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干明
[摘要]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對新聞閱評越來越重視,把它作為對新聞報道檢驗、反饋、服務和監(jiān)督的一種重要手段,可見其對新聞報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已經(jīng)成為對新聞報道宏觀指導的重要手段,也為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員積累資料、總結(jié)經(jīng)驗、實踐運用提供重要平臺。
[關鍵詞]新聞閱評;新聞報道;導向;差錯
雖然新聞閱評需要評的內(nèi)容紛繁復雜,涉及范圍很廣,但大致可歸納為兩大部分:輿論導向和新聞質(zhì)量。本人編輯湖南日報社新聞閱評已九年有余,每年100余期。從多年編輯的實踐來看,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還是不少的,雖然本社媒體涉及的輿論導向問題很少且不嚴重,但這些問題對新聞報道質(zhì)量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加強和重視新聞閱評就顯得尤為必要。同時,對新聞報道中存在的不同層面的問題,閱評時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新聞報道中的差錯
新聞報道中的差錯一般有三類,即政治性差錯、事實性差錯和技術性差錯。最致命的差錯是政治導向失誤和新聞失實。
1.政治性差錯。政治性差錯即輿論導向問題,它是指一些導向性錯誤或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不一致甚至相違背的錯誤觀點和提法,以及違規(guī)刊發(fā)某些消息。
具體而言,輿論導向包括三方面:如何評價當前社會輿論;如何引導當前社會輿論及輿論行為;為某一特定的社會事實制造輿論。正向輿論能推動和促進社會發(fā)展,負向輿論則可能破壞、阻礙社會進步與發(fā)展。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黨對思想宣傳工作提出的政治方向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這是指導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所在。因此,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關鍵是深刻理解新聞輿論工作,其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不言而喻。
新聞閱評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批評,它更具有建設性意義,能有效提升媒體引導力,也是檢驗新聞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它有指出問題、分析狀況、提出意見和建議等獨特作用,對新聞報道有明顯的助推作用。因此,搞好新聞閱評,對媒體正確把握輿論導向、弘揚時代主旋律、增強引導能力、提高報道質(zhì)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聞報道是多方面的,輿論導向也具有綜合效應,這綜合體現(xiàn)了新聞媒體的宣傳、傳播、服務功能,是對媒體總體質(zhì)量的要求。導向是具體而非抽象的。因此,新聞報道除政治導向外,對思想、價值、消費、生活、行為及審美等各類導向,閱評時也應予以考量。這也顯示導向的多側(cè)面、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性,其內(nèi)涵極其豐富。
2.事實性差錯。這類差錯主要是因消息來源的權威性不足、記者道聽途說或故意匿名等造成。如名稱、地名、時間錯誤或張冠李戴,稱謂或職務錯誤,新聞失實或虛構事實等。如某報報道“感動中國人物”時寫道:他“從教30余年、援藏16年……”兩者相加至少46年,而他去世時才53歲,這樣一算,7歲就開始從教了。這當然不可能。若改為“從教30余年,其中16年在援藏中從教”則能說得通。
3.技術性差錯。這類差錯主要是指題文不一、電頭錯誤、標點錯誤、掉字、掉段、多字、錯別字等。這類錯誤所占比例最大,如某報《老年人謹防餐后低血糖》,全文約500字,9處提到老人餐后的低血壓,無一處提到低血糖。標題是說低血糖,文內(nèi)全是講低血壓,文不對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小錯誤”有時也可能導致事實性差錯或政治性差錯。此外,還有漏報、遲報,或?qū)⑽炊ǜ迥酥辽婷芪募斝侣劯灏l(fā)表等造成的差錯。
二、新聞閱評的目的
新聞閱評的目的,一是通過評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加強引導。二是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對成功經(jīng)驗加以總結(jié)并推廣。三是推動新聞報道宣傳工作的創(chuàng)新,做出特色,擴大閱讀量,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四是幫助媒體把握輿論導向??傊侣勯喸u的主要任務就是積極支持和發(fā)展正確健康的輿論導向,堅決抵制、克服和清除消極有害的輿論導向,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在社會生活中始終占據(jù)主導地位。
三、新聞閱評的要求
基于新聞閱評的重要性,所以對評議新聞報道時也要有更高的要求。
1.有高度。新聞閱評要充分體現(xiàn)政治高度、大局高度和思想高度。在評議報道中某些具體問題時,新聞閱評既要就事論事又要升華提高,要對照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宣傳紀律、新聞規(guī)律及當前新聞宣傳總態(tài)勢,分析問題的性質(zhì)、典型意義及其社會影響,“高人一等”“勝人一籌”,新聞閱評才會有說服力戰(zhàn)斗力。
2.有深度。在對新聞報道評議時,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新聞閱評指出問題要明快、一針見血、抽絲剝繭,把道理講明白說透徹。為使新聞閱評有深度,在選取評議材料時,首選有典型性、能反映普遍存在問題的新聞報道,而不是僅僅評議個別問題,或者僅僅找些錯字病句等低級差錯。
3.要準確。閱評員是代表管理部門對新聞報道作出評議,評得準是新聞閱評的首要要求。這樣的閱評意見才有權威性,媒體也易于接受。要對新聞報道的質(zhì)量優(yōu)劣、導向?qū)﹀e進行正確判斷,指出其原因。把問題評清楚、評充分,而不亂扣帽子、上綱上線。
四、結(jié)語
質(zhì)量決定生存。現(xiàn)在的媒體類型很多,不同媒體定位不同,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媒體大幅增加,信息來源更加多元化,傳統(tǒng)媒體面臨的挑戰(zhàn)更加嚴峻。電視側(cè)重于“看點”,報紙側(cè)重于“賣點”,移動媒體側(cè)重于“快餐式”。因此,新聞閱評也應明確定位,對不同媒體閱評時也要采用不同的標準、要求和方法。既有宏觀評議也有微觀評議,一般的評議范圍應包括新聞質(zhì)量、寫作技巧、傳播效果及作風文風等。新聞閱評對新聞報道工作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關鍵是如何使新聞閱評更有效、更巧妙地發(fā)揮作用。
時代在發(fā)展,新聞閱評也應跟進新領域,熟悉新事物,學習新知識,選擇新角度,探索新形式,挖掘新題材,有力推進我國新聞事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繁榮昌盛。
(作者單位:湖南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