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
如果有一天,你去了遙遠的非洲,除了跟長頸鹿、大象打照面,可能還會看到這樣的怪誕景象:廢土一樣的荒原上,幾名龍精虎猛的非洲叔叔眉頭緊鎖,架起膀子拉開弓步,他們互踹、旋轉、鯉魚打挺、后空翻……請神上身,刀槍不入。
他們練的不是ChineseKungFu嗎?看到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朋友都會一臉疑惑,不禁發(fā)出“哲學三問”:他們怎么會懂得中國功夫?他們?yōu)槭裁匆氈袊Ψ??他們從哪兒學的中國功夫?
這一切還得從20世紀說起。非洲兄弟的功夫情結由來已久,早在1985年,我國的出訪者就領教了非洲兄弟們謎一般的狂熱。當時我國的訪問人員正在坦桑尼亞官員的陪同下參觀當地的電影院,剛一進門就聽到了一陣激動的尖叫聲。
原來電影院正在播放中國功夫片《武當》,全場的非洲叔叔們高興得像瘋了一樣,對著屏幕不停地怪叫、鼓掌、跺腳……功夫片在非洲大受歡迎,這種狂熱令人難以置信。
20世紀70年代,馬拉維還沒有中國電影發(fā)行公司,為了看功夫片,非洲叔叔們通過特殊手段搞了一些電影拷貝。雖然聽不懂對白,看不懂字幕,但他們硬是通過腦補來想象人物對白,用想象力“譯制”了不少功夫片。
而在老少邊窮地區(qū),功夫片更是稀缺品。在加納,一些電影販子投機倒把,當起了版權蛀蟲,在非洲搞起了“移動電影院”。一臺20英寸的電視、一臺錄影機、幾盤錄像帶,電影院就可以開張了,只是有的時候還得備上一臺發(fā)電機。
為了宣傳功夫片,電影販子們雇來一些自學成才的畫師,把海報畫在面粉袋子上招攬生意。有時候實在找不到參考素材,畫師們就只能靠想象力自由發(fā)揮了。于是,海報上,“賊眉鼠眼”的李連杰叔叔旁邊站著“潘長江”和“鞏漢林”,一臉色相的“油膩男”竟然是成龍大哥……
就這樣,非洲叔叔們“艱難行軍”,如饑似渴地看完了一部又一部功夫片,電影中那個刀光劍影、善惡有報的江湖在他們腦海中也逐漸清晰。
在肯尼亞,許多人沒法接受李小龍已經去世的事實。他們偏執(zhí)地編織著善意的謊言:李小龍根本沒死,而是藏在肯尼亞練更厲害的功夫。而剛果(金)的非洲兄弟則更加真誠,他們在維和官兵的幫助下學會了中文,就開始給自己起中文名字,叫“成龍”“李連杰”的比比皆是。
不難發(fā)現(xiàn),功夫片在非洲備受推崇也許只是一次無心插柳,但偶然中充滿了必然,對飽受貧窮和戰(zhàn)亂的非洲人來說,功夫片中善惡有報的世界就是一片凈土。
對于一般人來說,看看功夫片,自我滿足一下也就夠了,但有的非洲人比較較真兒,為了滿足自己的功夫幻想,不遠萬里跑到中國學拳。
1984年,河南少林寺突然來了個叫本扎的非洲小伙,他是個高干子弟,母親是加蓬原財政部部長,舅舅是加蓬原駐華大使。
這小伙子因為看了幾部邵氏武俠片,就以為中國人都會飛,就做通了舅舅的工作來到了中國的少林寺。
盡管本扎沒學會飛,但功夫練得還算不錯。習武10年,機緣巧合,本扎開始出演功夫片,在《龍在江湖》《沖出亞馬遜》中都有不少戲份。
而在喀麥隆這個對武術十分傾慕的國家,當地人一度認為武術是宗教,只有和尚才能練。沖著“少林正宗”4個字,喀麥隆巴福部落的王子不惜散盡家財跑到少林寺,終于得到了方丈的認可,獲得法號“釋延麥”,成為正宗的武僧。學會功夫之后,釋延麥輾轉非洲6個國家開館授徒,少林嫡傳非洲弟子多達3000人,可以說成功地建立了少林寺的非洲分舵。
而中國功夫的集散地少林寺,干脆開了個非洲學員培訓班,主動面向非洲招生。大多數來學拳的非洲人都非常爭氣,學成回國之后紛紛開設少林拳館,將少林正宗的標桿插到了非洲10余個國家。
所謂北有北少林,南有南少林,搞不好過幾年非洲會直接開個“非洲少林”。非洲人為啥這么喜歡功夫呢?
我想,可能得從電影《戰(zhàn)狼2》中找答案?!稇?zhàn)狼2》中形容非洲人:“這幫黑哥們兒,無論什么戰(zhàn)爭啊、瘟疫啊、貧窮啊,你只要給他們一堆火,他們立刻就樂和起來了。”這句話挺對,非洲是個充滿了動蕩和不安定因素的地方,對非洲人來說,最好的選擇可能就是給自己找樂子,鍛煉鍛煉身體,一是心態(tài)好,二是身體壯實。
如果你不信,可以看看馬拉維兄弟自制的功夫片《非洲奪命拳》。在片子中你可以看到非洲叔叔們自娛自樂,展示邵氏功夫片、甄子丹甚至李小龍的武打風格,有板有眼,龍精虎猛。
摘自《讀者》校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