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娜
摘要:風格學是一種用于藝術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各國的藝術史研究中都得到了廣泛使用,風格學的組成并不是單一的,它是由社會教育學和美術學組成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它所研究的對象和范圍逐漸得到了擴大。風格學在美術史研究中的應用,為世界美術史的研究賦予了新的方向,為美術史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科學和系統(tǒng)的研究方式。而要完善風格學的發(fā)展體系,必須要實現(xiàn)對社會學、美術學、美術史等各方面的結合,本文將通過中西方美術史對風格學的發(fā)展進行簡單分析,促進風格學在美術史中的研究效果提升。這也將有利于風格學體系的完善。
關鍵詞:中西方美術史;風格學;發(fā)展
引言:
風格學是起源于西方國家的一種理論,作為一種涉及范圍廣泛的學科,它的發(fā)展能夠對美術史等多領域的研究提供有力幫助。風格學為我國美術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我國美術學的研究中極大地推動力我國美術史研究效果的提升,對于推動我國美術史的研究歷程具有重要意義。但因為我國風格學的發(fā)展相對較晚,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我國美術史研究的效果?;诖?,加強對風格學在中西方美術史中的發(fā)展現(xiàn)狀的研究,是促進我國美術史研究效果進一步提升、促進我國風格學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
一、中西方美術史的風格學發(fā)展簡述
風格學起源于西方,在西方的發(fā)展較為成熟,在美術史的研究中,很多西方藝術家都對風格學的使用情有獨鐘,李格爾、沃爾夫林等人的研究對于西方風格學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李格爾認為藝術是觸覺轉換為視覺的過程,他的觀念意味著以歷史盛衰為基礎的美術研究的方法不復存在,以自熱法則為基礎的發(fā)展過程稱為美術史研究新的方向;沃爾夫林在對比文藝復興以及巴洛克的基礎上提出形式主義藝術史的觀念,他的觀念為美術史的研究風格學形成建構了清晰具體的框架。抽象化是西方風格學的重要表現(xiàn),且表現(xiàn)于多個領域、多個方面的研究,除了美術,還在建筑、設計等多個領域中有所體現(xiàn),由此可見,西方風格學所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涉及的知識也非常多。
我國在美術史的研究上以借鑒西方研究方法為主,加上起步時間較晚,因此我國美術史的研究還不夠成熟,與西方美術史的研究還存在著一定差距。風格學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美術史的研究的發(fā)展,改變了看我國以年代為依據(jù)的傳統(tǒng)美術史研究方法。滕固為我國美術史中風格學的應用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他是引進風格學研究方法的第一人,提出了圖像分析和風格分析兩種研究方法,此外,他還將西方風格學研究理論與圖像學研究理論進行了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風格學的欠缺。隨著風格學在我國美術史研究中的不斷發(fā)展,后續(xù)很多藝術家對我國美術史風格學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同的貢獻,例如,方聞在研究繪畫作品的過程總提出了可以通過作品的風格對作品真?zhèn)渭澳甏M行判斷,高居翰等人提出了在研究我國美術史時,可以將作品的風格與宗教、社會背景、哲學思想等多種內(nèi)容相結合,實現(xiàn)了單一美術研究向為多學科、多領域結合研究的轉換。
二、中國美術史研究中風格學的發(fā)展與應用啟示
風格學在我國美術史研究中的發(fā)展和運用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美術史研究做出來較大貢獻,通過對歷史的梳理,以全新的角度對美術史進行研究,解決了我國美術研究中存在的斷代疑難。風格學作為西方美術史的研究方法,在我國美術史的研究應用中雖然能夠推動我國美術史風格學的發(fā)展,但其應用環(huán)境具有本質上的不同,因此,在我國美術史研究中風格學的發(fā)展和運用不能完全照搬西方風格學研究理論,必須要結合我國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客觀因素進行調整,否則他的局限性將限制我國美術史風格學的發(fā)展。
首先,我國美術史作品具有很多不確定性,例如仿品和贗品的存在,我國美術具有支持臨摹的特征,這就導致中國美術有很多相似的作品,在市場上需求量最好的往往也都是臨摹作品,很多臨摹作品甚至成為國家級重要文化遺產(chǎn)。這種獨有的美術特征在西方鮮少存在,在這種中國美術作品中獨有的特征存在的客觀環(huán)境下,西方美術史的風格學研究理論就無法全面系統(tǒng)地用于臨摹等仿品或贗品的研究中了;其次,西方美術史中風格學研究方法還存在中忽略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局限性,這就導致通過西方風格學研究方法在很多中國美術作品的研究中無法準確、全面地對作品進行研究,例如,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美術作品以及中國古代繪畫作品。在很多中國美術作品中,都對筆墨、氣韻的追求較高,而這些在西方美術作品中鮮有表現(xiàn),如果完全采用西方美術史中的風格學對中國古代繪畫作品進行研究,其研究效果的局限性和不準確性不言而喻,這也無法解決我國古代繪畫作品研究中存在的斷代問題。因此,西方風格學的引用,能夠為我國美術史的研究帶來新的方向,能夠為我國美術史的研究效果提升提供一定幫助,但其發(fā)源環(huán)境及其存在的局限性也意味著在中國美術史的研究過程中如果不加創(chuàng)新地全盤應用,將會導致中國美術史的研究產(chǎn)生偏差。在中國美術史的風格學發(fā)展過程中,應當結合中國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對風格學進行創(chuàng)新。
結束語:
總而言之,西方美術史中風格學的發(fā)展和應用已經(jīng)發(fā)展成熟,但因為西方藝術家們的主張各不相同、側重點差異決定了西方風格學研究方法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在研究美術作品時,無法保證其適用于所有類型的作品研究中。因此,我國美術史中風格學的發(fā)展應在規(guī)避其局限性的基礎上對西方風格學進行合理借鑒,在利用西方風格學的優(yōu)點的同時,結合中國美術作品的獨有特征對美術史中的風格學研究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促進中國美術史風格學發(fā)展的完善,進一步促進我國在美術史的研究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艷青.中西方美術史中的風格學發(fā)展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1):63.
[2]張璐.中西方美術史中的風格學發(fā)展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4):28-29.
[3]劉桂花.中西方繪畫之比較研究[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3,1(1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