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燕
人物小傳
王澤山,火炸藥和含能材料專家。1935年10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60年畢業(yè)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F(xiàn)任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北大學雙聘院士。獲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技術發(fā)明一等獎(2次)、國家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fā)明三等獎、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光華基金特等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發(fā)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專著11本,先后獲國防專利25件,培養(yǎng)研究生100多名。
說起中國的四大發(fā)明,必然會提到火藥?;鹚幍陌l(fā)明是1000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時光輪回,歷史再次“重演”,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澤山教授,因其在火炸藥領域的杰出貢獻,成為三次斬獲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的“三冠王”院士,他的研究讓中國火炮裝藥技術傲視全球,讓古老的火藥在現(xiàn)代重煥榮光。
情系國防,源自心中的報國種子
1935年,王澤山出生在吉林,幼年時鐫刻在他記憶里最深的就是“不做亡國奴”。當時,東北民眾被迫接受“偽滿”教育,但他的父親冒著生命危險,經(jīng)常悄悄地教育王澤山,“你是中國人,你的國家是中國”。
目睹日寇暴行,再加上父親的諄諄教誨,在王澤山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顆報國的種子?!拔疑钌罡惺艿?,沒有國防力量的國家是弱小的、沒有話語權的?!彼貞浾f。那時,強軍強國的思想就逐漸生根發(fā)芽了,并與他相伴一生。
1954年,王澤山高中畢業(yè)??姑涝南鯚焺倓偵⒈M,每一個中國人都明白,強國方能御辱,強國必先強軍,血氣方剛的王澤山也不例外。
“我們?nèi)魏稳硕疾幌M袘?zhàn)爭,愿世界充滿和平,但落后就要挨打,沒有強大的國防,就相當于沒有自己的國門?!睅е@樣的理想,王澤山義無反顧地報考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走進了這所共和國軍事科技的“黃埔軍?!薄K鋈艘饬系剡x擇冷門專業(yè)——陸軍系統(tǒng)的火炸藥專業(yè),成為班上唯一自愿學習火炸藥的學生,因為他堅信:專業(yè)無所謂冷熱,只要祖國需要,任何專業(yè)都可以“光焰四射”。
翻開王澤山1961年的入黨材料,可以強烈感受到他26歲時的報國之心。他這樣寫道:“我愿意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在艱巨的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建設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黨的事業(yè)是偉大的,我能參加到這個組織中,為共產(chǎn)主義獻身是最幸福的?!?/p>
“民族復興,人人有責,國家需要什么?我又能擔當什么?這些問題,一直是激勵我前進的動力?!蓖鯘缮绞沁@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忠誠于黨和國家,他捧著一顆拳拳赤子之心,把個人的價值追求緊緊融入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之中,投身于我國武器裝備技術的研發(fā)、攻關與應用。
心無旁騖,一輩子獻給一個事業(yè)
在6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火炸藥早已融入王澤山的生活。心有所想,必有所成。讓他心心念念的事,做得一次比一次成功,也一次比一次好。
為解決廢棄火炸藥的安全再利用問題,王澤山輾轉于遼寧、內(nèi)蒙古、青海等地的兵工廠和試驗場。通過近10年無數(shù)次的試驗,他帶領團隊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關鍵難題,將廢棄火炸藥開發(fā)成民用產(chǎn)品,使其成為有重要經(jīng)濟價值的“寶貝疙瘩”。1993年,王澤山憑借這項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很快,王澤山又向另一個國際難題“含能材料的低溫感”發(fā)起挑戰(zhàn)。冬天,在零下30度的阿拉善地區(qū),夾雜著砂石和揚塵的大風吹得人睜不開眼,連記錄實驗的攝像機都“罷工”了。王澤山在試驗場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還要核對和驗證各類數(shù)據(jù),反復查找實驗過程有無疏漏之處。1996年,時年61歲的王澤山,憑低溫感技術摘得國家技術發(fā)明一等獎。
“關于火炸藥,我們需要加深的認識和亟待攻克的難題還有很多?!痹谕诵莺蟆百嵒貋怼钡?0年時間里,王澤山利用自己獨辟蹊徑創(chuàng)立的裝藥新技術和相應的彈道理論,成功研發(fā)出讓中國火炮傲視全球的遠程、低過載與模塊裝藥技術。“這是一種在不改變火炮總體結構,不增加膛壓前提下,通過有效提高火藥能量利用率提升火炮射程,發(fā)射威力達到等同于型號提升一代的火炮威力水平,同時,降低火藥燃燒產(chǎn)生火焰、煙氣、有害氣體的技術?!币驗檫@項研究成果,王澤山再次榮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fā)明一等獎,成為國內(nèi)科技界罕見的“三冠王”。
王澤山的科研生涯中,最反感的就是“仿制”研究。他認為,從事工程技術研究,不能一味跟蹤國外研究簡單仿制,要有超越意識,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同行敬重地說道:“王院士的研究成果,不是國內(nèi)領先、國際先進,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領先!”
