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翩翩
飲食的科學搭配、科學加工和合理進食,是保證大腦發(fā)育、提高思維能力的三大法寶。經常有同學問我,學生族一枚,平時基本都吃食堂,怎么吃才健康,貌似遙不可及啊。其實,吃食堂一樣也能吃出健康。首先,蔬菜水果為人體提供每日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植物化合物等營養(yǎng)物質,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食用蔬果意義大
新鮮蔬菜水果為人體提供了每日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尤其是深色果蔬營養(yǎng)更加豐富。同時蔬果熱量、脂肪都很低,一般熱量都低于30千卡/100克。已有大量的研究證據(jù)表明,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等疾病發(fā)病的風險。2019年4月3日,權威醫(yī)學雜志《柳葉刀》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在世界人口大國中,中國因膳食結構問題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位列第一。對中國人來說,最需引起重視的飲食問題前三位分別是鹽吃得太多、粗糧和水果吃得太少。這項研究再次為國人飲食習慣敲響警鐘。
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表示,水果蔬菜攝入不足,一方面將直接導致肉類等動物性食品攝入持續(xù)上升;另一方面則關系很多重要營養(yǎng)素的調整和變化,如動物性食物攝入量大,鹽、脂肪的攝入量上升,維生素、礦物質特別是維生素C、膳食纖維、鉀等攝入量大幅度下降。這些改變,不僅是膳食模式的變化,還會顯著提升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蔬果攝入量嚴重不足
中國營養(yǎng)學會發(fā)布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日蔬菜消費量為269.4克,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薦量300-500克的人僅為15%;與1982年的316.1克相比,2012年蔬菜消費量降了15%。水果方面,2012年我國居民每人每日消費量為40.7克,達到推薦量200-350克的人只有4%;我國居民水果消費量一直處于較低水平,1982年為37.4克,1992年略有上升,隨后又呈下降趨勢。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男生,從不吃水果。很多家長從小在飯桌上告訴孩子多吃點肉,蔬菜卻不在督促之中。
影響蔬果攝入更多的是意識問題,而不是錢的問題。2012年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城市居民每人每日蔬菜攝入量高于農村,分別為283.3克和256.1克。與1982年相比,城鄉(xiāng)居民蔬菜消費量均下降,但農村居民下降幅度遠大于城市居民,降幅分別為20%和6%。城市和農村水果攝入差別更大。在吃菜和水果上,很多農村孩子從兩歲開始就不及城市孩子了。
每天一斤菜+半斤果
專家針對增加蔬果攝入提出了具體建議:應保證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一個人每天應該吃夠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每餐的食物中至少有一半是蔬菜,而且最好是多樣彩虹般的搭配。推薦成人每日攝入200-350克的水果,相當于中等大小的蘋果或橙子,或者一捧漿果。
每一餐中,蔬菜應大約占所有食物重量的一半;在食堂吃飯時,蔬菜應占整個餐盤的一半;3口之家每天應攝入1-1.5千克的新鮮蔬菜,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吃完;午餐、晚餐中,每餐應有兩個蔬菜菜肴。深色蔬菜中含有更多的胡蘿卜素和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學物,在選購時,應至少占蔬菜總量的一半;研究發(fā)現(xiàn),增加西藍花等十字花科蔬菜攝入,有助于防癌。
建議大家天天吃水果,3口之家一周應攝入4-5千克水果。在選擇上,芒果、柑橘、木瓜等紅色和黃色水果中胡蘿卜素含量較高;鮮棗、酸棗等棗類,橘、柑、橙、柚等柑橘類,以及獼猴桃、沙棘、草莓等漿果類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香蕉、黑加侖、龍眼等鉀含量較高,可以按需選擇。經常吃蔬果可以增加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為了增加吃蔬果的機會,建議把水果和適合生吃的蔬菜,洗干凈放在茶幾、書桌等看得見、容易拿到的地方,以便隨時可以吃到;家長應以身作則,增加蔬果攝入,注意培養(yǎng)孩子食用蔬果的興趣和行為;食堂和餐館應多提供蔬菜、水果拼盤等菜品,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的選擇。
果中貴族,并非人人適合
“確認過眼神,是吃不起水果的人?!弊罱乃麅r格一直比較高,網友直呼吃不起。但櫻桃、楊梅、荔枝這些果中貴族,真的適合你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朱欣佚副主任醫(yī)師介紹,水果并非越貴越好,人的體質要與水果“性格”互補。如果選擇的水果的“性格”跟人的體質相一致,身體易受傷。一起來看看,你適合吃這些果中貴族嗎?
櫻桃
一句“有些人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里卻連車厘子都吃不起”扎了多少人的心??蓢a的櫻桃上市了,仍然不能“櫻桃自由”。朱欣佚介紹,車厘子是櫻桃的一種,營養(yǎng)成分差不多,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及鐵元素,因此是補血佳品。但是櫻桃性溫,吃多了可能會上火,特別是體熱體質,上火的情況會更嚴重。另外,由于櫻桃口味酸甜,胃酸多的人盡量不食用。
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再看看妃子笑的價格,就笑不起來了。雖然荔枝昧甜,但空腹時吃多了,容易低血糖。朱欣佚指出,荔枝的果糖含量很高,而果糖轉化為葡萄糖的時候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易造成食用者低血糖。另外,荔枝是溫性水果,食用過多很容易上火,造成發(fā)燒、口腔潰瘍、便秘、牙痛等多種病癥。
榴蓮
“就是喜歡這個味兒!”一個不大的“金枕頭”就要三位數(shù)。雖說榴蓮有許多粉絲,但從醫(yī)學角度來看,榴蓮熱性極大,不宜多食。食用過多易加重一些感染性疾病,如喉咽炎反復發(fā)作。建議喜食者將榴蓮和山竹同時食用,山竹的寒性可以中和榴蓮的熱性。
楊梅
楊梅酸酸甜甜真好吃,但也真的好貴。朱欣佚說,楊梅性溫、偏酸,胃酸過多的患者應盡量少食。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在食用楊梅的時候,最好選擇在飯后時分,不要空腹食用,以免引起胃酸分泌過多而導致病情加重。牙齒不好的人,也不建議食用,小心把牙酸倒。
枇杷
“五月枇杷滿樹金”,正是吃枇杷的好時節(jié)。雖說枇杷性寒,可清肺化痰,但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適用。朱欣佚介紹,如果是干咳或者是黃痰,建議食用枇杷來緩解咳痰癥狀;若咳痰較稀且白,則不適合吃枇杷。
蘋果
如今家常水果蘋果,也不平價了。雖說蘋果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糖類、脂肪等,有清熱止渴之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是居家必備之良果。但因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不宜多吃。
西瓜
開著空調,吃著西瓜,這才是夏季。但看著西瓜的價格,以前論個買,如今只敢買四分之一了。朱欣佚強調,西瓜并不是人人都能吃,糖尿病患者、腎功能不全患者都要謹慎食用。另外,由于西瓜肉質寒涼,年邁體弱者多吃易發(fā)生腹痛或腹瀉,心力衰竭者和水腫嚴重的病人也不宜多吃。
(責任編輯:曹偉 責任校對:白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