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yīng)“疫中遺囑熱:管理財產(chǎn),也管理情感”
2020年4月23日《南方周末》“疫線報道”專題
過去提到“立遺囑”,很多人要么當(dāng)成笑話,要么覺得晦氣,認為這是老年人或者重病者的事,習(xí)慣于用戲謔和否定的方式去回避生死大事。而疫情則給人們提供了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拔⑿胚z囑”的開通,無疑賦予了這一機會更實在的載體。這種不具有法律意義的“情感遺囑”可以成為公眾情感表達的新渠道,用來傳遞親人、朋友間的叮嚀和囑托。
經(jīng)此一“疫”,我們至少應(yīng)該學(xué)會,不要等到死亡真正發(fā)生時,才去追問生命的意義。無論現(xiàn)在是否年老,都可以嘗試訂立一份“遺囑”,給自己一次整理人生的機會,坦然面對死,認真面對生,或許看待生活的視角從此不同。“不知死焉知生”,正確認知、悟透死亡,才更具力量承載生的厚重;意識到自己生命的有限,才會更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這一特別的“遺囑”中讀懂愛、感悟愛。
廣州?孔德淇?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