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臨汾水而濯心

2020-05-26 12:03李元紅
都市 2020年5期
關鍵詞:李世民唐太宗太原

李元紅

太原晉祠,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書的《晉祠之銘并序》,亦即那通天下聞名的唐碑,在這里安然地佇立了1300多年。在它的身旁,并排佇立著另一個外表看似一樣的碑,那是清乾隆年間立的一塊仿碑。有一個伴兒默默地在一旁陪伴著,唐碑或許并不孤獨。

這個唐碑,看起來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大青石碑石,它的表面閃爍著清冷的光,如果用手撫摸,也一定是一股涼意沁透肌膚。遙想當年的唐太宗,回到他的龍興之地晉陽,感慨系之,揮筆書之,于是便有了這塊唐碑。1300多年過去了,物是人非,曾經(jīng)輝煌的大唐也與我們漸行漸遠。可是,這碑,今天依然堅實地佇立于此。它無時不在默默地敘說著當年的往事。它強大的信息流堅硬而執(zhí)著地穿越歷史時空,籠罩著每一個站在它面前的人,穿透全身,直逼心靈。這就是碑石的力量,它以自己強健的身體承載了遙遠而厚重的歷史,承載著不能承載之重。

我不由想起那年我曾站在賀蘭山巖畫面前,在冷峭的山風中,一種強大的信息場瞬時將我擊中。相隔萬年的古人在這些畫面中忽然復活,我可以真實地感覺到來自遠古的信息、生命的信息。如今,當我站在唐碑面前時,再一次產(chǎn)生了同樣的感覺。而且相對于巖畫而言,唐碑帶給我的信息更強烈,更真切,更歷歷在目。如果說那些巖畫所傳遞的信息更多的是空靈與縹緲,給人以無限的想象與感觸的話,那么唐碑則以高大威嚴的姿態(tài)、裝飾華麗的碑碣和雄奇高貴的碑頭螭首,明確無誤地表達出了一種堂堂的皇家氣象。

碑文以優(yōu)美的行書和華麗的文字,詳盡地記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思想火花與內(nèi)心世界。這文字,讓我又一次走近大唐,走近唐太宗的內(nèi)心,感受到他情緒的激昂熾烈,感受到他思想的溫度與銳利,感受到他筆墨的靈動與氣息的流淌。此刻,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到,歷史很近,就在眼前。

大唐,從太原出發(fā)

輝煌的大唐王朝這趟列車,其始發(fā)站,就是太原。

太原這塊土地歷史悠久,底蘊極為深厚,堯時此地即屬唐國。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周成王“桐葉封弟”,本是小帝王和弟弟唐叔虞的一個兒戲,可是,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一個兒戲,真的就把唐叔虞封于唐地,成為古唐國開國諸侯。因為此地晉水日夜流淌,福佑百姓。于是,唐漸而變成了“晉”。后人在懸甕山麓晉水發(fā)源處建唐叔虞祠,供世代祭奉,這就是晉祠。

周王之親,唐國之宗,晉國之祖。太原的唐叔虞祠,已不是簡單的皇家家祠的概念,而是名副其實的國祠,其地位之顯隆不言而喻。難怪李世民把太原這塊寶地譽為“神邦”,這一定義明晰而深刻地表達了他對這塊土地的崇拜之意與深厚情感。

公元617年,民變頻起,群雄起事,天下大亂,隋王朝岌岌可危。年僅19歲的李世民,表現(xiàn)出超乎尋常的政治遠見與膽略才干,極力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他們從太原府晉陽城起兵之后,半年時間便攻入長安,滅隋建唐。

“先皇襲千齡之徽號,膺八百之先期,用竭誠心,以祈嘉福,爰初鞠旅,發(fā)跡神邦。舉風電以長驅(qū),籠天地而遐卷。一戎大定,六合為家?!碧票?,李世民這樣娓娓道來,先皇李淵繼承唐叔虞一千多年前唐之徽號,仿效周武王親率八百諸侯討伐商紂的歷史擔當,竭盡赤誠之心,祈求唐叔虞之神靈降福保佑。率軍誓師,發(fā)跡于神邦太原。義軍風馳電掣、席卷天地,于是很快天下大定,四方統(tǒng)一,建立了大唐王朝。

