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喆雋
你認為“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關(guān)于人性的爭論,從先秦儒家開始,至今沒有得出一個統(tǒng)一的結(jié)論。支持“性惡論”的人會說,因為“人性本惡”,所以需要教育來矯正,避免社會上出現(xiàn)更多的惡人惡事。而支持“性善論”的人則表示,你沒看到社會上層出不窮的人在見義勇為嗎?
不過,也有人對“見義勇為”行為表示質(zhì)疑,那些做好事的人真的不求回報嗎?如果是損害個人自身利益的“見義勇為”,還會有人去做嗎?
我們就來聊聊和人性、利益相關(guān)的話題。
首先來了解一個思想實驗:
從前有一個杠精國。杠精國里的人都相信,天底下沒有好人,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這個杠精國的人來到遙遠的好人國考察,看見一只豬落水了,眼看就要淹死。這時有個好人路過,他毫不猶豫地跳進水里,把豬救了上來。于是,杠精甲就嘲笑好人說,你為什么要救這只豬?好人說,我沒有多想。杠精乙說,莫非這只豬是你的。好人說,這只豬不是我的。杠精丙說,只有落水的是我的孩子,我才會跳下去救,為了延續(xù)我的基因。好人說,落水的如果是你媽媽,你就不救了?媽媽死了,也不影響你延續(xù)基因啊。杠精丁對好人說,你救豬是為了讓其他人看見,認為你是一個見義勇為的人,可這樣是沽名釣譽啊。好人說,好像周圍沒有其他人,只有你們。杠精戊說,我知道了,你是為了讓自己心里好受些,才救豬的,還是為了你自己。好人搖頭說,我無話可說了。于是,杠精們在考察報告里寫道:“好人國里沒有好人?!?/p>
你做過“毫不利己,全部利他”的事情嗎?
康馨:有的,比如地鐵上讓座,災(zāi)難中捐款。但我覺得“毫不利己,全部利他”的事情是極少存在且難以長期存在的。利己與利他應(yīng)該是相對的,比如20%利己,80%利他。前面舉的例子,人們做的時候本心很簡單,就是想幫助他人,但后來也會想:如果某天我需要幫助,也希望有人可以不計回報地伸出援手。
胡曉杰:沒有,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chǔ)》中對霍布斯的性惡論做出了批判:幫助他人的本能源于動物心理,而對同類的援助亦是一種非顯性的自我援助?!昂敛焕?,全部利他”的事只有一種,那就是幫助敵人毀滅自己,我沒有做過這樣的事。
郁教授:的確,在我們平時生活當中,“不利己只利他”的事情是極少的。不過,同學們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忘了一種狀況,那就是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當孩子還非常幼小的時候,往往是非常無私的。在人際交往關(guān)系中,人們不都是經(jīng)過計較之后再行動的,人與人之間也不都是陌生人的關(guān)系,親人、愛人之間可以非常無私。
你有沒有見過幫助別人同時還帶有私心的事情呢?
沈凱麗:有,比如兩個同學互相幫助對方學習。我覺得人和人之間應(yīng)該是相互聯(lián)系的,我并不認為帶著私心幫助別人是錯誤的,相反,這種關(guān)系有時候能夠促進我們幫助他人。有了回報,就像孩子得到了糖,下一次會做得更好。但是,凡事都要有一個度,若是私心超出了道德的底線,那就不可取了。
單嘉駿:比如說現(xiàn)在的慈善,很多企業(yè)家做慈善是為了利益,為了可以在自己的簡歷上有精彩的一筆。這樣他就可以在信用體系上得到更多的寬容。還有明星做慈善就更明顯了,做了慈善,名聲會變好,這樣會有更多的廣告商來找他拍廣告,那么他的身價就會提高,便能獲得多重利益。
朱瑜穎:見過。譬如我父親在抗疫期間成為志愿者,24小時登記村口往返人員,給他們測體溫。他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成為“逆行者”,我認為他是有私心的。他挺身而出獲得了精神上的成就感,將家國情懷付諸實踐,感受到了自己是國家的一個有意義的組成部分。他在守護著腳下的土地的同時肯定了自己,這是他的私心,所以我覺得“利己的范圍是寬泛的”。
郁教授:人有私心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并不是可恥或者需要指責的。反而,過度要求一個人沒有私心,是值得懷疑的做法。不過,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不讓私心妨礙公共的利益。在最佳狀況下,私心甚至有利于公共利益。有同學提到的自己父親參加抗疫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你認為杠精們的結(jié)論對嗎?為什么?
