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香玲
[摘要]手術壓瘡又被稱為“壓力性潰瘍”,主要是由于術中無法移動患者體位,局部組織壓力不能及時緩解而導致血液循環(huán)障礙、組織缺氧、缺血等,進而出現(xiàn)軟組織壞死、潰爛,在老年手術患者中極為常見。手術壓瘡明顯加重了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不適感,具體表現(xiàn)為焦慮、擔憂、惶恐以及嚴重的應激反應等,極易引發(fā)各種術后并發(fā)癥。手術壓瘡影響了機體康復,降低了手術效果,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了住院成本以及護理難度,現(xiàn)已引起臨床高度重視。本文主要針對手術壓瘡的危險因素以及護理措施展開綜述。
[關鍵詞]手術;壓瘡;危險因素;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4-4721(2020)4(a)-0036-04
[Abstract] Surgical pressure ulcers is also called "pressure sore", mainly due to the inability to move the patient′s position during operation, local tissue pressure can not be relieved in time, resulting in blood circulation disorder, tissue hypoxia, ischemia, etc., and then soft tissue necrosis, festering is extremely comm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urgery. Surgical pressure ulcers significantly aggravate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discomfort, which is manifested as anxiety, worry, fear and severe stress response,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va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rgical pressure ulcers affect the body′s rehabilitation, reduce the surgical effect, prolong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crease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nursing, and have now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linic.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surgical pressure ulcers and nursing measures.
[Key words] Surgery; Pressure ulcers; Risk factors; Nursing measures
據(jù)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院內壓瘡的發(fā)生率高達13%,其中將近23%的壓瘡與手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1]。過去臨床認為壓瘡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臥床所致,但隨著臨床對壓瘡的不斷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壓瘡是由剪切力以及壓力共同作用所致。據(jù)國外報道[2],手術患者是壓瘡的好發(fā)人群,一般老年人術中發(fā)生壓瘡的概率明顯高于正常人。手術壓瘡一般發(fā)生在術后幾小時至6 d內,一般以術后1~3 d最為多見,大部分患者在術后1~2 d會出現(xiàn)紅斑等癥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紅斑會轉變?yōu)橛侔撸軌翰课怀霈F(xiàn)皮膚剝脫以及水泡等癥狀,明顯加重了患者心理以及生理負擔,浪費了大量的醫(yī)療資源,增加了住院成本,現(xiàn)已受到臨床高度重視與關注[3]。本文總結近兩年臨床手術壓瘡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以及預防護理對策,旨在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現(xiàn)報道如下。
1壓瘡的發(fā)生機制
1.1力學因素
摩擦力、剪切力以及壓力等均是引發(fā)壓瘡的力學因素,手術過程中形成壓瘡的最主要力學因素為垂直壓力。術中患者體位固定,或者移動患者方法不當,往往會導致患者身體與軟墊、床單以及手術床等出現(xiàn)摩擦力、剪切力,造成局部皮膚深部組織、角質層損傷[4]。臨床有研究表明:受到93 kPa的壓力2 h以上,組織極易發(fā)生壓瘡[5]。
1.2皮膚抵抗力改變