李世民父子為何執(zhí)意立國號為“唐”呢?唐,唐叔虞之徽號,來自遙遠的古唐國??墒牵@個唐,已經(jīng)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一個漢字,而是代表天意,代表著神靈,代表著鴻運當頭、吉祥順遂、江山永固……李世民父子晉陽起兵之時,“爰初鞠旅”,曾在唐叔虞祠前叩拜,祈求唐叔虞的神靈保佑他們成功。他們一路征戰(zhàn),打入長安,當他們將要建立新的王朝之時,立國為唐,與其說是感恩神靈,不如說是秉承神靈的旨意更為貼切?!暗履嗣褡?,望惟國范。故能協(xié)隆鼎祚,贊七百之洪基;光啟維城,開一匡之霸業(yè)。”同時,他們也一定想到了唐叔虞以德治國,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晉國興盛七百年洪基偉業(yè)的豐功偉績。唐叔虞德政的美名天下傳揚,所以在此意義上,與其說是秉承神靈的旨意,不如說是繼承唐叔虞的治國理念和德政傳統(tǒng)更為貼切。此時,一個大大的“唐”字,冉冉升起,映耀天空。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王朝“大唐”從此誕生。顯見,大唐王朝的建立,不僅僅是肇始地這么簡單,而是有著深厚文化血脈的傳續(xù)與古風古韻的精神契合。

《說文》:唐,大言也。形聲,從口,庚聲。從遙遠的古唐國走來的大唐王朝,讓這個“唐”字從此響徹天下,彪炳千秋。唐朝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極為輝煌的一頁。天朝盛世,經(jīng)濟繁榮,文化燦爛。詩歌、書法、繪畫登峰造極。無論當時的盛世景象,還是對后世的巨大影響,唐,都發(fā)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是名副其實之“大言”。唐,如今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的一個標志性符號,一個身份鮮明的標簽,一個深深刻于骨肉的烙印。唐人,唐裝,唐人街,唐———朗朗弘音,親切可人。這是一個讓人思緒萬千的字眼,一個令人情以系之的圖案,一個發(fā)自丹田、洪亮而悠長的開口強音。

溫煦的唐風,肇始太原,傳揚天下。

“太原公子”的太原故事

太原,是李世民父子的發(fā)跡之地。李世民的青年時期就是在這里度過的,所以,他對太原有著特殊的感情。公元615年,父親李淵出任太原留守,是軍政一把手。李世民隨父來到太原,時年17歲,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的年齡,時人稱之“太原公子”。這個稱呼頗具深意,不是游手好閑的花花公子,也不是風流倜儻紈绔子弟,而是對李世民的贊譽和美稱。事實上,青少年時期的李世民就已經(jīng)顯示出非同一般的謀略、膽識與軍事才干?!杜f唐書》評價他:“幼聰睿,玄鑒深遠,臨機果斷,不拘小節(jié),時人莫能測也?!薄缎绿茣吩u價他:“聰明英武,有大志。”

李世民生于多事之秋,長于戎馬之間,在太原期間,隨父多次出征,平服發(fā)生在今山西省內(nèi)的各種叛亂和抗擊東突厥人的入侵。史載,在太原期間,從三件大事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李世民的“聰明英武,有大志”。第一件事是計救被突厥圍困于雁門的隋煬帝。隋大業(yè)末年,隋煬帝北巡,被突厥十萬騎圍困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李世民應募跟隨屯衛(wèi)將軍云定興前往救援。大軍出發(fā)之際,他料敵于前,已經(jīng)成竹在胸。他對云定興將軍說,一定要攜帶旗鼓以設疑兵。始畢可汗舉國之師,敢圍天子,必以國家倉促無援。我軍要大張軍容,令數(shù)十里幡旗相續(xù),夜則鉦鼓相應,敵人一定認為救兵云集,就會望塵而逃。不然,敵眾我寡,正面交鋒,難以取勝。定興采納了李世民的建議,依計而行。軍隊進駐崞縣,突厥偵察兵急馳報告始畢可汗說:“王師大至!”可汗大驚,急命部隊撤兵,于是解圍而遁。隋煬帝在感激涕零之中,第一次見識了太原公子的軍事才能。不過,隋煬帝也萬萬不會想到,這個李世民也正是他日后楊家王朝的掘墓人。

第二件事是李世民為救父勇闖敵陣。高祖李淵鎮(zhèn)守太原時,高陽有個叛亂的首領魏刀兒,自號“歷山飛”,前來攻打太原,高祖在迎擊戰(zhàn)中,深入敵陣被困。危急時刻,李世民率領精銳騎兵突圍而進,張弓射敵,氣勢如虹,所向披靡,從萬人之中救出高祖。這時步兵趕到,李淵父子奮力攻擊,大敗敵軍。如果說上一個故事是以智取勝,那么這個故事則生動地表現(xiàn)了李世民的勇猛無畏。

