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少卿
(中國電力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深基坑工程的規(guī)模和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大部分深基坑開挖都是在城市中進行的,通常集中在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道。因此,周圍的環(huán)境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由此產(chǎn)生的工程事故也層出不窮,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還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1]。
數(shù)值模擬的土層參數(shù)以及支撐結構的參數(shù)見表1和表2,管道的參數(shù)見表3。
表1 土體物理參數(shù)
表2 圍護結構物理參數(shù)
表3 管道物理參數(shù)
基坑分步開挖過程的有限元模擬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第1 步是在基坑開挖前計算土的初始應力場,初始位移為零。第2 步是第一次挖掘到地表下-2.5 m,計算應力場和位移場。第3 步是第一層支撐設置在表面以下-1.5 m;第四步是在地表以下-8.05 m 處進行二次開挖,計算應力和位移場;步驟5 是將第二層設置為-7.05 m,低于表面支持;步驟6 是在地表下執(zhí)行步驟3 至-14.64 m,計算此時的應力場和位移場;第7 步是將三層支架設置在地面以下-13.64 m;步驟8 是對最終開挖面進行第四步開挖,在地表以下-16.6 m[2-3]。MIDAS-GTS NX 建立3D 模型如圖1 所示。
圖1 3D 模型
模型開挖到支護完成共設了50 個施工步,分別提取T=10、T=20、T=30、T=40、T=50,5 個施工步的天然氣管線和給水管線的位移沉降數(shù)據(jù)并繪制管線位移沉降曲線如圖2和圖3 所示。
圖2 天然氣管線沉降曲線
從圖2 中可以看出天然氣管線在開挖過程中管線前端與末端的位移較小,中間位移較大,具體當T=10 時,管線沿X方向距離在1 m 時,沉降位移為-10 mm,距離在6 m 時,沉降位移為-25 mm,距離在12 m 時,沉降位移為-8.5 mm。當T=20 時,管線沿X方向距離在1 m 時,沉降位移為-13 mm,距離在6 m 時,沉降位移為-34 mm,距離在12 m 時,沉降位移為-10 mm。當T=30 時,管線沿X方向距離在1 m 時,沉降位移為-17 mm,距離在6 m 時,沉降位移為-42 mm,距離在12 m 時,沉降位移為-14.5 mm。當T=40 時,管線沿X方向距離在1 m 時,沉降位移為-22 mm,距離在6 m 時,沉降位移為-53.5 mm,距離在12 m 時,沉降位移為-18.5 mm。當T=50 時,管線沿X方向距離在1 m 時,沉降位移為-23.5 mm,距離在6 m 時,沉降位移為-57.52 mm,距離在12 m 時,沉降位移為-19.55 mm[4]。
從圖3 中可以看出給水管線在開挖過程中管線前端與末端的位移較小,中間位移較大,當T=10 時,管線沿X方向距離在1 m 時,沉降位移為-5.25mm,距離在6 m 時,沉降位移為-31.5 mm,距離在12 m 時,沉降位移為-5.55 mm。當T=20 時,管線沿X方向距離在1 m 時,沉降位移為-8.5 mm,距離在6 m 時,沉降位移為-38.5 mm,距離在12 m 時,沉降位移為-11.5 mm。當T=30 時,管線沿X方向距離在1 m 時,沉降位移為-11.55 mm,距離在6 m 時,沉降位移為-49.5 mm,距離在12 m 時,沉降位移為-15.25 mm。當T=40 時,管線沿X方向距離在1m 時,沉降位移為-16.57 mm,距離在6 m 時,沉降位移為-66.5 mm,距離在12 m 時,沉降位移為-18.25 mm。當T=50 時,管線沿X方向距離在1m 時,沉降位移為-18.35 mm,距離在6 m 時,沉降位移為-75 mm,距離在12 m 時,沉降位移為-21.25 mm。
圖3 給水管線沉降曲線
從圖2 和圖3 可以看出,隨著隧道開挖施工時間的增加,管道的累積位移逐漸增大。管道的整體形狀是凹的,即前端的位移和管道的末端是小的,中間的位移是大的。隧道施工中天然氣管道的最大累積沉降量在T=50 數(shù)據(jù)中,其最大累積沉降位移為-60.357 mm。天然氣管道的沉降曲線相對平緩,且極端點不明顯。
在T=50 數(shù)據(jù)中,隧道施工中給水管道的最大累積沉降位移,其最大累積沉降位移為-76.478 mm。供水管道沉降曲線的極端點是明顯的,表明管道的沉降不均勻。從2 條管道的最大累積沉降位移可以看出,隧道開挖對給水管道的影響較大,表明管道越靠近隧道,隧道施工的影響越大。
從圖4 中可以看出當T=6 時,樁埋深在1 m 時,樁身水平位移為-0.25 mm,樁埋深在8 m 時,樁身水平位移為-2.25 mm,樁埋深在18 m 時,樁身水平位移為-0.05 mm。當T=12m 時,樁埋深在1 m 時,樁身水平位移為-0.45 mm,樁埋深在8 m時,樁身水平位移為-3.45 mm,樁埋深在18 m 時,樁身水平位移為-0.1 mm。當T=36 時,樁埋深在1 m 時,樁身水平位移為-0.25 mm,樁埋深在8 m 時,樁身水平位移為-10.125 mm,樁埋深在18 m 時,樁身水平位移為-0.05 mm。當T=60 時,樁埋深在1 m 時,樁身水平位移為-0.25 mm,樁埋深在8 m時,樁身水平位移為-17.55 mm,樁埋深在18 m 時,樁身水平位移為-0.02 mm。
圖4 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樁的水平位移逐漸增大,逐漸呈現(xiàn)非線性增長。隨著基坑開挖深度的增加和預應力錨索的鎖定,提出了樁的水平位移曲線。對樁的底部變形很小,中部和頂部的變形較大,樁的最大水平位移深度的0.73 倍樁在樁的頂部,也就是說,樁的9.89 m,基坑的深度的增加,樁體的最大水平位移逐漸向下移動。
圖4 樁水平位移曲線
為了研究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在2 個建筑物的70 個沉降測點,依據(jù)基坑開挖的不同深度提取數(shù)據(jù),并繪制圖5 和圖6 曲線。
圖5 化糞池沉降位移曲線圖
從圖5 中可以看出,曲線呈現(xiàn)為中間大兩邊小的情況。距離基坑9.4 m 處位移達到最大值。隨著基坑開挖深度的增加,化糞池的沉降也在增加,在開挖到-12 m 處時位移達到最大。
從圖6 中可以看出, 曲線呈現(xiàn)為中間大兩邊小的情況,在中間的分布為鋸齒形,隨著基坑開挖深度的增加,行政樓的沉降也在增加,在開挖到-12 m 處時位移達到最大。
不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的基礎形式不相同,化糞池的基礎為淺基礎因此沉降值大,行政樓的基礎形式為深基礎,所以沉降值小。建筑物最大沉降量不是發(fā)生在基坑周邊,而是發(fā)生在距離基坑8 m 左右。
圖6 行政樓沉降位移曲線圖
該文結合實際工程,通過MIDAS-GTS 有限元軟件對基坑支護結構以及基坑周圍環(huán)境進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結論:
隨著隧道開挖施工時間的增加,管道的累積位移逐漸增大。管道的整體形狀是凹的,即前端的位移和管道的末端是小的,中間的位移是大的。
管道越靠近隧道,對隧道施工的影響越大。
樁的水平位移逐漸增大,逐漸呈現(xiàn)非線性增長,最大位移發(fā)生在距離樁頂1/3 處。
基坑開挖對淺基礎的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