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清
近年來,人工智能、精準醫(yī)療、基因檢測、胚胎冷凍等詞匯進入大眾視線。生命科學不斷發(fā)展,基因科學相關(guān)的技術(shù)逐步揭開了生命的神秘面紗。某種程度上,基因背后的“密碼”也是我們?nèi)祟愖遄V的宏大記載。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博士邱曉芳在《生命的語言:揭示人類基因的奧秘》一書中提到,“我們正在面臨一個繼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工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經(jīng)濟之后的生物經(jīng)濟時代”,而由30億個堿基對排列組合而成的“天書”——基因組,這當中不僅“有我們的‘自傳,更蘊含著生命延續(xù)進化的密碼”。
在我們的星球,有超過30萬種生物,每一個物種都為生存而頑強奮斗著。而人類多年以來為了定義生命始終孜孜以求。
消化病學先驅(qū)揚·巴普蒂斯塔·范·海爾蒙特曾在1648年做出一個猜想:“一切生命都是化學?!绷孔恿W奠基人之一埃爾溫·薛定諤講:“生物從周圍環(huán)境汲取秩序?!眮喞锸慷嗟乱苍f過,形成一只雞的原理都蘊含在雞蛋里,一顆橡樹的果實包含著整顆橡樹的信息。
達爾文提出,自然每時每刻都在仔細審查世界,因此每一個微小的變化,不管它被內(nèi)在細胞的生物化學機制埋藏得多么深,只要它能對生存和繁殖有用,自然選擇就會把它挑選出來。
1943年,埃爾溫·薛定諤開展了“什么是生命”的專題講座,他知道染色體內(nèi)蘊含了生命的秘密,但并不清楚以何種形式存儲。他甚至提出,“基因太小了,應該歸為一種大分子”。也是在這一年,天才數(shù)學家阿蘭·圖靈見證了首臺可編程計算機的誕生。馬特·里德利在《基因組:人類自傳》當中說:“當時,沒有一個人意識到圖靈也許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接近生命的秘密。圖靈更是沒有意識到,遺傳物質(zhì)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可編程的存儲程序,新陳代謝就是一臺通用計算機?!?/p>
演化生物學家喬治·威廉姆斯在1966年寫就《適應與自然選擇》,認識到“自然選擇的實質(zhì)是基因的存活”。
近期提出的生命的定義如下:
“一個能夠獲取、儲藏、處理以及利用信息來規(guī)劃其活動的物質(zhì)系統(tǒng)”;
“一個能夠不斷得到單體和能量供應,并受到保護的核酸和蛋白質(zhì)聚合酶系統(tǒng)”;
“一個可以實現(xiàn)自我組織、自我復制、通過變異而進化、可以新陳代謝且集中密閉的系統(tǒng)”;
“一種有序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
…………
最為廣泛接受的生命定義,則是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于1992年所提出的:生命是一個能夠發(fā)生達爾文式進化的自我維持的化學系統(tǒng)。不過這個定義依然存在許多缺陷。以色列作家埃迪·普羅斯在《生命是什么》中,通過回顧幾個世紀以來的研究表示,“在我們填平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概念性鴻溝之前,以及在將生物和物理這兩個學科自然地融合起來之前,我們還難以把握生命的本質(zhì)和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
今天,通過基因,我們知道了黑猩猩與人類分離晚于大猩猩,人類和猿類的分離發(fā)生在1000萬年、甚至不到500萬年以前。通過科學家的研究,在人類和黑猩猩的體內(nèi),負責生長樣貌的基因是完全一致的。那么,什么又是基因呢?