第三件事是太原起兵前后,以至建立大唐王朝,李世民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明辨天下大勢,清醒地看到隋朝必亡,于是散財養(yǎng)士,廣結(jié)天下豪杰,暗中積聚力量。在其父李淵尚在猶豫不決之時,千方百計促使李淵做出決斷,起兵晉陽。在起兵進軍到靈石霍邑時,他們遇到隋將宋老生的強力阻截,恰逢久雨糧盡,戰(zhàn)事不利。李淵此時計劃“且還太原,以圖后舉”。關鍵時刻,李世民站了出來,力諫勸阻。這件事在史書記載中詳盡生動,李世民力勸其父:本來興起大義是為了拯救蒼生,當須先入咸陽,號令天下。遇小敵即班師,恐怕隨從義舉的人會一朝解體。退守太原一城之地,這不過是盜賊罷了,何以自全?父親李淵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只x是一意督促命令他引兵撤退。李世民急火攻心,在李淵的帳外大聲哭號,聲聞帳中。李淵召問其故,他回答說:如今是舉大義之兵,進軍奮戰(zhàn)則必勝,退兵則必敗。兵眾離散在前,敵人進攻在后,死亡就在眼前,所以悲傷。李世民的一番話讓李淵“乃悟而止”,立刻下令停止撤軍,一鼓作氣拿下了霍邑。隨后大軍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半年之后就打入長安。大唐建立之后,天下諸侯割據(jù),各自稱雄。李世民率部南征北戰(zhàn),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為唐朝的鞏固與統(tǒng)一立下赫赫戰(zhàn)功。有學者懷疑,這段歷史對李世民有篡改美化之嫌,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闊別28年重回太原

太原乃龍興之地,王業(yè)所基??墒?,從公元617年起兵晉陽,離開太原,28年過去了,李世民從未回過太原。經(jīng)玄武門之變,從他登基之時算起,也過去19年了。沒當上皇帝的時候,為鞏固大唐江山南征北戰(zhàn),四面征討,無暇顧及。特別是兄弟之間爭奪皇位那陣子,刀光劍影,你死我活,兇險異常,哪里還有閑情逸致重游故地。玄武門事件后,李世民御臨天下,日理萬機,也沒有機會回來看看。故地重游,可能需要一個契機。

機會來了。

b

據(jù)載: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四月,唐太宗欲仿秦皇漢武,東封泰山,下詔定于次年二月于泰山舉行封禪大典,責令有關主管官員詳細議定程序儀式。聽到這個消息后,太宗在太原的老朋友們覺得機會來了。他們多年來也一直在期盼著太宗榮歸故里,并且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十五年五月,并州的僧道名宿和故舊老友親自赴京上表,表曰太原是王業(yè)的發(fā)基之地,皇帝明年登泰山封禪之后,懇請在返回長安途中,“愿時臨幸”,順道回太原看看。唐太宗親切接見太原的故舊老友,在武成殿賜宴,敘舊聊天。太宗對侍臣和故舊老友說,“朕少在太原,喜群聚博戲,暑往寒逝,將三十年矣”。當時宴席上皇帝的故舊老友,一起回憶著大家在太原的往事,氛圍融和,談笑甚歡。太宗曰:“他人之言,或有面諛。公等朕之故人,實以告朕,即日政教,于百姓何如?人間得無疾苦耶?”意思是說,都是自己人,說點大實話,國家政策如何,老百姓生活到底好不好。皆奏:“即日四海太平,百姓歡樂,陛下力也。臣等余年,日惜一日,但眷戀圣化,不知疾苦?!边@些故舊老友口才了得,而且是眾口一詞,“皆奏”是也。四海升平,百姓歡樂,這都是陛下您的功勞。我們能在有生之年欣逢盛世,真是無比珍惜這樣的好日子。都想沐浴在您的陽光雨露下幸福生活,并沒有感覺到絲毫疾苦。這一番話,不無奉承吹捧之嫌,但貞觀盛世,天下太平,也不盡是虛言。大家這樣說著,順勢堅請皇上回并州看看。太宗這時頗為感慨地說了一段話:“飛鳥過故鄉(xiāng),猶躑躅徘徊;況朕于太原起義,遂定天下,復少小游觀,誠所不忘。岱禮若畢,或冀與公等相見。”于是賜給他們物品不等??墒鞘屡c愿違,剛剛過了一個月,就有星孛現(xiàn)于太微,沖犯郎位,因此皇帝只好取消到泰山封禪的計劃,為此,他避開正殿反省過失,并且命令尚食減少膳食。這段故事,在《舊唐書·本紀三·太宗李世民》中有詳細生動的記載。有的文章說,泰山封禪,乃魏征等人極力諫阻,故而取消,而且諸多網(wǎng)絡文章也大多采用此說。經(jīng)本人查閱新、舊唐書,魏征諫阻一說應屬訛傳。所以,網(wǎng)絡上的東西可作參考,但不能為據(jù)。

