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穎
摘要:我國法律對公司的非貨幣出資進行了諸多限制,隨著現(xiàn)代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這些限制雖然保護了相對人的利益,但是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公司的發(fā)展。本文從我國公司非貨幣出資相關法律規(guī)定入手,來分析我國對非貨幣出資進行限制的原因,以及限制所帶來的的弊端,以此來探討公司是否應當對非貨幣出資形式進行限制。
關鍵詞:公司出資;資本;非貨幣出資;債權人
一、非貨幣出資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
我國《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評估作價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豆镜怯浌芾項l例》第十四條:股東的出資方式應當符合《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但是,股東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等作價出資。
可見我國法律對公司非貨幣出資的要求是“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其中明文列舉了的非貨幣出資為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明文禁止的非貨幣出資為“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
二、我國法律對非貨幣出資限制的原因分析
首先公司資本制度確立的出發(fā)點普遍認為有兩個,其一是保護公司債權人和交易相對方的利益,其二是便于公司發(fā)展。以上兩點中,我國公司法目前作出的對非貨幣出資的形式限制主要是考慮到第一點,即“保護公司債權人和交易相對方的利益”。
那么我們從這點去分析我國所禁止的非貨幣出資形式——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可以看出我國法律對非貨幣出資形式進行限制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1.難以估價:相對于明文規(guī)定可以作為非貨幣出資的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而言,禁止的非貨幣出資其價值較難確定。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往往都具有系統(tǒng)化的、令人信服的價值評估體系。而禁止出資的非貨幣財產大多都比較抽象,雖然固然具有價值,但其價值多少卻沒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例如信用,顯然良好的信用有時比雄厚的資本更吸引人投資,其具有的商業(yè)價值毋庸置疑。但信用實在是難以用準確的數字評估其價值,特別是在公司經營發(fā)生困難時,信用可能就顯得一文不值了,此時對于債權人來說,就變得十分危險了,該公司以信用作為公司資本的部分幾乎就完全喪失了償債能力。所以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我國法律禁止了難以估價的非貨幣財產作為公司資本。
2.難以轉讓:對于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來講,其在市面上的轉讓流通都有一定的規(guī)則,比較好交易,易于變現(xiàn)。但是禁止出資的非貨幣出資大多都難以直接轉讓,在公司需要現(xiàn)金時,也很難及時變現(xiàn)。例如勞務,勞務這類非貨幣財產具有非常強的人身依附性,其不可能脫離于出資人而轉讓,也不存在單獨交易勞務的市場。對于債務人來說,勞務出資就存在著無法變現(xiàn)來償還其債務的風險。所以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我國法律也禁止了難以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為公司資本。
3.不確定性:我們可以看到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的價值通常是確定的,除非發(fā)生非常極端的情況,例如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等可能會對其價值造成些許影響以外,通常情況下其價值都比較穩(wěn)定。穩(wěn)定的價值給予了公司債權人以及交易相對方更好的判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其資本的安全性。但是禁止出資的非貨幣出資價值具有不確定性。例如商譽,其隨著市場的變動,價值也會發(fā)生變動。有可能在一開始該商譽非常值錢,但市場發(fā)生變化后,該商譽可能會越來越不值錢。對于債務人來說,就沒辦法依據商譽,去很好的把握一個公司的現(xiàn)存資本,也會加重其判斷該公司是否具有償債能力的難度。所以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我國法律也禁止了價值不確定的非貨幣財產作為公司資本。
三、對非貨幣出資限制的弊端
從上一節(jié)對我國法律對非貨幣出資形式限制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對非貨幣出資進行限制最大的好處就是保護了公司債權人和交易相對人的利益。那么對公司非貨幣出資限制的弊端主要就在于不利于公司自身的經濟發(fā)展。
1.侵害了公司的自治性
公司法主要是私法,私法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自治性”,它的任意性規(guī)定應當多于強制性規(guī)定,因為強制性是公法的特征。所以公司在其能夠靠其自身去調節(jié)的時候,完全沒有必要通過法律的規(guī)定強制加以干涉。公司能夠接受什么類型的財產作為出資,其實算其內部的一項商事決策,只要公司內部的決策機構達成一致的意見即可,法律完全沒有必要加以這樣或者那樣的限制,限制多了會侵害公司的自治性。
2.阻礙公司的發(fā)展
對公司的出資形式進行限制,會大大減低企業(yè)的活力,不利于經濟運行的效率最大化。投資必然是有風險的,投資人在投資前理應自行對風險進行評估,而不是應該靠法律來幫其降低風險。在所有投資人達成一致合意的情形下,公司的出資形式不應當被限制,否則會導致各種問題發(fā)生,例如公司設立困難、融資困難、經營困難等等。這將大大阻礙企業(yè)的自身發(fā)展,損害了投資者的積極性。
3.無視了公司的現(xiàn)實需要
雖然我國法律禁止的非貨幣出資財產具有難以估價以及不可轉讓性,但這類財產依舊具有它們獨一無二的商業(yè)價值。例如管理型和技術型的人才,其勞務將可以使公司運轉更加高效,大大提高公司的創(chuàng)收能力;良好的信用則能為公司吸引到投資、優(yōu)質客戶;特許經營權也可為公司創(chuàng)設極大經濟利益等等。而我國法律一刀切禁止上述非貨幣財產的出資,無視了現(xiàn)代公司的現(xiàn)實需要,不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也阻礙了市場經濟的發(fā)展。
4.對非貨幣財產出資進行限制的探討
從上文公司對非貨幣財產出資進行限制的原因和弊端分析中,可以看出限制非貨幣財產出資主要是為了保護債權人以及交易相對人的利益,而限制非貨幣財產出資的弊端則主要是阻礙了公司的自身發(fā)展。那么在保護相對人以及促進公司發(fā)展的兩個價值取向上,應當把哪個放在第一位呢?
我認為應當把促進公司發(fā)展放在第一位。首先保護債權人以及交易相對人與促進公司發(fā)展之間并不是完全對立的關系,債權人以及相對人的利益如果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自然會為公司吸引到更多資本,有了更多的資本自然能促進公司的發(fā)展;反過來如果公司自身發(fā)展的很好,那么債權人和相對人的利益自然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兩者并非完全沖突。其次在立法的時候,作為公司法應當先考慮的必然是如何促進公司發(fā)展,而非先考慮如何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最后投資必然意味著風險,這一點是債權人以及交易相對人應當明知的。既然知道風險的存在,還依然決定和公司進行交易,就應當承擔相應的后果,該風險不應當通過法律的強制性干預而排出。故在對非貨幣出資限制的時候,我認為首先還是應當考慮公司的發(fā)展問題,以促進資本的流通,經濟的發(fā)展為首位。以此為出發(fā)點,應當參照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逐步取消對公司非貨幣出資形式的限制。將公司的出資形式完全交由公司內部進行自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