人體當中有大約100萬億個細胞,大多數(shù)細胞直徑不到1/10毫米。每個細胞內(nèi)部都有黑色的一團,叫“細胞核”。細胞核當中有兩套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其中一套來自母親,另一套來自父親。理論上,每套基因組都有相同的23對染色體,上面數(shù)萬個基因。由于父母基因?qū)ι洗嬖诩毿〉牟顒e,在生育時,通過父母雙方染色體的交換和重組,一套完整的基因組便傳給了后代。
基因是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最小單位,是遺傳物質(zhì)DNA(脫氧核糖核酸)中有遺傳信息的片段,而DNA的基本單位是4種核苷酸。這些核苷酸按照一定順序排列,表達一定的遺傳信息。
在不同人的同一條染色體和同一個位置的核苷酸序列中,有可能存在絕大多數(shù)核苷酸排列序列一致、只有一個地方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就是“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茖W家指出,這種“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即基因上的細小差異導致了每個人的與眾不同。
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都與基因息息相關(guān)。為什么我們會有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瞳孔顏色?為什么人與人間會有個體差異?……這些生命的秘密正蘊藏于人類基因組之中。
基因組學有兩個主要理念:一、生命是序列的;二、生命是數(shù)字的。邱曉芳表示,“基因組學就是把生命序列化和數(shù)字化,從而可以通過序列分析、信息學分析“讀懂天書”。
1988年,美國科學家提出了迄今為止最為宏大的生命科學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隨后,來自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和中國的科學家加盟研究。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宗旨為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單倍體)中所包含的30億個堿基對所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制人類基因組圖譜,并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這是人類為探索自身奧秘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我國是在1999年9月正式加入這一計劃的,主要承擔人類基因組第三號染色體短臂端3000萬對堿基的測序研究任務(wù),因占整個人類基因組30億對堿基的百分之一,故又稱為“1%項目”。中國也是參加該研究計劃中唯一的發(fā)展中國家。
2000年6月26日,科學家公布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2001年2月12日,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jié)果。六國科學家先后參加人類基因組對23對染色體DNA大規(guī)模測序的國際合作,最終繪制了一張類似化學元素周期表的人類基因組精確圖譜。
人類基因組圖譜研究側(cè)重于人類基因的共性,對人與人之間基因的差異性即基因變異研究較少。繼2月12日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科學家和美國塞萊拉公司聯(lián)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對它的初步分析結(jié)果之后,雙方又分別宣布將繪制人類基因變異圖譜。這是生命科學的又一個重大科研項目,使基因圖譜進一步邁向?qū)嵱没?/p>
2003年這一年,第一個人類基因組被測序。截至2005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測序工作已經(jīng)完成。
基因就如同我們的指紋一樣獨一無二。2007年,科學家首次闡述了人與人之間的DNA究竟存在著多大的差異。這對于如何治療疾病、人類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保護個人隱私等各個方面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短短幾年時間,個人基因組測序成本由最早的1000~5000萬美元,降至2010年的5000美元。目前,基因解密速度正在不斷加快。
1990年代,中國先后啟動了“中華民族基因組中若干位點基因結(jié)構(gòu)的研究”和“重大疾病相關(guān)基因的定位、克隆、結(jié)構(gòu)和功能研究”。至2007年10月,我國科學家成功繪制完成第一個完整的中國人基因組圖譜(又稱“炎黃一號”),這也是第一個亞洲人全基因序列圖譜。這對中國,乃至亞洲人的DNA、隱形疾病基因、流行病預測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人類擁有了一份完整的人類基因記錄,“我們開始根據(jù)基因空間而非基因組和物種來理解世界”,基因組科學家、“人造生命之父”克雷格·文特爾以癌癥為例提出,隨著人類可以對診斷結(jié)果和相應的基因進行詳細劃分,癌癥已經(jīng)可以被分解成越來越多不相干的疾病?!鞍┌Y實際上是由體細胞突變而來,當我們從環(huán)境中吸收毒素,如輻射等,就會導致癌癥的發(fā)生。直白地說就是,隨著我們基因里越來越多的體細胞的突變激增,直到超出一個閾值,突然我們就成長出了不受管制的細胞?!?/p>
就在不久前的1月17日,深圳華大基因向外界宣布,在阿里云上搭建的在線平臺創(chuàng)下了新的世界紀錄:僅用15分鐘,即可完成一個高精度的個人全基因組測序全流程。這無疑為遺傳病檢測、腫瘤篩查等提供有力支撐。生命“天書”的破解不再遙不可及,并且隨著云計算不斷進入尋常百姓家。
(主要資料來源:中國科普博覽、中國日報、《基因組:人類自傳》、《生命:進化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和環(huán)境科學的黎明》等)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