3年后,機會終于又來了。

唐太宗貞觀年間,高麗進攻大唐屬國新羅,新羅王向中央告急。唐命高麗停戰(zhàn),遭到拒絕。貞觀十八年十一月,太宗決定東征高麗,令太子詹事、英國公李勣任遼東道行軍總管,從柳城(今遼寧錦州)出征。令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為平壤道行軍總管,以水軍從萊州(今煙臺萊州市)出發(fā)。發(fā)天下甲士,召募十萬,水陸并舉,向平壤進發(fā),征伐高麗。

3個月后,也就是貞觀十九年春二月,太宗決定御駕親征,親率六軍從洛陽出發(fā)。三月到定州,四月誓師幽州,大饗六軍,浩浩蕩蕩東進。四月,李勣攻打蓋牟城(沈陽石臺子山城),破之。五月,渡過遼水,皇帝親率鐵騎與李勣會圍遼東城,戰(zhàn)事十分慘烈,唐軍借著勁風發(fā)射火弩,頃刻間,城中的房屋和城樓在一片汪洋火海之中化為灰燼,乃拔之。六月,師至安市城(營口),高麗將領高延壽率兵十五萬人前來救援,以拒王師,被官軍打得大敗,死傷和俘虜不可勝記。高延壽等帶著部下投降。因此皇上命名所臨幸的這座山為駐蹕山,并刻石以記功。

不過,攻打安市城似乎不太順利,舊唐書載,“秋七月,李勣進軍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乃班師?!倍?,到達漢武臺,刻石以紀功德。注意,《舊唐書》選擇了“班師”一詞,其意為調(diào)回在外打仗的軍隊,也指出征軍隊勝利歸來。關于安市城戰(zhàn)事,史書可能另有記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雖說攻打安市城不順利,沒有攻克,但絕不是打了敗仗?!斑|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將盡”,只是因氣候不利而班師。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據(jù)說,唐軍總共損失接近2000人,戰(zhàn)馬死了8000匹,唐軍打下高句麗10座城,遷7萬人入中國,還斬首4萬多級,唐軍還繳獲大量馬、牛、裝備、物資。唐軍多次大勝,其中單是在安市城外擊敗高延壽、高惠真的那次勝利,唐軍不僅消滅了15萬高麗軍,還繳獲馬5萬匹,牛5萬頭,鐵甲萬領,以及其他大量裝備??梢哉f,此戰(zhàn)令高麗元氣大傷。公元666年,唐將李勣攻占平壤,“裂其諸城,并為州縣?!标P于這次御駕親征,也有文章講到,好像李世民打了敗仗,“不得不班師回朝”,回朝途中“再渡泥潦”,將士“死亡枕藉”,然后唐太宗“三十年未遭此慘局”,因而“氣急患癰”。恕我孤陋寡聞,至今未找到這些詞語的出處,在新、舊唐書中都未見到這些記載。我在史書看到的記載只是,唐太宗“班師”。自然,征戰(zhàn)近一年,可能疲憊是有的。

這次是真正的機會。返途中,于貞觀十九年臘月,唐太宗李世民終于幸臨并州。故地重游,太宗可以好好休養(yǎng)一下身心了。正是年根歲尾,春節(jié)將近,唐太宗李世民回到了闊別28年之久的太原。此時,李世民也即將迎來他48歲的生日。48歲,按說正是一個男人的青壯年華??墒?,未曾想,3年后,李世民就駕崩西去。據(jù)載,這是李淵、李世民父子自太原起兵建立唐朝之后,李世民唯一一次回到龍興之地太原。

回到年少時生活的地方,又值辭舊迎新之際,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倍覺親切,感慨萬千?!杜f唐書》載:李世民在太原“赦并州,起義時編戶給復三年,后附者一年?!被识骱剖?,回到發(fā)基之地,沒有一點陽光雨露,肯定是不好意思。于是,特赦并州囚犯,設宴隨從官員和在太原起義時有關隨從的人員,并賞賜粟帛若干,頒布免除徭役命令,當年起義時戶籍在編的百姓,免除徭役三年,后來附入戶籍的免除徭役一年?!缎绿茣酚涊d:“曲赦并州,宴從官及起義元從,賜粟帛、給復有差?!笨墒?,本文重點敘述的唐碑,在新舊唐書中均無半字記載,至少有一句“上御制御書《晉祠之銘并序》”也是應該的。史書就是史書,它就是這么任性,就這么惜墨如金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它有時確實過于簡單,過于干癟,了無趣味。好在,有結(jié)結(jié)實實的碑石豎在那里。這就是碑石的功勞,它屹立于史書之外,補充和還原著歷史的生動與鮮活。還有,此事在北宋著名的四大部書之一的《冊府元龜》中亦有較為明確的記載:“太宗貞觀二十年正月幸晉祠,樹碑制文,親書之于石,今在祠中。”