術中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出汗等癥狀,或者被沖洗液、體液以及血液等各種液體浸漬,局部皮膚抵抗力明顯降低,pH值改變,皮膚出現(xiàn)潮濕現(xiàn)象,導致皮膚角質層的屏障作用明顯減弱,皮膚在潮濕環(huán)境下會喪失保護性油脂,增加皮膚摩擦以及受壓概率[6]。
1.3再灌注損傷
手術完成后,在缺氧以及缺血狀態(tài)下,受壓部位在短期內快速充血,局部血容量增加,組織極易發(fā)生再灌注損傷,這種損傷會釋放出大量的自由基,是引發(fā)壓瘡的重要因素之一[7]。
2手術壓瘡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2.1患者因素
2.1.1年齡? 年齡越大,術中發(fā)生壓瘡的概率就越高。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被臨床認為是手術壓瘡的高發(fā)人群[8]。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皮膚松弛,彈性明顯降低,皮下組織變薄、萎縮,易損傷明顯增加,再生能力減弱,發(fā)生壓瘡的概率明顯高于正常手術患者。
2.1.2體重? 體重也是引發(fā)手術壓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體型瘦弱者比體型肥胖者更容易發(fā)生壓瘡。主要是由于體型瘦弱者,一般體重在76 kg以下的患者,無皮下脂肪組織保護,更容易發(fā)生壓瘡[9]。但是對于體型過度肥胖者,在垂直作用力的影響下分,發(fā)生壓瘡的風險性也明顯升高。在馬躍等[10]的研究中,578例患者手術壓瘡的發(fā)生率高達9.34%。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齡、體重等均為手術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臨床對于體型過度瘦弱以及過度肥胖的患者應高度警惕壓瘡的發(fā)生。
2.1.3疾病? 血流閉塞加快、反應性充血延遲以及氧供減少等均會增加壓瘡發(fā)生風險。臨床有研究表明,發(fā)熱、脊椎損傷、惡性腫瘤、糖尿病、腎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癱瘓、低蛋白血癥、血容量不足、貧血等均是壓瘡的高發(fā)人群[11]。
2.1.4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也與壓瘡的發(fā)生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情緒打擊、焦慮恐懼、神經壓抑等均會導致淋巴管阻塞,產生大量的無氧代謝產物,損傷組織,增加壓瘡發(fā)生率[12]。
2.2手術
2.2.1麻醉? 術中使用麻醉藥物,會導致患者肌肉松弛,動脈血壓降低,生理反應明顯減弱,在受壓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情況下,血管、神經以及組織等承受的牽拉力以及張力均超出了正常的代償期程度,會出現(xiàn)組織壞死、缺血等癥狀[13]。
2.2.2手術? 手術時間的長短與壓瘡發(fā)生的概率呈正相關性。手術時間越長,患者受壓部位表皮溫度就越低,壓瘡發(fā)生率就越高。臨床有研究表明,手術時間在4 h以上的患者,術后壓瘡發(fā)生率高達21%,一般手術時間每增加30 min,壓瘡的發(fā)生風險就會增加33%[14]。楊華俊等[15]研究中,290例患者壓瘡發(fā)生率高達29.66%,手術時間≥2.5 h,壓瘡風險會明顯升高,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術時間與壓瘡發(fā)生風險成正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手術時間延長,會增加壓瘡發(fā)生風險。
2.2.3手術體位? 壓瘡的發(fā)生部位與手術體位也存在一定聯(lián)系。一般側臥位發(fā)生壓瘡的概率明顯高于平臥位。平臥位壓瘡的好發(fā)部位是足跟以及骶部,側臥位壓瘡的好發(fā)部位是頦部以及胸部,截石位壓瘡的還發(fā)部位是骶尾部[16]。
2.2.4手術室溫度? 手術室溫度過低,會導致患者外周血液循環(huán)不良,減少受壓部位的血供;體溫過高,又會增加機體代謝率以及組織耗氧量,也會增加壓瘡發(fā)生風險[17]。
2.2.5使用手術支具? 術中如果手術支具硬度較高、約束帶過緊或者體位擺放不當均會導致局部皮膚出現(xiàn)缺氧、缺血等癥狀,增加壓瘡發(fā)生率。
3手術壓瘡護理對策
3.1心理護理
術前1 d,手術室護士應到病房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詳細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于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患者,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通過健康手冊、文字、海報、視頻等形式向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以及手術知識的認知度,促使其正確的看待自身疾病,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18]。
3.2術前評估
