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述
摘要:隨著雕塑設計日益增多,雕塑的色彩組合設計也成為眾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要想提雕塑藝術質量,是必須要解決的一環(huán)。本論文采用歸納和總結的研究方法,從色彩學的基本理論、雕塑中色彩設計應用等方面論述了其對雕塑景觀色彩設計的影響以及色彩規(guī)劃組合的原則。
一、中外古代雕塑作品中的色彩美
(一)我國雕塑概述
在我國古代,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使用黑玉等富有色澤的工具,并給骨器涂上顏色,雖然其表面上的色彩對于勞動工具的改進并無多大意義,卻足以說明我們祖先對于雕塑形體與色彩萌芽認識;另外陜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彩塑中,都有對人物衣著與肌膚進行色彩逼真的描繪;又如的中國古代最大的石刻佛像――大足石窟《佛涅磐》,其運用壁畫彩繪的形式賦予雕塑飽滿的色彩,形體美中透出色彩美。通過色彩的運用,增加了佛教文化的神秘感,充分體現(xiàn)了佛在涅磐時體現(xiàn)出來的安詳神態(tài),使佛教文化更深刻的融入到人們心目之中。
(二)西方雕塑概述
西方傳統(tǒng)雕塑多用細膩、潔白的大理石制作而成。如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古希臘羅馬雕塑多是大理石純白本色,但這并不是它們的初始面目。在作品問世之時,這些古典雕塑上往往涂有豐富多彩的顏料顏色。據(jù)記載,古希臘、羅馬時期,都會根據(jù)人們不同的膚色和衣著對雕塑進行上彩著裝,為的是更真實的體現(xiàn)對象。如傳說中的雅典娜女神的巨像,其甲胄和衣服涂有黃金色,皮膚是象牙色,盾牌等其它部分還涂著大量強烈耀眼的色彩。這些色彩,在希臘澄明的天空下顯得無比強烈,極具色彩美。
二、色彩在現(xiàn)代雕塑中的重要性
(一)暖色調組合的運用
暖色系色彩主要指紅色、黃色、橙色,以及在光譜中上述色彩的鄰近色,其特點在于波長較長,可見度較高,色彩的觀感帶有強烈的跳躍性,象征著熱烈、歡快的氣氛,在園林設計中的一些慶典場面,如廣場花壇、會場的主要入口、門廳等環(huán)境的景觀設計中最為常用,能夠用以烘托節(jié)日或慶典的歡快氛圍。
(二)現(xiàn)代雕塑色彩作用
現(xiàn)代著色雕塑是傳統(tǒng)著色雕塑的發(fā)展,傳統(tǒng)著色雕塑主要還是以實體雕刻為主,輔以色彩的修飾,而現(xiàn)代雕塑的色彩的功能已超越雕塑媒介材料的范圍而成為雕塑創(chuàng)作形式的重要元素。如中國傳統(tǒng)著色雕塑“塑其形而繪其質”,“質”也就是表現(xiàn)對象的真實面貌,而現(xiàn)在的著色雕塑家要考慮出形體的整體或局部的色彩聯(lián)系,或者是整個環(huán)境的意境表達,可以說色彩在現(xiàn)代雕塑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雖然人為色彩在現(xiàn)代雕塑得到普遍使用,但這種人為色彩所包含的內容更為自由、理性,更強調色彩本身所呈現(xiàn)的情感,這與傳統(tǒng)彩塑中對客觀對象色彩的真實再現(xiàn)是有本質的區(qū)別。
三、塑造雕塑中的色彩美
雕塑作品的個性張揚,不同色彩之間的相互作用要靠色彩的對比來實現(xiàn),不但要使雕塑與環(huán)境達到整體效果的和諧統(tǒng)一,而且還要衡量色彩之間的對比。沒有色彩對比,就會使作品喪失沖擊力,從而缺乏強烈的視覺效果。只是一般級別的和諧恐怕只能造成一個缺少活力和絕對平靜的世界,這樣一種只能造成僵化、淡漠的心境。成功地運用現(xiàn)代雕塑藝術的色彩對比原則,能給人以超凡脫俗般強烈的視覺沖擊。這種對比,不但能充分展示雕塑色彩本身獨特的空間魅力,更能重新形成一種新的和諧關系,使整體環(huán)境色彩氣氛更響亮、更動人。
色彩的對比,除了運用除了利用材料自身色彩和人為噴制色彩之外,還可以利用各種光線的效果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如利用各種等光制造幻覺藝術效果,使作品在五顏六色的光照影響下,互相影響互相反射,利用燈光的色彩變化使雕塑產(chǎn)生變幻無窮的視覺效果。這些通過燈光照射上的色彩同樣改變了雕塑材料的性質,部分雕塑表面光滑,特別是經(jīng)極度磨光的金屬雕塑當光線照射之后,其較強的反射了光線,形體與形體之間的反射光線又互相影響,不同方向不同色彩的光線照到同一作品的不同位置產(chǎn)生了豐富的色彩與視覺效果,甚至在沒有燈光而直接接收天光時雕塑光滑的表面如同鏡子一般,將周圍的動物、植物、藍天、白云、建筑物等全部收于作品之中,作品表層變化著一幅幅的抽象畫,色彩極其的豐富、耀眼,是靜止的雕塑產(chǎn)生奇妙的動感。
四、色彩面積在雕塑設計中的運用原則
歌德認為,和諧的色彩搭配離不開色彩的面積關系,相同的色彩采用不同的面積對比會給人以不同的色調感受。我們通常把畫面70%的面積作為一個衡量標準。當一種或同色系色彩占到整體面積的70%時,就將該色稱為主色調。面積在30%以下的色彩,由于面積較小,對整體雕塑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在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純度的選擇靈活性較大,如意大利的克里塞拉、法國的亞眠,建筑尺度適中,采用了多色相色彩組合。
總之,雕塑藝術是具有精神價值取向的藝術,它的形體、空間、質材、色澤總要傳遞特定的信息,而色彩在雕塑創(chuàng)作中合理運用會豐富雕塑家的表現(xiàn)語言,使雕塑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個性特征,以適合現(xiàn)代生活環(huán)境,體現(xiàn)鮮明的時代精神,同時以更為豐富的視覺效果和情感色彩,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的心理要求,給人以強烈的雕塑藝術色彩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