這才似乎說到正題:唐碑

貞觀二十年正月,晉陽城里,家家貼春聯(lián),戶戶放爆竹,年味十足。唐太宗李世民回到太原,首先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到唐叔虞祠還愿。當年,李淵、李世民父子從太原起兵之際,曾在晉祠唐叔虞祠祭拜盟誓,第二年攻取長安,平定中原,成就帝王之業(yè)。這個遲到的愿,直到28年后才來還。李世民帶領群臣在唐叔虞肅穆莊嚴的塑像前,舉行了隆重而盛大的祭拜儀式。此時此刻,在氤氳的香火之中,他的思緒也一定是隨著這裊裊的煙云,蒸騰彌漫,縷縷不絕。往事如煙,往事也許并不如煙。28年,彈指一揮間,但想說的話卻很多很多。于是,懷著感恩晉祠、感恩晉水、感恩唐叔虞的心情,欣然“樹碑制文、親書之石”,寫下了這篇千古流傳的文字:《晉祠之銘并序》。碑額上標明的時間是:“貞觀二十年正月二十六日”。

《晉祠之銘并序》全文共1203個字,分為序和銘兩部分。序為駢文體,銘為四言句。它既是治國安邦的政論文,又是文采飛揚的散文(駢文),更是墨濃筆精的行書法帖。是一篇結(jié)構(gòu)謹嚴、層次分明、辭藻華美、政論與抒情相結(jié)合的絕妙佳文,是一通集史學、文學、政治、書法為一體的豐碑,是一部研究、探討盛唐時期政治、文化、文學、書法藝術等方面的珍貴的“石史”。從唐碑中,盡顯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和超凡的文學藝術才華以及書法家的風采,顯示了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個文學家、書法家。

唐太宗在這篇文章中,十多次不厭其煩地反復提到“德”字。作者在強調(diào)什么,當然是強調(diào)德政的極端重要性。我個人覺得,德,是貫穿《晉祠之銘并序》全文的一條閃亮的紅線,是此篇華麗文字中直擊心靈的主題樂章,是恣意汪洋、鋪排渲染背后的精神內(nèi)核。

“夫興邦建國,資懿親以作輔;分圭錫社,實茂德之攸居”,序文首句,提綱挈領,開宗明義,闡明了“德”在興邦建國中的地位和作用??鬃诱f:“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毙蜗蠖鷦拥仃U述了德政之核心地位。

“德乃民宗,望為國范”,唐叔虞正是品德高尚的榜樣,他治理唐國“經(jīng)仁緯義,履順居貞”。他品德高尚,如一輪明月,光芒普照;他的胸襟度量,像浩瀚的大海,包容萬類,潤澤四方。他高潔的品德和德治受到百姓的崇敬和敬仰,他的崇高聲望和政績也成為國家的表率和榜樣。唐叔虞以德治國,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晉國興盛七百余年之洪基偉業(yè),以至于后來成就晉國之霸業(yè)。千百年來,唐國古風,晉國遺烈,就在這塊土地上,在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基因中滋長、延續(xù),續(xù)寫著不朽的傳奇。

唐叔虞是神靈,為這片美麗而肥沃的古唐晉地降臨福祉;唐叔虞更是品德高尚的化身,他仁義治國的美好政聲與優(yōu)良傳統(tǒng)光耀四方、潤澤后世。在這里,李世民是在借神靈之名強調(diào)德政之實。詩經(jīng)說,“懷德維寧,宗子維城”,即施德于國,才可以使國家安寧,長治久安。唐叔虞的德明之光照亮了晉國的繁榮興旺,更照亮了大唐的貞觀盛世。