術前,手術室護士應采用壓瘡評估表對患者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包括全身有無并發(fā)癥、手術時間、麻醉方式、手術體位、體型、營養(yǎng)狀況、剪切力、摩擦力、移動力、適應力、潮濕、感覺等。對于高風險壓瘡患者,應及時進行對癥處理,且術中高度警惕。李溫霞等[19]研究中,預警組60例患者進行壓瘡風險預警系統(tǒng)護理,對照組60例患者進行紙質評估表壓瘡護理,預警組術后壓瘡發(fā)生率(3.0%)低于對照組(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術前采用壓瘡風險預警系統(tǒng)評估并實施針對性護理,可有效降低壓瘡風險。
3.3體位安置
術中協(xié)助患者采取舒適、正確的體位,確?;颊哐h(huán)以及呼吸功能良好,避免推、拉、拖等動作,合理控制約束帶的松緊度,必要時加襯墊。在手術情況允許的前提下,每隔2 h協(xié)助患者更換1次體位,例如手術床左右傾斜5°~10°,適當降低或抬高手術床背板,以分散由于手術體位帶來的重力,減輕接觸面的壓力,最大限度預防壓瘡發(fā)生。在孫萬瑤等[20]的研究中,對觀察組實施優(yōu)化術中體位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體位護理,觀察組的壓瘡發(fā)生率(2.3%)低于對照組(1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優(yōu)化手術患者術中體位護理,可有效預防壓瘡發(fā)生。
3.4選擇合適的體位墊
結合預估手術時間以及手術性質等選擇最佳的術體位墊,目前臨床常用的體位墊有膠凍墊、泡沫墊以及海綿墊等,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最大限度減少由于手術帶來的剪切力或壓力,達到預防壓瘡的作用和目的。在譚靜等[21]研究中,試驗組予以高分子凝膠體位墊,對照組予以傳統(tǒng)軟枕體位墊,試驗組的壓瘡發(fā)生率(0.00%)低于對照組(12.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于手術患者術中合理使用體位墊,可有效預防壓瘡發(fā)生。
3.5受壓部位貼壓瘡貼
對于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在重點受壓的部位應貼壓瘡貼,例如康慧爾以及多愛膚等,也可使用液體敷料,例如賽膚潤等,改善皮膚營養(yǎng)狀況以及微循環(huán),起到增強皮膚抵抗力的作用[22]。
3.6保持皮膚干燥
術中保持受壓部位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潮濕,可有效降低壓瘡發(fā)生率。術中手術室濕度、溫度應控制適宜,一般在50%~60%,溫度一般在22~26℃,如果溫度過高,會導致患者出汗,濕度過高,則導致患者長期處于一種濕性環(huán)境中,明顯增加了壓瘡發(fā)生率[23-24]。
3.7注意保暖
術中合理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合理使用升溫裝置或者電熱毯,維持患者溫度恒定,一切沖洗液、灌洗液、輸注液等均應加熱,避免發(fā)生低體溫,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部位[25]。
3.8強化??婆嘤?/p>
手術時間>2.5 h是目前臨床公認的手術壓瘡發(fā)生風險指數(shù),因此,醫(yī)院應加強對手術室進行??婆嘤?,引起手術室護士對壓瘡的高度重視,切實提高臨床工作效率,密切配合醫(yī)生,最大限度縮短手術時間,且及時建立壓瘡預防元以及流程等,嚴格遵循設定的流程進行,將手術壓瘡發(fā)生率降至最低。
3.9加強術中觀察
手術室護士在密切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時,應加強對患者術中狀態(tài)觀察,以便及時發(fā)生壓瘡危險因素,及早處理。術后詳細檢查患者受壓部位,有無皮損、水泡、潮紅等癥狀發(fā)生,及時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班,對于特殊患者應特殊、重點交代。手術日次對患者進行術后訪視,了解患者身體狀況。
4小結
手術壓瘡是目前臨床評價手術室護理重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手術壓瘡發(fā)生機制復雜,明顯增加了手術室護理難度。手術室護士應詳細了解壓瘡的發(fā)生機制以及危險因素,及早識別、評估患者發(fā)生壓瘡的風險,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以及科室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對策,最大限度降低壓瘡發(fā)生風險。在我國目前臨床壓瘡預防工作中,手術室壓瘡預防措施逐漸完善,但對于術中是否使用壓瘡評估量表,仍舊未形成統(tǒng)一定論,因此仍舊需要臨床進一步加大對手術壓瘡的研究,切實提高對手術壓瘡的預測性,最大限度降低手術壓瘡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智紅曉,宋葆云,楊巧芳.應用集束化護理預防成人體外循環(huán)心臟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急性壓瘡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6):840-842.
