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安丘市的蔬菜和糧食種植面積較大,是山東省蔬菜和糧食的重要產地。馬鈴薯機械化壟作栽培技術是一種綜合了開溝、施肥、播種、鎮(zhèn)壓和覆土等任務的機械化種植技術,優(yōu)點在于節(jié)種、節(jié)水、節(jié)肥、省人力且播種均勻,不僅節(jié)約成本,而且能夠幫助獲得較高的產量,值得進行推廣。本文通過對馬鈴薯機械化壟作栽培技術中的步驟要點進行分析和總結,幫助整理和完善馬鈴薯栽培技術,使得馬鈴薯機械化壟作栽培技術更加科學高效。
一、機械整地
種植馬鈴薯的第一步就是要選擇一塊規(guī)模面積大、地勢平坦的土地,這樣有利于后期進行機械化工。土地以豆類、玉米、小麥等作物輪作為宜。
1、深松耕要求。當土地中的前茬農作物完成收獲后,就要為種植土豆做準備。使用拖拉機拉著旱田鏵式犁全方位深松機或者鏟式深松機等農用機器對土地進行全方位的深松耕,深耕的要求在20cm以上,深松的要求在35cm以上,進行深松時整片地松土深度的允許偏差應該控制在10%以內。這樣做有利于立土曬垡、積溫熟化土壤以及打破犁底層接納雨水。深松最好平均每三年一次,以打破犁底層為宜。耕深最好保持一致,溝底處理平整;耕寬也要一致,合壟嚴密,盡量避免出現(xiàn)重耕和漏耕的現(xiàn)象。地頭和地邊處理整齊,地內的碎土塊盡量小于5cm。翻壟時要注意進行的充分徹底,立壟和回壟率控制在5%以內較為良好。耕好后的土地要保證植被覆蓋率能大于90%,土壤較為細碎蓬松,沒有明顯的溝壟。冬季深松過后可以進行適當?shù)逆?zhèn)壓來保持土壤濕度,利于來年春天的播種。
2、播前整地要求。馬鈴薯在播種前應該用耙進行整地,耙深最好在10-15cm之間,深淺一致,不漏耙、不重耙,無溝無壟,最后達到耙后土壤細碎松軟、碎土塊均勻一致,地表平整、上松下暄的狀態(tài),為馬鈴薯的播種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耙地應該在適耙期間進行,這時的土壤含水率較為適宜,有利于保證播種的質量。
3、地下蟲害的防治。地下蟲害可用除草法防治,要及時的鏟除地里的雜草,可使用一些滅生性除草劑除去地邊地埂上的雜草,讓地下害蟲無處寄生和產卵。對于地下蟲害嚴重的田地,應該結合耙耱整地,用樂斯本乳油或辛硫磷乳油和水勾兌后再加入細沙土,在播種時撒入犁溝內。還可以使用直接灌根法進行防治蟲害。將配置好的防蟲藥液灌入手持噴霧器上,對植株進行灌根,每十天進行一次,連續(xù)進行兩到三次。在田間誘殺成蟲進行綠色防治也是一種方法,可以在馬鈴薯田間安裝頻振式殺蟲燈來殺死金龜甲、螻蛄等成蟲,減少化學藥品的使用。
二、機械施肥
施肥一般采用側位施肥或者種肥分層施肥。肥料和馬鈴薯的隔離土層應該大于3cm,否則會燒種。施肥最重要的就是做到氮磷鉀以及各種微量元素之間的合理搭配。應該熟知馬鈴薯作物特點,依照特點進行各種肥料種類和用量之間的搭配,一般氮磷鉀的比例為2.5∶1∶5。施肥的量應該根據(jù)土壤、單位面積產量水平、農家肥含量等因素計算,但要注意種肥不能使用碳酸氫銨和硝態(tài)氮。施肥時可以將肥料一次性施進土壤進行集中施肥,也可以將肥料撒在地表上再用工具進行耙施。對于整片土壤,施肥覆蓋率要達到100%,保證作物都有養(yǎng)分。
三、農藝要求
馬鈴薯機械化壟作栽培配備的拖拉機必須具有良好的性能,各零件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液壓懸掛零件操作靈活。拖拉機配套的農用機械也應該具有檢驗合格,具有許可證書和說明證書。拖拉機駕駛員應該熟練閱讀機械說明書,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且具有相應資格證書才能進行農田作業(yè)。
1、馬鈴薯品種的選擇和處理
應該根據(jù)當?shù)氐耐寥罈l件和生態(tài)條件,選擇適應當?shù)胤N植的、經(jīng)審定準予生產的、抗逆性強的、市場前景好的高質量脫毒種薯。山東省種植的馬鈴薯品種主要有魯引1號、荷蘭15號、荷蘭7號等,也培育出了墾育5號、雙豐6號、春秋9號等品種。剔除蟲薯、病薯、爛薯和雜薯。在馬鈴薯播種前的十幾天進行曬種催芽,如果采用整薯播種,要剔除薯塊頂端的密集芽眼,保證種薯質量在50g左右。如果進行切薯播種,播種前的一兩天內應該把種薯切成25-50g的薯塊,每塊薯塊上必須要帶1-2個芽眼。切薯塊的刀具應該用酒精或高錳酸鉀消毒后再使用,浸泡后的薯塊用藥物浸種再陰干后方可進行播種。
2、播種要求
(1)適時播種。春季播種時,要等到氣溫回升,田間10cm的土層溫度穩(wěn)定在7℃-8℃時方可播種,一般是4月份開始進行。播種量要根據(jù)當?shù)赝寥赖臐穸群托再|進行決定。在播種時要滿足技術要求,做到不漏播、不重播,也不傷害種薯。播種深度保持深淺一致,上層覆土要均勻嚴實。播種深度合格率高于75%,株距合格率不小于80%,空穴率小于3%,使得農作物生長整齊,便于后期田間管理和收獲。
(2)適時中耕培土。適時的進行中耕培土有利于薯塊膨大,不會出現(xiàn)匍匐莖外露的情況。一般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適宜進行兩次中耕作業(yè),出苗后的出苗率為50%、株高5-10cm時可進行第一次中耕,株高20-25cm時可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后應該除凈雜草,中耕深淺要一致,不要有大土塊。培土的壟高最好保持在20-25cm,保證壟溝、壟幫和壟頂有一定厚度的松土層??梢允褂民R鈴薯中耕施肥機來進行作業(yè),可以一次性的完成松土、除草、追肥、培土等作業(yè),具有質量好、成本低和效率高的優(yōu)點。
(3)防蟲防病。為了保證馬鈴薯的質量,應采用以防為主的原則,堅持綠色防治和綜合防治相結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配藥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中的用量和濃度,噴藥時噴頭不應距植株較近,以50cm為宜,噴灑時噴霧均勻,有利于病蟲害防治。噴灑農藥的次數(shù)以4-5次為最佳,做到不漏噴、不重噴。
四、及時收獲貯藏
當馬鈴薯中有80%的莖葉發(fā)生枯黃萎蔫時,就可以除去地上的部分莖葉,以便進行機械挖掘。一般在割去莖葉的6-10天后便可以進行收獲。機械收獲時要按要求進行,做到傷薯率低、挖凈率高。挖出的薯塊應該集中放置,方便人工拾運,提高收獲效率。運輸馬鈴薯時要注意避免對其產生創(chuàng)傷。貯存時要篩選出傷薯、病薯,對窖內采用熏蒸消毒,春秋季節(jié)注意通風,冬季注意防寒。
(作者單位:262103山東省安丘市石堆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