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云南宜良紗帽山墓地人骨拔牙習俗初探

2020-05-19 07:44李培聰
關鍵詞:人骨顱骨墓葬

□李培聰

紗帽山為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湯池壩子北面的一座小山,因為形似古代官吏的烏紗帽而得名。20 世紀50 年代,附近村民在取土建房及修路時,發(fā)現(xiàn)有青銅器和人骨。1983 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將其確定為青銅時代墓地,并劃定范圍進行保護。因為墓地所在的紗帽山北坡有云南出省的重要通道汕昆高速公路由此經過,所以,1989 年為配合公路建設,云南省文物部門對其進行了發(fā)掘清理,清理墓葬57 座,其中有拔牙習俗的墓葬 14 座[1]。本文通過對原考古發(fā)掘報告的梳理和研究,對該墓地存在的拔牙習俗有一些粗淺的認識,在此提出,求教于方家。

一、墓地拔牙人骨墓葬發(fā)現(xiàn)簡況

拔牙習俗在目前云南高原青銅時代的墓葬中為首次發(fā)現(xiàn),是較為特殊的一種墓葬習俗。該習俗在該墓地14座墓中發(fā)現(xiàn)(圖 1),約占所有墓葬(57 座墓)的24.6%,約占發(fā)現(xiàn)人骨墓 (49 座)的28.6%[1]。具體統(tǒng)計見表 1。

如表1 所統(tǒng)計,該墓地拔牙人骨數為24具,約占所有人骨數(304 個個體)的8%,約占經體質人類學測定的人骨數 (230 個個體)的10%左右。其中男性17 例,女性7 例。男性,成年人 1 人;20~25 歲,2 人;26~30 歲,2 人;31~35 歲,4 人;36~40 歲,2 人;41~45 歲,6 人。女性,成年人 1 人;20~25 歲,2 人;26~30 歲,1人;31~35 歲,1 人;36~40 歲,2 人。所有拔牙的人骨均為成年個體,絕大多數為青壯年,未見未成年人。拔除的牙齒均為門齒,且絕大多數為左右側上門齒。由于該墓地以立體分層叢葬墓和單層合葬墓為主 (39 座,墓葬總數57 座,約占68%)。而目前發(fā)現(xiàn)的存在拔牙人骨的墓葬絕大多數為立體分層叢葬墓。梳理原報告發(fā)現(xiàn),存在拔牙的男性人骨中有刀、劍創(chuàng)傷及受外力打擊的證據存在,如M4-3:A人骨,頭骨額部有箭傷,銅鏃斷骨中,右頂骨有兩處打擊痕。M6-1:D 人骨,有 1 枚銅鏃插于右肱骨上,為生前所受之傷。M6-2:F 人骨,左頂骨有劍孔。該人骨為一具完整的仰身直肢葬,隨葬有銅矛和銅鏃等生前之物[2]。表明拔牙的男性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比較大,雖然發(fā)現(xiàn)的以上事例較少,不足以代表整個墓地墓主的死亡原因。但根據拔牙人骨墓在墓葬每一期均存在,該墓地人骨絕大多數為二次拾骨,完整人骨較少,多為人骨殘片的實際,筆者認為頻繁地與外部的械斗或者戰(zhàn)爭是導致男性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表1 云南宜良紗帽山墓地拔牙人骨統(tǒng)計簡表

二、墓地人骨的體質人類學考察

從現(xiàn)有的考古學及民族學資料來看,拔牙很長一段時間在全世界范圍內應該是一種較為普遍的人類行為。拔牙,在我國古文獻中又稱“鑿齒”“折齒”“摘齒”“缺齒”“斷齒”“打牙” 等,它是人們有意識地拔取或敲斷某些健康前位齒的行為。牙齒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和發(fā)聲器官,拔牙需要承受相當大的痛苦,沒有足夠的理由,人們是不會施行這種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的。從我國目前的考古材料來看,有明確年代證據的最早拔牙資料出自山東滕縣北辛文化中期,大約距今6800年,隨之在我國山東省汶上縣東賈柏村遺址、兗州王因遺址、泰安大汶口遺址、曲阜西夏侯遺址、諸城呈子遺址、諸城枳溝前寨遺址、茌平尚莊遺址、鄒縣野店遺址、莒縣陵陽河遺址、廣饒五村遺址、膠縣三里河一二期遺址,江蘇省邳縣大墩子遺址、邳州梁王城遺址、常州圩墩遺址,上海青浦縣崧澤假山墩遺址,安徽省亳縣富莊遺址、安徽省蒙城縣尉遲寺遺址,河南省淅川下寨遺址,湖北省房縣七里河遺址、湖北省棗陽市雕龍碑遺址,福建省閩侯曇石山貝丘遺址,臺灣省圓山遺址、鵝鑾鼻遺址、卑南墓群、澎湖列島的鎖港遺址,廣東省增城縣金蘭寺村貝丘遺址、佛山市瀾石河宕貝丘遺址、南??h大同圩灶崗貝丘遺址、南??h百西鄉(xiāng)魷魚崗貝丘遺址,香港東灣仔沙堤遺址,四川省成都市十街坊遺址、四川省大邑高山古城等。在這些史前遺址中也發(fā)現(xiàn)了拔牙人骨[3]。

