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煜
在那暖黃色的火光中,我似乎又看見了那段柴火相伴的艱苦歲月,鼻尖上不禁縈繞起一絲苦澀和溫柔。
——題記
父親是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雖在城市生活了好多年,但每逢過年過節(jié),總還是要帶我們一同回老家。
老屋是土筑的。小時候的我最不愿去廚房,那昏暗的光線、嗆人的柴火、煙熏的臘肉味讓我避之不及。
有一次,我從廚房經(jīng)過,見奶奶一個人坐在柴火堆旁,昏黃的燈光將她的身影投射到土墻上,顯得有些孤單??赡苁撬E的背觸動到了我,我徑直走過去,挨著她坐下。奶奶抬頭看見是我,慈愛地沖我笑了笑,用她有些皴裂的手握住我的手,問我冷不冷。粗糙的觸感讓我有些心疼,我問她:“奶奶,您為什么不用電火爐?柴火的味道也太難聞了吧!”奶奶看著我說:“生柴火在農(nóng)村是很常見的,聞習(xí)慣就好了。在你爸爸他們兄弟四人還小的時候,家里條件差,冬天天冷,每天他們從學(xué)?;貋?,手腳凍得冰涼,我就給他們生堆火,好叫他們暖和暖和……唉,那時的苦啊,說不完?!蹦棠桃贿呎f一邊用火鉗夾起火堆邊燒剩的木柴,放到柴堆里,火燃得更旺了。
當(dāng)時,年幼的我并沒有完全覺察到奶奶話中傳遞出的感情,只是記住了奶奶那充滿慈愛的笑。
去年冬天的一個下午,我寫作業(yè)時,家里突然停電了,電火爐沒一會兒就變得冷冰冰的。我打了個哆嗦,看著旁邊陪我寫作業(yè)卻因勞累而睡著了的爸爸,一瞬間,我想起了奶奶口中爸爸小時候冰冷的手,想起了老屋中柴火跳動的火光,想起了奶奶佝僂的背、布滿老繭的手……我忽地明白了奶奶為何執(zhí)著于燒柴火:那是她作為農(nóng)民,骨子里的節(jié)儉;那是她作為母親,對兒女最深沉的愛。這時,我扭頭再看看爸爸,一幕幕畫面浮現(xiàn)眼前,無微不至的陪伴、耐心細(xì)致的鼓勵……無聲無息中,不知不覺處,對親人、對養(yǎng)育親人家鄉(xiāng)的愛原來早已成為我血液中的一部分,緩緩流淌。我起身找來毯子,輕輕地蓋在爸爸身上……
曾幾何時,在我心里,一家人圍坐在火堆邊,炭灰里煨上土豆或紅薯,聽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看爸爸偶爾羞澀尷尬的笑,成為了世界上是最美好的事。我開始期待再次坐在柴火堆旁,輕輕握住奶奶的手,看火光在她布滿皺紋的臉上跳動,在煙火氣息里回歸最純粹的寧靜。我會告訴她,艱難的歲月已經(jīng)走過,那樸實(shí)的本色不會改變,愛與溫情更不會消逝……
我不再討厭柴火的味道,因?yàn)槟鞘羌业奈兜?,是愛的味道?/p>
點(diǎn)評
文章以“柴火的味道”為題,選材新穎。從小處體察生活,細(xì)致入微,感情真摯,容易引起讀者共鳴。文章運(yùn)用明暗線交織的方法行文,又是一大亮點(diǎn):明線以“我”對柴火的感情變化為主,暗線是奶奶對后輩的愛與溫情。本文無論是語言、表現(xiàn)手法的運(yùn)用,還是思想、情感的展現(xiàn),都值得同學(xué)們學(xué)習(xí)、借鑒。