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eel
世界上第一張建筑照片
這張名為《窗外的風景》的照片,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也是第一張關于建筑的照片。當時的制作工藝并沒有現(xiàn)在成熟,尼埃普斯是在白蠟板上敷上一層薄瀝青,然后利用陽光和原始鏡頭,拍攝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時間長達八小時,才獲得了人類拍攝的第一張照片。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張照片中,這座房子的外觀清晰可見。
關于中國老北京最早的建筑照片要追溯到由著名戰(zhàn)地攝影師Felice Beati拍攝《費利斯一比托中國影像集》。包合照片110張,大致拍攝于1860至1871年,拍攝地涉及中國香港、廣州、北京、天津。其拍攝了通州燃燈塔、安定門、清漪園、天安門、雍和宮等,是現(xiàn)在所見老北京最早的照片。圖為Felice Beato拍攝的頤和園外的昆明湖。
提及中國皇城,必不可少要講到故宮,作為中國古建筑最華麗的組群,作為古代天子理政場所,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因此在很多方面代表了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最高水平。在故宮影像歷史中,很多攝影師為我們留下了完整的記憶,使我們可以通過老照片超越時空回顧歷史。
《故宮藏影:西洋鏡里的皇家建筑》
主編:單霽翔
出版社:故宮出版社
主編
單霽翔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
“可以說,紫禁城半個世紀的風霜雨雪,與中華民族奮勇不屈、力爭自由的革命歷史緊密相連。這半個世紀的縮影,凝聚在一幀幀灰白照片中,這是紫禁城的記憶遺產,更是民族的歷史財富?!?p>
午門,1900年選自《故宮藏影:西洋鏡里的皇家建筑》
太和殿,小川一真
角樓,小川一真
此三幅圖為1906年,日本東京帝室博物館組織出版了由攝影師小川一真所拍攝的《清國北京皇城寫真帖》中的故宮影像。小川一真是首批進入故宮拍攝的攝影師之一,當時是受日本建筑之父伊東忠太所托,為日本皇太子居住的東宮御所進行裝飾提供資料,因此來考察北京紫禁城,以建筑研究的角度,采取攝影與測繪相結合,將紫禁城拍了“底朝天”。而恰好是因為這次拍攝,為故宮留下最真實的原始影像,因為故宮的很多地方在此后的軍閥混戰(zhàn)、民國初建、戰(zhàn)爭洗禮以及社會變革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改變和破壞。
太和殿寶座藻井,小川一真
東華門,1890年
這是一組穿越時空的故宮新舊黑白照片的對比,畫面中人們的著裝、交通工具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但是透過歷史,仍然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東方美學與智慧的感動。
此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故宮城墻下的人,蘇唐詩
此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此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伴隨著攝影技術的成熟,以及充分的祖國文化自信,更多的攝影家們加入了拍攝故宮的隊伍,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鏡頭里,今天的故宮更加的宏偉壯麗。所以讓我們一起伴隨著故宮老照片的濃厚記憶,開啟當今故宮影像的新紀元。
古羅馬斗獸場的門票是用骨頭制作的
古羅馬斗獸場作為羅馬乃至意大利的符號象征,更是被世人譽為世界新七大奇景之一。斗獸場可以說這是一個上演世界上最殘酷兇狠戲劇的舞臺。數(shù)十萬角斗士和罪犯在公共娛樂的名義下葬身在這里。野蠻的號角在這里響徹了400年,千百萬觀眾觀看了這里的表演。這是專為觀看死亡而建造的一座建筑,在人類血腥的歷史上,沒有任何建筑可以與它相提并論。古羅馬文化最尊崇的是戰(zhàn)斗和死亡,為了讓公眾觀看這些血腥的場面,羅馬當局把用骨頭做的門票免費發(fā)給大家。每張票上都寫明在76個入口中持票者應走哪一個入口。斗獸場有6個出入口供羅馬貴族們專用。座位是嚴格按照等級地位排列的。地位越高,就離屠殺現(xiàn)場越近。
樂高曾為建筑師制作了特殊磚塊
樂高創(chuàng)始人的兒子Godtfrd Kirk Cnnstiansen,試圖利用樂高積木為他正在建造的實體建筑制作模型然而它沒有達到尺寸要求,因為樂高積木僅有5:6的寬高比。這促使更小的立方體磚塊于1963年被生產——Modulex。令人遺憾的是.20世紀70年代之后樂高公司沒有繼續(xù)生產這個型號的磚塊。
此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