[2]Meads C,Glover M,Dimmock P,et al.Parafricta bootees and undergarments to reduce skin breakdown in people with or at risk of pressure ulcers:a nice medical technologies guidance[J].Appl Health Econ Health Policy,2016,14(6):1-12.
[3]李思,詹美鶯,謝美文.婦科腹腔鏡截石位手術發(fā)生壓瘡的相關因素及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9):90-91.
[4]黃潤,陳海斌,李思.手術室壓瘡風險因素評估量表在預防手術患者壓瘡中的運用[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21):191-192.
[5]吳美丹,龔海蓉,林潔,等.防壓瘡氣墊床壓力選擇的實證研究與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7,32(3):37-40.
[6]葛曉青,周輝霞,胡煥群,等.100%蕎麥殼在臥床患者預防皮膚壓瘡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6,37(1):265-266.
[7]馬麗靜,戴冬梅,劉衛(wèi).酮色林-水溶性殼聚糖膜治療Ⅱ~Ⅲ期壓瘡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8,35(4):367-369.
[8]馮美琴.壓瘡護理小組在高齡危重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5):84-85.
[9]胡媛媛,楊艷,郝育紅,等.腦卒中患者骶尾部皮下脂肪厚度及體重指數(shù)與壓瘡的相關性研究[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6,30(2):152-154.
[10]馬躍,林雪梅.手術患者相關壓瘡發(fā)生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探究[J].系統(tǒng)醫(yī)學,2019,4(5):148-150.
[11]盧春麗,朱小冬,李小蘭,等.術中壓瘡評估表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4):132-133.
[12]汪蓉蓉,何重香,賀學宇,等.肝移植手術患者壓瘡預防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27):3878-3883.
[13]趙體玉,郭月,趙快樂,等.手術患者術中壓瘡的監(jiān)測分析與質量改進[J].護理學雜志,2016,31(24):22-25.
[14]Chiu YJ,Liao WC,Wang TH,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outcomes after pressure sores reconstruction with fasciocutaneous,myocutaneous,and perforator flaps[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7,70(8):1038-1043.
[15]楊華俊,吳柳顏,陳揚,等.手術患者發(fā)生壓瘡的手術室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策略[J].臨床護理雜志,2018, 17(5):55-58.
[16]祝煥蕾,曲華,叢超,等.神經外科側臥位手術皮膚壓瘡的護理干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5):177-178.
[17]楊倩,王剛,盧琪,等.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冠脈搭橋手術中發(fā)生壓瘡的相關因素及護理措施[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34(4):759-762.
[18]郝鈺,張海霞.復合保暖措施在腦腫瘤手術中對皮膚壓瘡的預防及護理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8,22(10):109-111.
[19]李溫霞,孫靜,李育紅,等.壓瘡風險預警系統(tǒng)在胸腰段骨折手術患者壓瘡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9,35(5):460-465.
[20]孫萬瑤,張子葉,朱怡霏,等.手術室體位護理對手術室腦瘤患者長時間手術壓瘡形成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6):726-729.
[21]譚靜,謝嬋英.高分子凝膠體位墊在手術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9):128-129.
[22]邱巍方,廖文婷,葉麗紅.康惠爾透明貼聯(lián)合潔悠神對預防難免壓瘡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7,23(3):15-17.
[23]林白浪,陳小芬,符小玲,等.海南省三級甲等醫(yī)院住院患者壓瘡及其他皮膚損傷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28):2171-2176.
[24]高京華,李婷,王倩,等.皮膚護理??菩〗M模式在臨床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23(20):2635-2638.
[25]吳紹英.淺析老年臥床患者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壓瘡的臨床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7,11(9):171-172.
(收稿日期:2019-08-28? 本文編輯:孟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