任伊囡:不對。好人救了豬,避免了豬落水溺死的結(jié)局,于豬而言,已算好人。同時好人救了豬,避免了農(nóng)戶的財產(chǎn)損失,更算是好人。
胡曉杰:如果把“好人”定義為毫不利己的傻子的話,他們的結(jié)論或許就對了。
康馨:什么是好人?季羨林先生說,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更多就是好人。王選院士覺得可以再降低一點標準,考慮別人與考慮自己一樣多就是好人。在思想實驗中,好人都想“互助互利”,可見所有的幫助都是相互的,在這一前提下,杠精的結(jié)論不成立。
朱瑜穎:這里的杠精代表了受厚黑學和陰謀論裹挾的旁觀者們,他們進入了一種“狹窄的框架效應(yīng)”。杠精步入誤區(qū)的原因有三。一、他們生長的環(huán)境一直以來都告訴他們,所有人都是自私的,這樣的世界觀讓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得出理性的結(jié)論。二、杠精們分析了好人救人外在和內(nèi)在的原因,卻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對生命的敬畏?!耙坏┌l(fā)現(xiàn)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杠精拼命想證明的只不過是滿足他們找尋同類的心理。三、跳出這個問題,我認為大家忽略了“豬”的想法。豬為什么落水?它需要好人拯救嗎?或許由豬出面表達自己的看法,才會道出最有力的理由。
利己和利他是絕對矛盾的嗎?
郁教授:似乎大部分同學反對杠精的看法,當然不要因為他們叫“杠精”,就認為他們的說法有問題,否則就犯了典型的“訴諸個體”謬誤。從豬的立場,或者從社會整體來看,好人的作為讓他獲得了心理上的安定,也拯救了生命,挽回了他人的財產(chǎn)損失,值得褒獎。
陳璐奕:我覺得不是。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叫作“合作”的關(guān)系,這是一種“利他”也“利己”的關(guān)系。而“絕對矛盾”這四個字本來就是不成立的。善與惡、美與丑、是與非、吉與兇……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之說。
諸亦茗:人在社會中生活,很多時候有出于利己目的的舉動,如司機為了少吃一張罰單在空曠的馬路上等紅燈,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利他的,因為司機的舉動維護了交通秩序。
朱涵冰:人類社會之所以可以保持穩(wěn)定,就是因為道德和法律的雙重保證使得個人和他人的利益達成動態(tài)平衡,也就是說,群居和社會的本能已經(jīng)印證了利己和利他的統(tǒng)一。
胡曉杰:一味地利己,非但不能保全自己,反而會導致自我毀滅,一味地利他也是同理。我想借用馬基雅維利的一句話:“被人們以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的做法使你不獲贊譽,它就損害你了。因為如果你有道德并且慷慨行事而不見之于人,你就逃避不了與此相反的惡名?!?/p>
郁教授:矛盾的意思有兩層:首先是在原則上相互不同,甚至存在沖突、抵牾;其次是指無法在現(xiàn)實中共存。利己和利他這對原則符合第一層意思,但是不符合第二層意思。人是在社會中被培養(yǎng)出來的,如果他還是一個社會人,就不可能絕對地利己,總會遵守一些社會的基本規(guī)范。
(整理:馮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