圖1 云南宜良紗帽山墓地拔牙人骨墓葬分布示意圖

通過梳理這些遺址的考古材料發(fā)現(xiàn),隨著緯度的下降,這些拔牙遺跡的年代越往南越晚。到了青銅時代,目前僅在廣西宜州市鷂鷹巖崖洞葬發(fā)現(xiàn)有拔牙人骨。隨后在廣西的崖洞墓及我國南方部分地區(qū)的懸棺墓,也發(fā)現(xiàn)了拔牙人骨[4]。并且在這一時期我國的文獻中,也出現(xiàn)了大量有關“鑿齒”的記載。直至近現(xiàn)代,在貴州、廣西的部分仡佬族和仫佬族中還存在死后“拔牙”的習俗。同時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在鄰近的日本、朝鮮、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等臨海國家也發(fā)現(xiàn)了相關的考古學和民族志材料。該習俗甚至在非洲的尼羅河流域、東非、尼亞撒湖、贊比西河流域、幾內亞和澳洲、環(huán)太平洋的海島地區(qū)的土著居民中也廣泛流行。通過梳理以上這些考古及民族學材料,我們發(fā)現(xiàn)紗帽山墓地拔牙的部位與世界絕大多數地方具有高度一致性,應該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承性。

由于目前云南青銅時代墓葬的人骨保存較差,絕大多數墓葬的人骨未進行過體質人類學的測定,缺乏拔牙人骨考古學的材料支撐。該墓地為首次發(fā)現(xiàn)。拔牙人骨墓約占所有墓葬(57 座)的 24.6%,約占發(fā)現(xiàn)人骨墓(49 座)的28.6%。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而人骨數也約占所有人骨數(304 個個體)的8%,約占經體質人類學測定的人骨數(230 個個體)的10%左右。拔牙人骨數的比重更小。與我國目前其他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有拔牙人骨的墓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拔牙人骨的主人在該墓地所代表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也應該不是很大。結合現(xiàn)有的在我國和世界上已知的考古學和民族學的有關拔牙習俗的資料,及該墓地墓葬分布示意圖可以明顯看出,該墓地發(fā)現(xiàn)的拔牙墓葬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成排埋葬的規(guī)律十分明顯,其間也無疊壓打破。墓葬絕大多數為立體分層叢葬,主要集中在墓地的核心區(qū)域的北上部,腰坑、腳坑、兩坑和生土二層臺等特殊現(xiàn)象主要也在拔牙墓葬中發(fā)現(xiàn)。拔牙人骨的年齡均為成年個體,不見未成年人,且多為青壯年。這些拔牙人骨與其他人骨均在同一墓坑內共存,說明他們應該屬于血緣關系緊密的同一血親氏族。拔牙習俗應該是早期承認氏族成員具有成年或婚姻資格而盛行的一種族群習俗的遺留。

