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斗太陽早午距離地球的遠近,因為“孔子不能決也”,仿佛就成了千古謎案。其實,用現(xiàn)代科學(xué)的道理是很容易說明白的。
太陽和地球的距離在一天內(nèi)有變化,但是這點變化是微不足道的。早晨太陽離我們稍遠一點,中午稍近一些,兩者相差約等于地球的半徑,僅相當(dāng)于太陽和地球距離的1/2300,這對觀察太陽的大小和感受太陽輻射的熱沒有多大影響。
看起來早晨的太陽比中午時大些是因為眼睛的錯覺。當(dāng)太陽初升時,四周天空暗沉沉的,因而太陽顯得明亮;而在中午時,太陽與周圍的亮度差沒有那樣懸殊,看起來在早晨比中午時大些。其次,中午太陽射得人睜不開眼。在人們的印象中,太陽只是一個明亮的點,而日出日落時的太陽是可以觀察到的一個圓球。
中午比早晨時熱,是因為中午時太陽光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陽光是斜射在地面上。直射時,地面和空氣接受太陽的熱輻射較早晨斜射時多。
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在一年內(nèi)確實也有變化。1955年,我國著名天文學(xué)家戴文賽教授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發(fā)表了論文《太陽與觀測者距離在一日內(nèi)的變化》。他精確地算出一年內(nèi)不同地區(qū)不同時間太陽與地球的距離變化。以北京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陽比早晚的都近……不過變化太小,我們是感覺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