晉祠乃唐叔虞神居之處,李世民以飽滿熱烈之激情,華麗明亮之詞匯,對晉祠的建筑之美、泉水之美、山川之美、草木之美、四季之美極盡鋪陳渲染,并對晉祠施惠、至仁、剛節(jié)、大量之美德推崇備至,極盡贊美。“眾美攸歸,明祗是宅”,晉祠,不僅景色絕美,最厲害的是,還具有那么多美好的品德。天下名勝無數(shù),誰聽說過這些名勝還有美德?唯有晉祠,它景色美,品德更美,連神仙都羨慕不已,以此為家。懸甕山“靈岳標奇”,因有靈性而更加雄奇不凡;日夜奔流不息的晉祠難老泉,“滋泉表異”,從而愈加與眾不同,品行高貴。這正是:山水同日月共輝,神靈與美德同在。晉祠的山,晉祠的水,晉祠如詩如畫的美景,晉祠高尚完美的品德,都令人贊嘆。在這里,我仿佛看到了唐叔虞———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偉岸身軀,他深沉而銳利的目光。此時此刻,李世民“仰神居之肅清,想徽音其如在”,怎能不感慨萬千,心潮洶涌。

“惟賢是輔,非黍稷之為馨;唯德是依,豈筐篚之為惠?”感恩也好,祭祀也罷,不需要豐盛的祭品,而應是精神的繼承,是德賢的修養(yǎng)。只有把唐叔虞以德治國的傳統(tǒng)光大弘揚,讓大唐王朝千秋萬代、江山永固,才是目的所在。

唐太宗“臨汾水而濯心,仰靈壇而肅志”,他要“竭麗水之金,勒芳猷于不朽;盡荊山之玉,鐫美德于無窮?!潞橥裼诹?,令譽光于千載”。

御制御書,刻碑勒石。千辛萬苦,用心良苦。

“日月有窮,英聲不匱。天地可極,神威靡墜。萬代千齡,芳猷永嗣?!?/p>

品讀唐碑,無數(shù)后人可否會有稍許啟迪乎?

“南有蘭亭序,北有晉祠銘”以及我眼中的唐碑書法

唐碑,其實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妙曼飛舞的書法,一種巨大的氣場瞬間籠罩全身。從這些靈動的線條中,讓人看到生命的張揚,血脈的流動,思緒的飄舞,旋律的跌宕。書法的力量,書法的魅力,就在這不知不覺之間,讓你肅然起敬,讓你深切地體會到文字的神圣。唐碑,其實,實乃唐太宗書法的一座豐碑,也因此奠定了唐太宗在中國書法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世人素有“南有蘭亭序,北有晉祠銘”之美譽,把其書法與天下第一行書相提并論,這是極高的評價,專業(yè)性的定位?!短m亭序》今天也只能看到摹本與臨本,而真跡早已隨葬昭陵,難見蹤跡。而唐碑開創(chuàng)了我國行書止碑之先河,至今依然屹立在太原晉祠的“貞觀寶翰”亭中,供后人觀摩瞻仰,這就更加彌足珍貴。

細觀唐碑之書法,飄飄灑灑,典雅清秀,疏朗健拔,氣度非凡,可謂盡得王羲之之真?zhèn)鳌1娝苤?,李世民極度推崇王羲之,據(jù)說其內(nèi)府收集王羲之法帖居然有三千六百紙之多。其中,有一個“李世民計賺《蘭亭序》”的傳說,生動而風趣地描繪了藏于民間幾百年的神品《蘭亭序》再現(xiàn)世間、收入皇府的過程。李世民死后將《蘭亭序》陪葬昭陵,以至后世陸游發(fā)出“蠶繭藏昭陵,千載不復見”的浩嘆??梢?,對于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已經(jīng)不能簡單地用喜愛來表達,而是真正發(fā)自骨子里的愛,深愛,酷愛,以至到了癡迷的程度。李世民的書法完全是王羲之的路子。清人王佑作詩評價李世民的書法:“平生書法王右軍,鸞翔鳳翥龍蛇繞,一時學士滿瀛洲,虞褚歐柳俱拜倒?!?/p>

個人認為,僅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李世民的字已不是皇帝字,更不是江湖字,而是專業(yè)水準極高的書法藝術??梢韵胍姡钍烂耠m在廟堂之高,日理萬機,但在閑暇之時,對王羲之的法帖何止千遍萬遍地欣賞、把玩、臨摹。王羲之說,書法是玄妙之技,非通人達士,不可為也。同時,也不可否認,書法藝術也是動手能力極強的藝術,沒有長時間的筆墨浸淫,心摹手追,不可能達到掌控自如且如此形神兼?zhèn)涞某潭?。歷代善書的皇帝之中,李世民當之無愧居之榜首。自稱“天下一人”的宋徽宗,其瘦金體雖自成一體,但我個人認為,不可與李世民之書法同日而語??登?,其圓潤方正的皇家榜書,竊以為與李世民的書法也相去甚遠。

