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聰
《從軍詩五首》創(chuàng)作于建安二十年三月到建安二十二年三月之間(215年-217年)。背景是曹操西征張魯和東征孫權(quán)。其中,第五首寫的是作者跟隨曹操東征結(jié)束,凱旋歸來,路過譙郡——東漢建安末,魏武析沛國置。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州市)。而寫下的見聞和感思。其主旨是反映戰(zhàn)亂對經(jīng)濟民生的破壞,贊美譙郡人民的太平生活,從而歌頌曹操征討四方,安邦定國的文治武功。
四十一歲的王璨寫下了《從軍詩第五首》后不久就病逝了。因此,這首詩是他的最后遺作。
全詩如下: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四望無煙火,但見林與丘。
城郭生榛棘,蹊徑無所由。
雚蒲竟廣澤,葭葦夾長流。
日夕涼風發(fā),翩翩漂吾舟。
寒蟬在樹鳴,鸛鵠摩天游。
客子多悲傷,淚下不可收。
朝入譙郡界,曠然消人憂。
雞鳴達四境,黍稷盈原疇。
館宅充廛里,士女滿莊馗。
自非圣賢國,誰能享斯休?
詩人美樂土,雖客猶愿留。
作品在內(nèi)容上明顯分為前后兩部分。第一部分寫戰(zhàn)場和邊境見聞,極力描寫吳魏兩國邊境以及合肥戰(zhàn)場,因為戰(zhàn)火不斷,而荒無人煙,荊棘遍地,破敗凄涼,毫無生機的慘相。一路所見,沒有人煙,沒有道路,大軍在荒草地和野樹林里亂走;在水草、蘆葦深深掩蓋的水面行舟?!昂s在樹鳴,鸛鵠摩天游”一句則是作者的想像,因為當時是冬季,長江以北絕不可能聽見蟬鳴,看見禽鳥亂飛。這樣寫無非為突出死寂,制造濃重的凄涼氛圍。
作品第二部分則描繪了曹魏譙郡“館宅充廛里,士女滿莊馗”的動人畫卷。
譙郡是曹操老家,所以,當時的政治地位很高。曹操非常重視建設(shè)譙郡,以后,譙郡與洛陽,長安,鄴城,許昌,并稱曹魏五大首都。由此可知,譙郡當年的繁華程度。
在王璨的筆下,譙郡是這樣的人間“樂土”:剛一到譙郡,我頓時就把從戰(zhàn)場上帶來的憂思感傷忘掉了。你聽那雞鳴犬吠之聲遍達四境,你看那五谷良苗覆蓋田野,還有高大豪華的住宅密布城郊,聚集在莊園內(nèi)外或游玩在大道上的男男女女是何等悠閑自在。
這部分是實筆刻畫自己對譙郡城市和農(nóng)村風貌的見聞(雞犬之聲、五谷寫農(nóng)村,館宅、士女是城市),里面當然有文學(xué)的修飾和藝術(shù)的美化,不過,也絕非憑空想象,昧心虛構(gòu),故具有相當參考意義。最后四句則是歌功頌德,讓人們認識到這樣美好的生活是誰給的?還讓人們思考這樣的生活你們想要嗎?那么,快來吧!
王璨對譙郡的贊美既細膩又簡潔。并沒有什么汪洋恣肆的夸飾,也沒有太具體的列舉。卻涉及到民生的各主要方面(衣食住行)把一個亂世中的郡縣之美描繪的不亞于世外桃源。
加上他前文的鋪墊,用戰(zhàn)場和邊境的景象更突出譙郡之美,強烈對比之下,使讀者感到譙郡不啻天堂樂園,人民在那里安居樂業(yè),衣食無憂,何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