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龍
在冬天的夜里,白日里的太陽,換成了夜里的繁星點點,難得的天晴。
夜深的時候,白云梁子上的風車還在轉動著,轟隆隆的聲音不絕于耳。這是前幾年栽下用來風力發(fā)電的風車,有時轉有時停止,像極了深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然而,它的作息并不與人同步。
戴著安全帽的工人,扛著儀器在山頂上四處測量,留下開工的標記。村里的人知道,要開始征用土地了。于是,那些荒廢多年的山頭被各家各戶明晰地區(qū)分開了,于是,那原本屬于大自然的山頭野地變得有名有姓了。至于這些土地山頭是姓什么,用來做什么,村里的人也不細究了。
風車像樹一般栽種在大地之上,樹在生長,風車也在生長。實際上,風車的作息是隨著氣候變化的,下雨天氣它絕不轉動,若是晴天,便是到了夜里依舊在轉動著。到了冬天,它倒也與人們同步并行,休息去了,只在極少數(shù)天晴的日子里轉動。冬天一過,它便又整日轉動。每一只風車都被注入了生命,它們不僅是由每一個冰冷的零件組裝而成,更是生長在高原之上的生命體,像樹也像人。
大霧的天氣,它們隱匿其間,并不停止轉動,試圖用刀一般的扇葉將濃霧分開??v然隔得很遠,依舊能聽見風車們企圖撕開濃霧幕布的聲音,它們咆哮著。然而晴天的時候,它們卻像極了坐在樹下曬太陽的老人,不緊不慢地轉動著。等太陽光將它們的影子投射于山腳之時,它們并不知道自己的高大,依舊不緊不急地揮舞著扇葉,分割著陽光。
風車每每轉動,便完成一次發(fā)電量。它們迎著高原的風,把每一縷風的能量轉化成以“兆瓦”為單位的電送到遠方。在“西電東送”工程中點綴著它們生命的意義,或許在浙江的燈光中,或許在福建的工廠里,或許在廣東的風扇里那些風就是風車們在吞吐著風?;蛟S……
風車只有三個扇葉,和孩提時手工折疊的紙風車不大相同。我們把折疊好的紙風車插在玉米秸稈上,風車在轉動如同我們迎風奔跑。白云梁子上面的風車它們不跑,也不會為了某一個人而奔跑。它們有更重要的任務,或是一個家庭的照明,或許是一座工廠的運行,更或許它們會點亮一座城市的眼睛。
風車在冬天歇息的時日最多,似乎它們也遵循著“冬藏”的自然規(guī)律。冬日里的晴天難得安逸,風車們也轉動扇葉,似乎此時不是為了發(fā)電,而是在舒展筋骨。當然,冬日里的雪凌天氣,它們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此刻它們寂靜于群山之巔。它們的寂靜,并未抹去這大地上的生氣。一場雪后,在銀裝素裹的群山之上,風車們顯得更加神圣,它們是遠眺時點綴這山水墨畫的神來之筆。
夜更深的時候,白云梁子上面的風車已經(jīng)停止轉動了。我知道,等到更加溫暖的時節(jié),它們便會從這寂靜的夜晚蘇醒過來。
從去年年底到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肆意橫行,但瘟疫終究會過去。黑夜的盡頭終將是白晝的黎明,正如這溫暖的春天,它正在喚醒著那些沉睡的且充滿無限生命力的風車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