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月
摘要:古箏合奏作為一種新型表演形式,因其學生參與面廣、藝術影響力大的優(yōu)點,被眾多學校納入各自的學生社團建設項目中。作者在小學開展了近十午的古箏合奏訓練,其中發(fā)現(xiàn)古箏合奏對創(chuàng)新古箏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良好的效果。相對于個性鮮明的獨奏而言,古箏合奏對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古箏合奏:小學生:道德品質培養(yǎng)
古箏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樂器被眾多的學生、家長喜愛,現(xiàn)今已成為我國普及率很高的民族樂器之一。古箏作為獨奏樂器最大的特點就是散板多、自由拍子應用廣、各種裝飾音可因演奏者的情感表達做各種演奏調整。因此同一首古箏曲譜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都會有不同的演奏效果。在眾多古箏藝術家的努力下,古箏合奏也作為一種新型表演形式,因其學生參與面廣、古箏藝術影響力大的優(yōu)點,被眾多學校納入各自的學生社團建設項目中。我在小學開展了近十年的古箏合奏訓練,其中發(fā)現(xiàn)古箏合奏對創(chuàng)新古箏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著良好的效果。相對于個性鮮明的獨奏而言,古箏合奏對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合作精神
現(xiàn)今大多數(shù)孩子在家里物質條件優(yōu)越,在家有家長護著,在校有教師愛著,生活學習任務單一,很難體會到與人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對自身成長的直接影響。但是作為個人的成長、集體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合作二字。社會中各行業(yè)的合作、各階層的合作,集體中同伴的合作、上下級的合作,都需要每個參與個體具備一定的合作精神。一個人做事情完成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這充分說明了合作精神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在注重實施五育并舉教學的今天,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類學校都在想方設法通過各種實施途徑、各種教學類型,幫助學生培養(yǎng)與之發(fā)展相適應的合作精神。我在訓練古箏社團近十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古箏合作除了幫助學生的藝術專業(yè)表演帶入一個新領域以外,還能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形象、具體地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古箏獨奏的個性很強,同一條弦彈撥不同的位置音色都會不一樣,不同的演奏者對音色會有不同的喜好。演奏裝飾音時,也會因演奏者的彈撥力度與彈撥幅度的不一樣而存在差異。但是在古箏合奏中要求集體音色統(tǒng)一、音高統(tǒng)一,而達到這些目標要求學生必須相互合作,找出彼此都適應的彈撥位置及按壓位置,發(fā)出統(tǒng)一的音色、音高、音域,以確保作品的演奏質量。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
良好的聆聽習慣是學生有效學習必不可少的學習習慣之一,其實良好的聆聽習慣也是孩子在生活成長中的一項良好的人際交往品質。在人際交往中,良好的聆聽習慣不僅能是有效獲取外在信息的重要途徑,更是一個人自身素質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
在古箏合奏中,由于樂器自身的特質,需要經常用耳朵聆聽古箏的音準并及時校正,才能保證集體完成作品的質量。因此古箏社團的孩子都有一雙靈敏的耳朵,善于聆聽音樂。除此以外,長期的合奏訓練需要指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適時地對合奏團隊作出演奏分析及演奏要求,在此期間需要合奏隊里每個同學全神貫注地聆聽指導教師的每一句話,準確接收演奏提示。只有每一個人同時認真聆聽,才能一致行動、調整自己的彈撥位置、力度、身韻體態(tài)等演奏細節(jié),以達到演奏的整體、統(tǒng)一。
在古箏合奏訓練中除了要認真聆聽指導教師的話以外,也要認真聆聽對同伴的話。古箏是極具個性的民族音樂,尤其在揉弦的時候,每個人的力氣都會有差異,而且不同的位置也會有不同的音響效果。因此在古箏合奏團體中,隊員對音色、音準提出的意見都需要每個同伴認真聆聽,各自找準彈撥狀態(tài),與同伴的彈撥狀態(tài)相向而行。經過這樣的高標準聆聽要求訓練后,會讓一個合奏隊的每一個同學在古箏合奏訓練中養(yǎng)成對師長、對同伴所闡述的意見有著良好的聆聽習慣,繼而保持高效的團隊訓練狀態(tài),以致完整地呈現(xiàn)作品。
三、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合奏隊里每一部作品的完美呈現(xiàn)都離不開合奏團隊師生對樂曲演奏技巧千百次的反復錘煉。在藝術專業(yè)里有旬行話: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在精品的呈現(xiàn)背后是演奏者技術純熟的極致體現(xiàn)。
對于古箏這樣富有個性的樂器而言,合奏更需要演奏團隊成員之間技術純熟并一致,那如何做到團隊演奏時的每一次觸弦都是精準無誤呢?這就需要團隊集體對樂曲進行無數(shù)次的訓練了。如在訓練《云之南》古箏合奏曲的時候,引子部分不僅需要合奏隊成員全體一起,而且要統(tǒng)一發(fā)出彈撥靠箏碼約6厘米處的音色。這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要精確位置,彈撥時聽清自己的音色,還要與他人的音色統(tǒng)一。
這個反復訓練雕琢音色的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然而這是呈現(xiàn)演出精品的必經之路。在指導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在學生日積月累精準練習中,學生會日漸內化建立自身的堅毅品質,這是在古箏合奏基本訓練中對學生意志力培養(yǎng)的又一重要作用。
四、培養(yǎng)學生對各方意見的包容心
藝術是主觀的,對講究韻律的古箏演奏而言更是于此。古箏作品的完美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樂曲韻味的表現(xiàn)。然而中國古箏藝術源遠流長,流派眾多,每個流派在對音色、彈奏手法、韻味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要求,所學者必為之秉承,以傳各流派之箏藝,這種做法在獨奏練習中極大程度地有效保留了我國各地域箏派的風格特色,對古箏各流派的演奏技藝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然而在古箏合奏中,為了在集體表現(xiàn)中達到音色、音準、音韻的統(tǒng)一,眾隊員都會發(fā)表自己對作品彈奏的建議,這些建議都是基于自己平時的演奏習慣、流派特色而形成的。
很多時候意見都不盡相同,甚至會對同伴的演奏處理方式提出異議。為了團隊合作的順利開展,完善作品質量,因此古箏合奏隊員必須學會接納不同的意見,并與同伴溝通協(xié)商達成一致的演奏處理方式。因此,長期進行古箏合奏訓練的同學在面對與自己不同意見時會培養(yǎng)良好的包容心,與他人溝通有著較高的融合度。
五、結語
藝術育人,藝術塑人,古箏合奏訓練在對小學生的合作精神、聆聽習慣、意志力、包容心等道德品質知行合一的培養(yǎng)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秀玲.中小學實踐課程育人[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9.
[2]彭林.禮樂人生[M].中華書局,2006.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