爭分奪秒,做研究“總不過癮”
王澤山家里的燈一向是最早亮的。只要沒有特殊安排,他會在晚上九點半左右休息,然后凌晨兩三點起來工作?!鞍滋斓氖虑樘?,凌晨特別安靜,適合思考問題。”王澤山說,他通常上午九點到辦公室,和各種人商量事情,中午隨便吃點飯,稍微休息一下,然后起來繼續(xù)工作。在王澤山的辦公室和家里,儲存了不少方便食品,這經(jīng)常就是他的一日三餐。
“直到現(xiàn)在,王老每年仍有一半時間在出差,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2個小時以上。他沒有星期幾的概念,說起時間都是幾月幾號?!泵貢温犝f。
生活里“爭分奪秒”,王澤山卻舍得將大把時間扔在實驗場?;鹫ㄋ幮阅軈?shù)的驗證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實驗過程也頗具危險性。為了能準確收集數(shù)據(jù),他總是親臨現(xiàn)場指導實驗。
在王澤山的腦海里,沒有節(jié)假日的概念,只有滿滿的實驗安排、深思著的科學問題。即使在獲得科技大獎或科研取得階段性進展后,他也從來沒有歇一歇的念頭,而是把這作為新的起點繼續(xù)探求不止。
“現(xiàn)在我國雖然在一些火炸藥領域有所領先,但整體實力不如發(fā)達國家,尤其在儲備能力、反應速度等方面差距較大。要努力擴大優(yōu)勢,縮小差距?!蓖鯘缮秸f,這就要爭分奪秒,不斷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搞出幾個“殺手锏”。
古人說,成功者都有“三上之功”,即枕上、馬上、廁上。陸放翁有句:“待飯未來還讀書”,王澤山也是“待飯未來還鉆研”。一天實驗做下來,年輕人都覺得疲憊不堪,到了晚上,他還堅持核對驗證白天的實驗數(shù)據(jù)。
言傳身教,傳承科學“匠心”
王澤山始終強調(diào)自己是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擺在第一位,而不單單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數(shù)十年的科研歷程,王澤山團隊至今已培養(yǎng)出超過90名博士研究生,其中不少活躍在院校、企業(yè)和研究所兵器研究前沿,成為新一代國防科技領軍人才。
“院士工作站就是培養(yǎng)人才的很好方式,也在培養(yǎng)院士接班人的方向做出了積極的作用。未來會加大對院士專家工作站團隊承擔任務的強度,工作越緊湊,創(chuàng)造的價值越高。”這是王澤山對專家工作站的要求。
在學生和同事們眼里,王澤山謙遜、包容,他保持著一顆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赤子之心,待人始終保持最大的平等和尊重。
南理工校長付夢印說,身為一名80多歲的老院士,王老師常常早上6點多獨自拎著包出差。他最怕麻煩別人,從不向學校要車接送。王澤山的手機里,存了一長串特別的號碼,居然都是出租車司機的。“要求學校派車,別人就要多跑一趟,有時還會遇到晚點等各種狀況,不如自己叫車來得方便。”
王澤山喜歡接觸和了解各種新生事物。20世紀60年代,王澤山是學校里最先接觸計算機的人。如今,在很多學生眼里,雖然王澤山已80多歲,但他在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接受度上更像個“80后”。
在王澤山的帶領下,團隊近20年先后開展了80多個課題研究,平均每個課題組有2個課題?!拔宜龅难芯浚俏覀儓F隊共同的事業(yè),離不開每個人的辛勤付出,因為大家擰成一股繩,所以團隊的基礎特別好,課題自然就很多,完成的質量也會很高?!蓖鯘缮秸f。
(責任編輯:趙夢祺 責任校對: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