三、通過墓地成人顱骨的體質人類學考察辨識墓地主人的族屬

該墓地39 具成人顱骨,其中男性24 具,女性15 具。我們還進行了顱骨的體質人類學的測定,從非測量連續(xù)性狀特征統(tǒng)計、顱骨測量項目的平均值、顱骨測量性特征及出現(xiàn)率等3 個方面對這39 具顱骨進行了科學的人種學考察,顱骨人種學特征表現(xiàn)為低矮的鼻前棘,欠發(fā)達的齒窩,顱頂縫形態(tài)簡單,鼻根凹陷淺、梨狀孔下緣多為鈍形,上面部扁平度中等,具有明顯的蒙古人種特征,應該歸屬于蒙古人種。同時,將他們與現(xiàn)代蒙古人種中的北亞、東北亞、東亞和南亞類型進行了顱骨的體質特征比較,發(fā)現(xiàn)其與現(xiàn)代東亞類型蒙古人種較為接近,他們應該存在密切的親緣關系。并將男性顱骨與近代蒙古人種中的華北組、撫順組、華南組、愛斯基摩組、蒙古組和通古斯組進行顱骨體質特征比較,發(fā)現(xiàn)其顱骨的基本形態(tài)特征與代表現(xiàn)代亞洲蒙古人種的東亞類型的撫順組和華北組居民最為一致。也與代表現(xiàn)代亞洲蒙古人種的東北亞類型的愛斯基摩組存在著較近的關系。最后,將其與時代相近或相關的并做過顱骨人類學考察的上馬組、平洋組、新店子組、曇石山組、甑皮巖組、仰韶合并組、西安半坡中小墓②組、火燒溝組、柳灣合并組、西村周組、瓦窯溝組等11個古代居民組進行比較驗證,發(fā)現(xiàn)其與時代較近的黃河下游地區(qū)的瓦窯溝組關系最為密切,與西北地區(qū)青銅時代的火燒溝組關系較近。卻與同處南方的新石器時代曇石山和甑皮巖組關系較為疏遠[2]。同時結合云南目前已經進行了人骨體質人類學測定的元謀磨盤山[5]、賓川白羊村[6]、永勝堆子[7]、瀘水石嶺崗[8]4 處遺址的材料,發(fā)現(xiàn)宜良紗帽山墓地人骨與上述4 個地區(qū)存在密切的親緣關系,而4 個墓地墓葬的墓主族屬,學界一直認為是氐羌族群,從而也說明了紗帽山墓地墓主的族屬是氐羌族群的可能性。對該墓地人骨的測定,修正了我們傳統(tǒng)以來一直認為的滇文化的族屬為百越或百濮族群的假設。同時也驗證以前部分學者提出的滇文化墓葬墓主的族屬是復合型的,其中應該有西北南下氐羌族群的假設。

四、結論

從以往歷次發(fā)掘的滇文化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人骨,絕大部分因為保存得極差,故無法全面了解滇文化墓葬的葬式和葬俗。該墓地為目前滇文化墓地中除澄江金蓮山墓地外,人骨保存較為完整,且做了較為全面的科學人骨鑒定的滇文化墓地。根據以往對滇文化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官渡羊甫頭、呈貢天子廟、澄江金蓮山等墓地墓葬葬式的研究可以得知,宜良紗帽山墓地與澄江金蓮山墓地存在較為緊密的關聯(lián)性。在宜良紗帽山發(fā)現(xiàn)的立體疊層墓葬隨葬的器物中,農業(yè)生產工具較少,而多武器和裝飾品。該墓地人骨絕大多數為二次拾骨,這也是其與石寨山、李家山、天子廟等典型滇文化墓地的最顯著的區(qū)別,特別是存在拔除門牙的習俗。拔牙應該是紗帽山墓地族群識別的一個最重要的顯性標志,也是人們進行二次拾骨時鑒別本族群成員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通過對該墓地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更為清晰地發(fā)現(xiàn)滇文化的族屬應該是復合型的,一個典型墓地所代表的葬俗,應該代表的是一個族屬族群的文化,這也是為什么滇文化各個不同典型墓地之間雖然隨葬品有較多相似性和同質性,但是在葬俗上存在明顯區(qū)別的原因所在。通過分析滇文化青銅雕塑及紋飾上有關戰(zhàn)爭場面的寫實性的描述,也似乎驗證了這一點,同時結合云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先秦秦漢時期地理封閉、交通閉塞,經濟、文化落后,族群眾多,所表現(xiàn)出的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而造成的經濟、文化、政治滯后的客觀存在的實際,滇國應該是一個由松散的以楚雄萬家壩、呈貢天子廟、官渡羊甫頭、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曲靖八塔臺等墓地為代表的族群所建立的方國所組成的,并以石寨山墓地所代表的方國為中心的松散的方國聯(lián)盟國家[9]。

猜你喜歡
人骨顱骨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關于小兒顱骨缺損修補的認識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當怪天氣來臨時
探秘最詭異的人骨吊燈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人骨教堂 “離上帝最近的地方”
揚州胡場漢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關、地軸
浙江臨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啟示
我死后,要當教堂一塊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