了,紛紛叫他“好老板”。
“好老板”的瓜子與別家瓜子的不同之處在于,他的備料過程特別煩瑣。他每天都要選取顆粒飽滿的瓜子,將它們倒入缸中浸入清水,加上殼灰攪勻,浸泡十個小時。然后用清水沖去黏液,瀝干待用。再取清水放在鍋中燒沸,加入大茴、薄桂以文火煎三十分鐘,接著放入瓜子,翻動攪勻。這還沒完,這些瓜子還要在鍋中靜置一夜,然后放到竹席上曬干,才可以作為最終入炒鍋的瓜子。這樣炒出來的瓜子,噴香得讓偶爾經過的路人都會忍不住駐足,掏錢買上一袋。
“好老板”不僅賣傳統(tǒng)的五香、原味瓜子,還懂得與時俱進,像現(xiàn)在流行的焦糖瓜子、核桃瓜子,他也賣。如果有顧客來買瓜子,他會送上一小袋新品,打開銷路。
但是有一次,出了個“差錯”。一位老大爺來買五香瓜子,“好老板”在老大爺臨走時照例送了一小袋抹茶瓜子。老大爺一看,立馬火冒三丈:“還‘好老板呢!你把一袋發(fā)霉的瓜子塞給我干什么?”只見“好老板”急得沖到店門口,奪下老大爺手中的抹茶瓜子,嘎嘣脆響地嗑了好幾個,憋出來他難得對顧客說的第二個字:“茶!”大家這才明白,是老大爺沒見過抹茶瓜子,把這殼兒帶綠的瓜子誤認為是發(fā)霉的了。于是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好老板”也靦腆一笑,走回店里繼續(xù)悶著頭賣他的瓜子。
(注:因為“好老板”不肯泄露秘方,本文的炒瓜子方法部分參考自網絡“極客邦srt”的《生瓜子怎么炒》一文。)
教師點評:
這篇文章給予我很大的驚奇之感。其一,小作者能跳開自己的生活圈,將寫作的視野放置到炒貨店攤販“好老板”身上,這種近似于作家的視野是難能可貴的。其二,好的寫作是忠于內心。小作者對于“好老板”炒瓜子配方并不熟悉,他在注釋中坦承了這一事實。為了彌補故事的缺失,小作者借助網絡去完善故事,這是難能可貴的。當然,說到“奇”,故事稍微有些欠缺,但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很好了。
本期特約點評教師:孟 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