以我觀之,李世民唐碑的書法有三個突出的藝術特性。一是典雅舒朗,結(jié)體端莊,氣象雍容。其書法盡顯王羲之之風骨和氣韻,有御臨天下之自信,有外圓內(nèi)方之人生哲思,亦有筆墨運用控制之自如。二是法度嚴整,骨格雄奇,筆力遒勁。唐太宗親自撰寫《晉書·王羲之傳論》,認為“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靠露結(jié),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區(qū)區(qū)之類,何足論哉!”李世民把王羲之推崇于至高無上之地位,唐碑完全是堂堂皇皇的王羲之的風貌與法度。唐太宗在《論書》中還頗有體會地講道,“吾臨古人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并在書法實踐中總結(jié)出“虛拳直腕,指實掌虛”的理論。這些行家之語,絕非初學淺嘗者可以道出,一定是長期修煉揣摩之后的有感而發(fā)。而且,李世民的這些書論在唐碑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三是飛逸灑脫,流暢自然,從容自如。唐碑洋洋灑灑千余字,字大如桃。從書法角度講可謂鴻篇大作,書寫應有相當難度。但整個碑文看起來高山流水,生動自然,堪稱完美。碑文以行書為主,時有靈動之草書夾雜其間,使整個畫面愈顯生動。碑文中的39個“之”字,如蘭亭然,書寫風格各有不同,變化多姿。由此可見唐太宗的書法功力已經(jīng)達到極高的境界。結(jié)體、筆法、線條、墨色、章法、韻味,隨心所欲又盡得其妙,信筆由韁而盡在法度之中。

唐初之書法,已經(jīng)形成嚴整瘦硬的唐楷體系。初唐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都是深得李世民賞識器重的大臣和名揚天下的書法大家。縱觀四人書法,儼然已經(jīng)奠定唐楷大廈之基石。中唐至顏真卿,書風為之一變,由瘦硬而為雄渾。到晚唐,柳公權又為之一變,將瘦硬與雄渾融合變通,成為一家。至此唐楷完美收官,彪炳史冊。唐楷雖然都屬“二王”一脈,但細論之,其楷書工整有余而韻味有所欠缺,這就理解了為什么人們說“唐書尚工”,也就理解了為什么到了宋的“蘇黃米蔡”,他們不約而同地把贊許的目光掠過繁華的盛唐,直接投射到更為久遠的魏晉,去追尋書法的情趣與韻味,從而形成與唐相去甚遠的書法風貌。這就是“宋書尚意”。話似乎有點扯遠了,其實尚在題中。反觀唐太宗之書法,還真沒有絲毫唐楷之習氣,完全是正宗的王羲之的味道。而且當年他千方百計地得到《蘭亭序》,如獲至寶,讓身邊的諸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一干大臣和書法大家們好好臨摹。可惜的是,這些大臣和書法大家們卻并未真正領會王羲之之真諦,或者說在傳承和弘揚《蘭亭序》這種代表魏晉風韻的書法精神方面,他們并沒有比他們的皇帝做得更好。

不過,客觀講,與唐太宗極端推崇的老師王羲之相比,其書法還是稍有遜色,青出于藍而未必都能勝于藍。個人認為,王羲之的冷峻與硬朗,險拔與力道,在唐碑的墨跡中表現(xiàn)得還不夠多。雖說“南有蘭亭序,北有晉祠銘”,但唐碑之字與蘭亭相似度并不大,與唐懷仁和尚用25年時間集字的《圣教序》可能更為接近。懷仁和尚千辛萬苦地把《圣教序》完成之時,唐太宗已經(jīng)駕崩24年了。但《圣教序》之字,大多是從內(nèi)府所藏的王羲之墨跡中選用,曾是唐太宗在世時反復觀賞臨摹之法帖,所以,其字更接近《圣教序》,亦在情理之中。清人齊羽中評論:“其書氣象涵蓋,骨格雄奇,蓋儼然開創(chuàng)規(guī)模也。其書結(jié)字用筆,頗似懷仁圣教序”(《三晉見聞錄》)。唐太宗本人對此碑應是相當?shù)靡獾?,否則他也不會將《晉祠銘》拓片作為國寶贈送外國賓客。

回過頭來,再說說晉祠之美

晉祠之美,似乎還沒有說夠。

在唐太宗眼中,晉祠的一花一木都是那么美,晉祠的一磚一瓦都是那么親切。懸甕山是神山,晉水是神水,晉祠是仙境。

“金闕九層,鄙蓬萊之已陋;玉樓千仞,恥昆閬之非奇?!睍x祠的宮殿、晉祠的廟宇,如九天金闕輝煌壯麗,光彩照人,即使蓬萊勝境、昆侖閬苑,都粗鄙平淡,黯然失色,不值一提。想象一下,不是仙境,勝似仙境。晉祠已美到極致。

