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駱聞
湯德珍
舒婷的《致橡樹》是湯德珍最喜歡的一首詩,過去的人生里,無論霜擊或風雨,痛苦或甜蜜,她習慣做一株堅持位置、熱愛大地的木棉,守著一方獨立的精神空間,愛人愛己。
外人眼中的湯德珍是個能干的企業(yè)家,白手起家成為南京沃爾德防偽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她是熱心公益的愛心人士,被評為“中國好人”;她還是個富有浪漫氣質的誦讀者,自費60多萬元投身公益誦讀,生活里充滿愛與詩歌……而在這些光環(huán)背后,她歷經下崗、合伙失敗、失去摯愛成為單親媽媽、賣房創(chuàng)業(yè)等各種逆境?;仡欉^往,湯德珍沒有半點埋怨,她感謝人生中的所有經歷,在她眼中,每一段時光都是最好的歷練。
小時候,湯德珍就喜愛詩歌,出門放牛,她就坐在牛背上對著天空大聲背詩:“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币苍S是被詩中的豪情浸潤,她逐漸養(yǎng)成一股敢想敢做的勁兒。
少年時,在水田插秧,湯德珍聽到村里的大喇叭廣播電大招生了,第二天她就去了招生辦公室。老師向她要高中畢業(yè)證,她說沒有,并請求學校給她半年考驗時間,期間只要有一門課不合格,她就收拾行李回家。結果她順順當當念完了3年電大,朗誦、主持、學業(yè)一樣沒落下,而考過此前聽都沒聽說過的哲學課是她至今想起來仍然開心和驕傲的一件事。
畢業(yè)后當了兩年小學老師,湯德珍“九天攬月”的勁兒又上來了,決定辭職。她跑到南京市東山鎮(zhèn),向一家一家企業(yè)毛遂自薦。當時誰都認為金箔廠是其中門檻最高的,偏偏她的誠意打動了廠領導。領導問這個19歲的丫頭,“你一個知識分子,來我們廠里能干什么呢?”湯德珍答:“您看我能干什么,我就干什么!”領導被她逗樂了,說:“那你做供銷吧?!?/p>
從什么都不知道的新人,到成為一年創(chuàng)造262天銷售紀錄的骨干,湯德珍在金箔廠一干就是14年。她成了家,立了業(yè),有了孩子,也奉獻出充滿光和熱的青春。直到領導認為她不再適合干一線了,提拔她做干部。湯德珍卻渾身不得勁,她喜歡在一線工作,加上單干的念頭蠢蠢欲動,她離開了金箔廠。
起初,湯德珍去安徽跟人合伙做代理,同年愛人患癌癥。她一邊來回奔波工作,一邊照顧愛人和1歲多的兒子,直到4年后她永遠失去摯愛。后來她和兒子講起這段經歷,提起了自己喜歡的一部電影《小花》。電影中有一段鏡頭是小女孩正抬著擔架往山上爬,為了和后面抬擔架的人保持平衡,她便跪著爬,臺階上留下一行血印。這個鏡頭和著背景音樂《絨花》,深深地留在湯德珍的腦海里。她覺得,也許人生再難不過如此,選擇了一條路,膝蓋磨出血也要堅持走下去。
湯德珍沒有太多時間悲傷,她必須撐起這個家。做銷售代理不是24小時都有活兒,她又拓展副業(yè)做冷飲批發(fā)。大夏天里她在自行車后捆了14箱冷飲,用軍大衣裹住,現(xiàn)在回想起來,她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代理事業(yè)漸漸有了起色后,湯德珍卻遭到排擠,理由是她帶著個孩子往返安徽不方便。她沒有多說,當即退出團隊,卻暗自下定決心,自己不僅要帶著孩子單干,還要干出番事業(yè)。湯德珍賣掉家里兩套房,加上貸款,在江寧租下500平方米的廠房,買了一臺設備開始獨自創(chuàng)業(yè)。但第一批貨在交接時出現(xiàn)問題,客戶要退貨。湯德珍接到反饋后馬上開機重做,并懇請對方務必再給她一次機會,如果第二天上午拿不出讓他們滿意的產品,她便不再二話。當晚11點湯德珍帶著新貨從南京趕往河南洛陽。夜里開車打瞌睡,她把空調開到最大,讓冷風對著臉吹,實在困得不行就停下來抿兩口水,開了整整一夜,終于在第二天早晨客戶開門前趕到。
此后多年,湯德珍堅持能自己送貨的一定自己去送,讓客戶看到誠意。無論創(chuàng)業(yè)還是待人,她都掏出十二分的真心,“如果說我做生意有什么經驗,那就是‘真誠’兩個字?!?/p>
就這樣,抱持真誠真心,不舍晝夜地奮斗,六七年后,湯德珍廠里的生意開始好轉。
25歲時,看著同齡人生兒育女,湯德珍卻總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糾結中,她在紙上寫下為什么現(xiàn)在還不是生孩子的最佳時機。她給自己留10年成長、變強大的時間。35歲,湯德珍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兒子沛然便出生了。出生前,她把一切安排妥帖,幾乎沒讓自己和孩子受半點苦。愛人去世后,湯德珍忙于掙錢養(yǎng)家,然而再忙她也把陪伴兒子當成最重要的事。去外地長期出差,她就把兒子帶著,兒子跟著轉了好幾次學,她形容為“顛沛流離”,這一點讓她至今耿耿于懷;定居江寧后,短期出差無論多晚,只要能趕回來,她一定連夜往回趕,哪怕到家時孩子已經睡著。
湯德珍說自己小時候是個“缺愛”的人,所以一生都在尋找愛,擁抱愛。成長的過程中,只要從別人那里接受到一點善意,湯德珍總是加倍回報。
2003年非典時,她的家庭捐款2.8萬元,想著這不僅是在幫助他人,也是給兒子樹立榜樣。17年后,又一場疫情蔓延全國,正在國外求學的兒子第一時間行動,去各大藥店、超市采購了近4000只口罩,寄回國內由母親轉贈。湯德珍是個實干家,在教育孩子上也不喜歡空說道理——言傳身教就是她的方式。
近幾年,湯德珍終于有時間撿回朗誦愛好,一有機會就組織活動、參加表演。兒子看在眼里,稱媽媽是“業(yè)余朗誦家”。湯德珍舉辦的公益誦讀活動,他總是陪伴左右,忙前忙后?!盀榱宋疫@個愛好,全家人都要忙?!睖抡溆悬c不好意思,又帶著幸福地說。
兒子在外求學,湯德珍可以把更多時間花在自己喜愛的事情上。她在社區(qū)成立公益誦讀社,免費教小朋友朗誦。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她聯(lián)系武漢的朋友們,一一問候,并據此以孩子的口吻寫下了致武漢的一封信。誦讀社的孩子們聽說后都跟“湯老師”報名參加朗誦。從2月1日開始,她連續(xù)在書桌前坐了四天,通過手機指導十多個孩子。翻看那幾天的聊天記錄,全是大段的語音和文字,她一個字一個字地掰開來講解,從早上7點持續(xù)到晚上10點多。
過去她不怕累,現(xiàn)在她不覺得累。人生進入新階段,湯德珍開始享受新戀情,她和兒子總是親密地分享彼此的想法,從事業(yè)到愛情,坦誠相待。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讓她舒服,也十分知足,“我感謝每一段時光,也總認為現(xiàn)在就是最好的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