“懸崖百丈,蔽日虧紅;絕嶺萬尋,橫天聳翠。霞無機而散錦,峰非水而開蓮。石鏡流輝,孤巖宵朗;松蘿曳影,重溪晝昏。碧霧紫煙,郁古今之色;玄霜絳雪,皎冬夏之光?!眰€人極欣賞“碧霧紫煙,玄霜絳雪”八個字。綠色的霧,紫色的煙,黑色的霜,紅色的雪,頓時把我們帶入一個奇異無比的夢幻世界。晉祠古今之色,冬夏之光,盡在其中。晉祠真的很美,可用這么神奇的筆觸,凝練而傳神地把晉祠的美寫到這種極致,非常人可及。莫非唐叔虞給了唐太宗靈感,否則怎么會有如此神來之筆。

“其施惠也,則和風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其至仁也,則霓裳鶴蓋息焉,飛禽走獸依焉。其剛節(jié)也,則治亂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其大量也,則育萬物而不倦,資四方而靡窮。”

它施惠于百姓,天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則苗勃然興之;它仁義高潔,天上飄飄飛舞的神仙都來這里憩息,飛禽走獸也歸依到這里;它剛強堅定的意志和節(jié)操,無論天下大治還是大亂都不可改變它的崇高形象,無論寒冬臘月還是暑熱蒸騰都不能動搖它的操守;它的胸懷大量,化育萬物而從不知厭倦,扶助四方蒼生而永無窮盡。晉祠,它樂善好施,仁義為懷,剛正不阿,胸襟寬廣,天下的美德都集于它一身,是一個寬厚、善良、仁慈、堅強、執(zhí)著、親切的長者。他布云施雨、哺育萬物、造福生靈,恩惠天下,是受人們愛戴崇敬的高尚完美的圣人。的確,晉祠已經(jīng)不是晉祠,晉祠就是圣人。

“加以飛泉涌砌,激石分湍。縈氛霧而終清,有英俊之貞操;住方圓以成像,體圣賢之屈伸。日注不窮,類芳猷之無絕;年傾不溢,同上德之誡盈。陰澗懷冰,春留冬鏡;陽巖引溜,冬結(jié)春苔。非疏勒之可方,豈瀑布之能擬?!睍x祠泉水清澈飛涌,那是因為此水有俊逸超群、始終如一的貞操;水雖無形,流動的泉水分流入方、圓之池沼,體現(xiàn)了圣賢之人那種能屈能伸的高尚品格;日注不窮,猶如美妙的道行綿綿不絕;泉水長流不衰,卻從不滿溢于水渠之外,這就如同有高尚品德之人,告誡人們不能狂傲自滿。

“故以眾美攸歸,明祗是宅。豈如羅浮之島,拔嶺南遷;舞陽之山,移基北轉(zhuǎn),以夫挺秀之質(zhì),而無居當之資。故知靈岳標奇,托神威而為固。”萬德之美,皆從于已。這就是晉祠,它景色美,它品德高尚,它化育萬物,謙遜低調(diào),胸襟寬廣,堅守如一。這樣的美,天下無敵。

晉祠,是唐叔虞的神靈賦予了它非凡的氣質(zhì)和與眾不同的品德。晉祠,其實正是唐叔虞的化身吧。

研讀唐碑,讓我對晉祠更加肅然起敬,對生我養(yǎng)我的三晉大地愈加崇拜景仰,對唐國晉地所孕育的深厚濃烈的唐風晉韻愈加如醉如癡。

“臨汾水而濯心,仰靈壇而肅志。”后人覽之,亦當共勉。

責任編輯高璟

猜你喜歡
李世民唐太宗太原
唐太宗慧眼識馬周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三張紙條
太原工讀駕校的品牌之路
唐太宗 善聽勸諫
皇帝不能玩權術
以誠相待
唐太宗慧眼識馬周
农安县| 鹤山市| 新蔡县| 怀集县| 荥阳市| 福建省| 广元市| 曲周县| 梁河县| 东山县| 嵩明县| 巴楚县| 交城县| 衡阳县| 临高县| 曲麻莱县| 嘉善县| 临汾市| 平凉市| 宜兰市| 井陉县| 察隅县| 凤山县| 绍兴县| 博客| 玉环县| 丰镇市| 丰原市| 永安市| 改则县| 翁牛特旗| 阿拉善盟| 雅江县| 台北县| 华安县| 师宗县| 宣武区| 滦平县| 博乐市| 张北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